今年端午節休三上六
作為我國最傳統的節日之一端午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端午節還有著許多叫法,為此關于今年的放假調休,不曉得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今年端午節休三上六(最新),歡迎參閱。
今年端午節休三上六
2023年端午節放假時間:6月22日至24日放假調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2023年端午節具體時間:6月22日,星期四,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高速免收通行費嗎:不免費
因為關于高速公路免費時間,只有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等這四個法定假日,期中不包括端午節。根據《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來看,2023年收費公路免費通行時間為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等4個國家法定節假日以及當年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確定的上述法定節假日連休日。
端午節的含義
含義一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含義二
端午節,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本名端五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天長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
其他含義
1、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所端午節又叫“五月端”。
2、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為了避諱,改五為午,從此,端午之稱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數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
端午節別稱
1、粽子節:自古以來,吃貨從來不會缺席,提到端午就想到粽子,因此也就有了這個直截了當的名字咯。
2、端陽節:午為“陽辰”,午月中的第一個午日,這一天時為仲夏,也是登高踏青的好天氣,因此也有“端陽節”之稱。
3、龍舟節:端午節也是上古時代,先人以龍舟競渡的形式祭祀龍神的節日,來源于部族的圖騰祭祀。
4、正陽節:端午節從中國傳入到越南以后,在越南,五月初五就稱為“正陽節”。
5、屈原日:端午也是紀年屈原在這一天投江的日子,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懷,因此也有屈原日之稱。
6、解粽節:這源自于端午的小游戲,端午食粽,粽葉長短各不相同,解下粽葉長者為勝,因此有“解粽節”之稱。
7、夏節、五月節:這個名稱就與端午的時節密切相關了,五月五日為仲夏之日,過后氣溫上升,因此得名。
8、重午節:古時以天干地支為紀年,端午節最初為干支歷的五月五日,第五月即為“午”,雙午為之“重”,因此端午節也稱“重午節”。
9、端禮節:在湘南地區,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上艾葉,驅除蚊蟲,洗禮身心,古代因蚊蟲而感染瘧疾的幾率非常高,而且難以醫治,古人相信這樣可以驅除疾病,安全度過夏季。因此端午也稱端禮。
10、五黃節:古時,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以外,還有食五黃的傳統,即:黃鱔、黃魚、黃瓜、咸蛋黃和黃酒。因端午一天,陽氣至盛,天氣悶熱,氣血不暢,因此食五黃調順理氣,健脾潤肺,讓心脈暢通。
11、龍日節:龍日節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稱呼,與龍舟有關,最開始端午節是源于吳越部族紀念龍神的日子,龍是吳越的部族圖騰,而仲夏五月五日,既是蒼龍飛天的時節,蒼龍主火,次日陽氣鼎盛,因此也被稱為龍日節。
12、沐蘭節:端午時為仲夏,也是熱病高發的一個季節,而端午也是一味中草藥,沐浴可去濕除熱驅邪
13、浴蘭節:民間有用端午草沐浴的風俗,因此端午又稱“浴蘭節”。
14、菖蒲節: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因為民間風俗,菖蒲被認為有驅邪鎮宅的作用,古時端午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上菖蒲,以求福澤平安。
15、躲午節:古時少數地區,認為五月為不祥之月,因此在端午這一天,父母都會把家中孩童送至遠方親戚躲避災厄,因此稱“躲午”。
16、地臘節:道教學術中,一年分為五臘,五月五日即地蠟,《赤松子章歷》“五月初五名地臘,此日五帝會于南方三炁丹天。”在道教學說里,臘日屬良辰吉日,適合祭祀先祖,以求去福報平安。
17、當五汛:當五汛這個別稱,是從古代沿海城市流傳下來的,在現代上海地區,還保留著這個對端午的別稱,五月當午,潮汐高漲,因此這個名字也保留至今。
18、女兒節:“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往日出嫁的女子在這一天都會紛紛回娘家探親,因此端午節也稱“女兒節”
19、天醫節:古人以天醫節祭奠黃帝、岐伯,相傳黃帝詢問岐伯,因此有了醫術,中醫也有“岐黃之術”的別稱,這一天,民間會用露水和朱砂混合,點于孩童的額上或腹部,用以驅邪祈福之意,后來到端午也有這樣的習俗,這個名字也因此成為端午的別稱。
20、天中節:《西湖游覽志余·卷二十·熙朝樂事》: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而端午傳到日本,也被成為“男兒節”,因此天中陽氣旺盛,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