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六成功對接空間站組合體
神十六成功對接空間站組合體讓人開心!本次神十六發射任務圓滿成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神十六成功對接空間站組合體,歡迎大家分享收藏!
神十六成功對接空間站組合體
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成功對接空間站組合體,3名航天員將從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進入天和核心艙,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已做好迎接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進駐各項準備工作。
神十六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5月30日9時31分,中國西北大漠晨光熹微,巨響之下,火箭尾燃起橘紅色火光,與大地上人們手中揮舞的國旗遙相呼應。
萬眾矚目下,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這一飛,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將開啟中國航天叩問蒼穹、探索星辰的新征程。
回望過去,中國航天事業攻堅克難,在追逐航天夢的路上始終邁出堅實有力的步伐。從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開始,到1992年9月,黨中央批準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以載人飛船起步、以空間站為目標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科研人員幾十年如一日地接續創新,為夢而戰。
神十六3名航天員3種類別
神舟十六號乘組有哪些特點?在5月29日舉行的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工程新聞發言人林西強表示,中國空間站已完成建造,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神舟十六號乘組是該階段迎來的首個乘組,由1名首批航天員和2名第三批航天員組成。
其中,航天駕駛員景海鵬和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來自航天員大隊,主要負責直接操縱、管理航天器,以及開展相關技術試驗。載荷專家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名教授,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在科學、航天工程等領域受過專業訓練,且具有豐富操作經驗。
林西強表示,相比以往乘組,神舟十六號乘組的特點可以用“全、新、多”三個字來概括。一是“全”,首次包含了“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3個類型的航天員;二是“新”,第三批航天員首次執行飛行任務,同時,也是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首次執行飛行任務;三是“多”,航天員景海鵬是第四次執行飛行任務,將是中國目前為止“飛天”次數最多的航天員。
自神舟十六號飛行乘組2022年6月確定以來,3名航天員全面開展了八大類、二百余項任務強化訓練及準備。面向工程新階段更大規模的在軌應用任務,重點加強了空間試(實)驗項目、空間站組合體管理和載荷出艙等訓練。首次執行任務的2名第三批航天員,在乘組共同訓練基礎上,通過加強重點科目訓練,進一步提升了操作和適應能力,為執行任務做好了全面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