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同時迎來常住人口負增長
北上廣深同時迎來常住人口負增長?最近大家有沒有關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無一例外的人口都在凈流出。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北上廣深同時迎來常住人口負增長,供大家參考。
北上廣深同時迎來常住人口負增長
過去的一年,充滿了一次次的巨變。
城市經歷了停滯、變化、重啟;人群經歷了靜止、啟動、活躍,從一種生活流向另一種生活。
人口流動的數據,也記錄下了人群流動的方向。
5月12日,隨著廣州《2022年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姍姍來遲,《公報》顯示廣州常住人口1873.41萬人,比2021年減少了7.65萬人。這是5年以來,廣州第一次人口下降。
2022年,人群不僅離開了廣州,也離開了其他北京、上海、深圳,其他三個最繁華的一線城市。根據各地公報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座一線城市,同時迎來了常住人口負增長的時代。
北京2022年常住人口為2184.3萬人,比前一年減少了4.3萬人;上海為2475.89萬人,比去年末減少了13.54萬人;而深圳為1766.18萬人,同比減少1.98萬人。
多位人口學專家表示,四大城市人口負增長背后的共性是就業崗位減少,非戶籍人口流失,離開大城市。
“人為什么遷徙流動?人往一個地方聚集,或者離開一個地方的目的很簡單,主要是為了就業。如果一個地方的就業環境不適合了,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離開。”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說。
但離開大城市,也并非都是被動。
近幾年,“逃離北上廣深”的論調不絕,而今迎來負增長,不過是蝴蝶效應以年為單位的表現。
北上廣深的人口負增長的“首次翅膀扇動”,始于哪一瞬間?也許始于年輕人里“逃離北上廣”成了流行,從小鎮去大城市反而成“逆行”;也許始于1993年,上海首次出現人口負自然增長率,從此愈發依賴外來的“新鮮血液”補充勞動力、緩解老齡化;也許始于某天,一線城市打工人突然意識到,體系成熟的一線城市越來越少有可融入的空間,“既不適合打工,又不適合生活”……
有人認為,經過2022年的低谷之后,每一步都是向上的,人們會在不遠的未來再次回到大城市中;
但更多人認為,2022年只是開端,就業壓力與經濟放緩是長期的,大城市人口減少,也許會在2023年后愈發明顯。
廣深負增長有更多“轉折”意味
相比深圳和廣州,北京、上海人口負增長,倒也并不令人意外。
作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城市,自2017年起,北京人口已連續六年負增長,累計減少近12萬人。上海此前也提出要控制人口規模,除2022年外, 2015年、2017年都曾出現短暫出現過負增長。
而深圳、廣州的負增長,似乎有更多“轉折”意味。2022年的負增長,是深圳自1979年建市以來常住人口首次下降,對廣州同樣罕見。
廣深人口下降,主要還是在疫情背景下,受企業用工需求下降、外來人口回流等因素影響,有很強的特殊性和階段性。隨著經濟發展重回正常軌道,廣深人口今年大概率將恢復增長。
其中最明顯的佐證就是,今年以來,深圳地鐵日客運量不斷刷新紀錄,多次突破800萬人次;同樣,廣州此前也連續多時位居全國熱門遷入地(目的地)首位,地鐵客流飆升還曾登上熱搜。
盡管如此,在全國整體負增長背景下,對城市而言,人口高速增長時代也將很難再現。比如,深圳歷年人口增量已從最高峰時期的90多萬人,降至2021年不足5萬人,廣州的情況也大抵如是。
面對新的人口格局,城市也需要轉變思路。就在5月10日,深圳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特別提出要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系統研究如何更好保持適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規模,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和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常住人口負增長的原因
二孩政策影響減弱
2016年起,中國實行全面二孩政策,旨在促進人口數量增長和優化結構。然而,據央視財經數據報告,二孩政策放開之后,全國新生兒數量多在1.5%的范圍內波動,難以達到政策預期的人口數量增長效果。實際上,許多家庭面臨經濟壓力等多方面因素,對于生育二孩持保留意見或放棄的態度,這一政策影響減弱是人口負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口老齡化加劇
人口老齡化是指65歲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增多,社會對于養老、醫療等方面的壓力加大。目前,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1.67億,占總人口比重約為12.06%,預計2025年老年人口數量將超過3億,約占總人口比重達到22%左右。人口老齡化加劇意味著生育率下降,進而導致了人口負增長。
城市化發展帶來的城市單身人口增多
城市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但同時也伴隨城市單身人口的增多。隨著女性社會地位提高,女性愿意將婚姻、家庭推遲,不愿意被傳統家庭觀念束縛。此外,隨著城市生活壓力增大和房價成為婚姻的一大負擔,很多年輕人不愿意結婚生子。城市單身人口數量的增多,進一步加劇了人口負增長現象。
勞動力市場變化導致的生育觀念轉變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勞動力市場結構不斷調整,缺乏技能的低端勞動力逐漸被自動化和工業機器人代替,而高技能人才需求空前增長。這種趨勢下,家庭更加注重對孩子教育的投資,生育意愿降低成為了家庭實踐。這種勞動力市場變化導致的生育觀念轉變,同樣是導致人口負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