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中塔口小學開展安全教育專題講座
近日,石家莊市中塔口小學開展了安全教育專題講座,目的是為加強對青少年的安全教育,預防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進一步增強同學們的法制意識。
石家莊市中塔口小學開展安全教育專題講座
本次講座,學校邀請石家莊市長安分局南陽派出所吳繼團警官為學生主講。吳警官通過豐富的案例幫助學生們正確認識校園欺凌以及如何正確抵制校園欺凌,保護自身安全。詳細為同學們介紹了什么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的具體表現形式、校園欺凌帶來的危害性、怎樣預防校園欺凌以及遇到校園欺凌時如何用正確的方法求救自救等相關內容,教育同學們要做到不以大欺小,不以多欺少,不以強凌弱,要與人為善、和睦相處、遠離校園欺凌。
此次講座,提高了學生抵御校園欺凌的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為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創設了有利條件。
校園欺凌的含義
校園欺凌即發生在校園或者是校園周邊的,主要是學生為參與主體的,直接或間接帶有攻擊性和侮辱性的行為都可以稱為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是最常見的一種校園暴力,學校、家庭、社會都要引起重視。
避免校園暴力發生的幾種方法
一、首先要教育學生控制自己的情緒,加強學生社會技能訓練,進一步提升學生處理人際沖突的能力。其次要建立流暢的學生沖突的申訴通道,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平時學生和老師、家長之間應有盡量多的平等交流機會,互相溝通增進感情,同時了可解決同學在班級內外所遇到的沖突和敵意。在這種形勢下學生如果有什么委屈或遭遇暴力沖突,就會首先想到老師、家長,從而獲得較為合理的處理方式。
二、充分發揮溝通的潛能。采取多種手段與家長溝通,如家訪、電話交流、探病、家長會等(盡量不要請家長到學校,那樣會造成家長和學生的反感情緒,不利于溝通)。通過溝通,灌輸給家長正確的教育思想,引導家長采取合適的教育手段,協助學校進行教育管理。同時,與學生平等交往,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在學習、生活中為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體驗到老師的真誠與關愛。師生間產生一種介乎朋友、親人的感情,學生遇到問題能夠主動及時與我溝通,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苗頭,及早解決。
三、加強法制教育。可充分利用法律課、班會、法制講座等形式,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使他們意識到打架斗毆極易觸犯法律,是青少年犯罪的常發案件,后果嚴重;同時教育學生學會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身利益,避免“以暴制暴”的惡性循環。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學校應通過開展郊游、藝術節、技能節、主題班會、演講、朗誦比賽等各種文明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體精神、競爭意識、交際技巧和責任感,還可以使他們體驗到自身能力及價值,從而滿足精神需要,豐富課余生活,消除空虛感。
五、倡導文明而積極地使用網絡。對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學生“宜疏不宜堵”,應動員全社會力量,使學生遠離帶有暴力色彩的網絡游戲,并通過專家講座、小組討論等形式,使學生認識到網絡暴力游戲的危害性,幫助學生制定使用電腦計劃,與家長共同監督孩子按計劃行事,探討學習與電腦游戲兩不誤的方式。
六、加強學生自身修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克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虛榮心理,明確自尊是一個人具有積極意義的品質,培養科學的自尊。同時加強學生的個性修養,培養豁達大度、克己忍讓、熱情真誠的優良品質,由“看不慣”轉變為“互為欣賞”,改善“心理不相容”;
七、克服僥幸心理。要經常教育學生克服僥幸心理,“要使人不知,除非己不為。”有的學校出現了學生打架現象,不敢管,和稀泥,只會助長學生的霸氣和僥幸心理,造成惡性循環。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職責之一就是要敢于大膽、嚴肅的處理學生違紀違規事件。教師出色的教育教學工作和平時對學生細致入微的關懷和愛,是贏得學生家長敬佩、感動和大力支持的關鍵。
八、避免刺激言行。教育工作者必須專門對學生做這方面的教育。教育學生學會冷靜。經常教育學生遇到矛盾時要保持頭腦冷靜,不能憑一時沖動。一旦發生爭吵,并有激發趨勢,不要急于辨明是非,先脫離接觸,待心平氣和以后再解決問題。學會忍讓。教育學生在發生爭吵時要相互忍讓,不要因小事爭高低、論輸贏,更不要針鋒相對,以牙還牙;若是一方輕微的動起手腳,做到“打不還手”,盡快脫離接觸,避免事態擴大。
九、威脅與暴力來臨之際,要教導學生不要害怕,及時向老師,公安機關或者家庭求助,要相信邪不壓正,社會上一切正義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堅強后盾。
十、加強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充分利用心理咨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