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課標2卷語文試題
2023新課標2卷語文試題來了!這里有高清可打印的2023新課標2卷語文試題圖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新課標2卷語文試題,歡迎大家分享收藏!
2023新課標2卷語文試題
高考語文怎么分配時間?
高考各題型時間分配
1、現代漢語閱讀,3道選擇題,共9分,約10分鐘。
2、文言文,3道選擇題,2道翻譯題,共19分,約15-20分鐘。
3、詩歌朗讀題,2小題,10分鐘左右。
4、聽寫題,6個空白,共6分,控制在2分鐘以內。
5、閱讀大題(文學課文閱讀或實用課文閱讀),小題4道,約25分鐘。
6.使用語言和文字大約需要15分鐘。
7.作文,一共60分,至少60分鐘,這是底線。就算時間不夠,最好在寫之前有個大綱。
高考注意事項
1、考試前,將準考證和身份證裝入透明袋中隨身攜帶。
2、不要穿太鮮艷的衣服,盡量穿得隨意。
3、考試前幾天不要亂吃東西,以免吃不好影響考試。
4、考完記得放一個科目,考完所有科目之前保持良好的心態。
5、拿到試卷后,立即檢查試卷和答題卡是否有漏印或錯印,并利用發卷的五分鐘時間,對考試進行整體規劃。按照平時考試養成習慣的大體順序來排題。
6、做題注意按從易到難的順序,先把能做完的題做完,然后根據分值和難易度一一倒題。
高考語文答題技巧
現代文一
一、做題要求:明確此類閱讀題的考查目的
此類題目是在玩文字游戲,找出選項和原文表達意思的不同,而不是采用的表達方式、語言的不同。
1先瀏覽出處或標題,了解文章大概內容或中心論點
2逐段閱讀概括段意
答題時間在20分鐘
三、常見的錯誤類型:
第一和第二題
(一)偷換換念:就是替代句子的主語或賓語,尤其要注意代詞的指代。
(二)以偏概全:重點關注:
A表數量的詞語(少數,部分,幾個,大多數)
b表范大小的詞語(凡,全都,所有分等)
c表程度輕重的詞(特別,十分,等)
d表率高低的詞語(常,總是:有時,偶爾等)
e混時時態(未然與已然)已經、曾經、過去、現在、目:前、將要,尚未等
F混淆模態:(可能與必然)一定、必將、可能、估計、如果、未必等
(三)強加關系:即選項前后兩句話在原文中沒有選項說的關系(如因果條件、目的,遞進等),卻強行說有關系
顛倒因果:“因”與“果”錯位;或“條件與“結果”錯位
(四)無中生有即原文無此觀點或沒涉及到的領域
注意:和原文用語、句式不同,但表達的意思相或者是由原文推論出來的選項都是正
確的。
(五)絕對化的語句可能③是錯誤選項,如“一定”、“必、“只要,就”。
第四題常見題型
1問材論證思路/行文脈絡/文怎么展開的?給文章分層,概括層意,
①先論述一一②再一接著一④最后一一一
2. 文草的論證方法
常見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登
3. 材料的論證特點:
①答論證結構:總分總、總分、并列、遞進
②運用的論證方法:列舉說明
③運用的修辭
④語言特點:嚴密、生動形象、淺顯易懂等。
4、如何體現論證的嚴密性
①答論證結構:總分總、總分、并列、遞進
②答段與段的銜接是否用了關聯詞
③句子中是否有表限定的修飾語
5、給某個詞下定義
格式為“……是……”或“……叫……”要求:
1、下定義的句子一定是單句。
2、下定義的句子不能是否定句、比喻句。
(1)明確種概念(被定義的概念)。
(2)確定屬概念(包容種概念的概念)。
(3)找出種差特性(種概念所獨有的若干特點)。
(4)調整種差順序(按修飾或限制的邏輯順序)。
(5)按常用模式表述:被定義概念(種概念)=種差+屬概念。
現代文二——小說
小說的考點:高考中小說的命題指向四個關鍵詞:環境、情節、人物、主題。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1.把握故事情節;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環境描寫; 4.概括主題內容;5.品味語言特色;6.分析寫作技巧。
(三)小說考題主要命題方向
(1)“理情節”題型:①用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這一情節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題型:①指出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并說明好處或者作用;②簡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平的評價。
(3)“看環境”題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寫有什么特點,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分析其對人物或表達主題的作用。
(4)“談構思”題型:①說說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點,分析其好處;②這句(段)話在文中結構上起什么作用;③聯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5)“講方法”題型:①文中運用了什么表現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④從語言運用角度,鑒賞文中畫線句子。⑤本文人物語言有哪些特點?請分別舉例說明。
(6)“明主題”題型:①用自己的話概括作者的寫作意圖,作品的主題;②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為什么?③前后說法,是否有矛盾,為什么?④闡釋小說社會意義。
(一)環境描寫
⒈環境分類及作用:環境是人物活動的舞臺,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的環境描寫跟人物的塑造與表現主旨有極其重要的關系。閱讀中始終把環境、情節和人物聯系起來,才能把握小說創作的真諦。
⑴社會環境——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現人物性格;或影響或決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會本質特征,揭示主題。
⑵自然環境——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如時間、地點、氣候、景色、場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獨立的審美價值: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②渲染氣氛,為后邊刻畫人物作鋪墊;③烘托人物
⑶環境類試題的答題思路:①環境本身(交代……時間,交代……背景,營造……氛圍,渲染……氣氛)-→②情節(推動,暗示,鋪墊)-→③人物(烘托,映襯)-→④主題(表達,寄托,暗示,揭示)。
根據要求還可以這樣來組織語言表達:__具體描寫了……景色,營造(創設)了一種……氣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調;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為下文……情節展開作了鋪墊,推動……的情節發展。
(二)故事情節
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抓住場面;②尋找線索;③理清小說的結構。
⒈情節的作用
⑴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 ⑵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⑶側面烘托,為后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或埋下伏筆。⑷照應前文。⑸線索或推動情節發展。⑹刻畫人物性格。⑺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
2.情節的特點
⑴情節安排評價
①就全文來說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
②就開頭結尾來說有首尾呼應式。作用是使結構緊密、完整。
③就開頭來說有倒敘式(把結局放到開頭來寫)
④就結尾來說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⑤貫穿情節的線索,可作線索的有:事、物、人、情、時間、空間
⑵情節安排基本技巧
①順敘:按時間(空間)順序來寫,情節發展脈絡分明,層次清晰。
②倒敘:不按時間先后順序,而是把某些發生在后的情節或結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順序敘述下去的一種方法。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③插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插入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④補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插入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照應上下文。
⑤平敘:(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⑶答題思路
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然后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
①情節(使情節波瀾再起,引出另一個情節,制造懸念,情節更突出,照應前文情節)→②人物(豐富人物,表現人物性格,)→③主題(深化某種主題,突顯某種主題)。當然,這個三級概念中,本級和上一級為最基本。按照順序,與之相近的是答案的重點。
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__情節(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現了……
(三)揣摩人物形象
文學即人學,以敘事為主的小說更是以寫人為中心。因而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
1. 表現人物的手法:
⑴正面描寫——直接描寫 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肖像、心理表現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紹、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等。
⑵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側面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間接寫主人公。如用有關人物的對話,心理活動,事件敘述等烘托所要描寫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節發展中展現人物性格特征;環境描寫襯托或烘托。
2. 形象刻畫基本技巧——各種描寫手法的運用與作用
⑴肖像、神態、動作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語言描寫: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也體現著人物的思想性格。①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②描摹人物的語態,使形象刻畫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⑶心理描寫:直接表現人物思想和內在情感(矛盾/焦慮/擔心/喜悅/興奮等),表現人物思想品質,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寫,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在一定環境中的思想活動描寫,它往往和外貌、語言、行動交叉在一起。
⑷細節描寫:更細膩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細節是文學作品中細膩描繪的最小環節。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節、社會環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許多細節組成的,如場景細節描寫、服飾細節描寫、動作細節描寫、心理細節描寫、語言細節描寫等,成功的細節可以增強藝術感染力,是文學創作和記敘文不可忽視的技巧。
細節描寫的作用如下:
①典型的細節可以刻畫人物性格\ 追求\愛好。
②典型的細節可以深化主題。
③典型的細節可以推動情節的發展\營造一種氛圍。
④典型細節可以渲染時代氣氛地方特色。
⑤營造典型的環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動。
⑥典型的細節可以暗示影射。
(5)答題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與另一個人物烘托、映襯、反襯)→情節(人物性格決定情節發展)→主題(突顯某種主題)
通過人物的描寫(語言、行動、心理、肖像、細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據題目要求作答。
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__是一個……的人物形象。作為什么人,他怎么樣,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思想品質)。
(四)概括主題內容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
1. 常見題型:
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后,文章讓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某一個問題)的理解或看法。
2. 主題挖掘的基本途徑:
對主題的挖掘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從作者背景看、從人物特征看、從情節發展看、從語言情感色彩看、從整體傾向看。
對主題的概括常用這樣一些基本術語:
①歌頌、贊揚、張揚什么。②諷刺、批判、揭露、譴責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④對什么現象的反思。⑤表達了什么情感。
3. 主題的表現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①以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道德風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惡。②用故事的形式針砭時弊。③通過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虛構生活經歷,反映人物生存狀態和心理狀態。
4.解題思路
一是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征——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
三是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五)分析寫作技巧
質量上乘的作品,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這是因為寫作技巧是作家駕馭文學語言,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及表達方式、修辭手段等,來構思文學作品塑造文學形象時所表現出的熟練而又獨具特色的藝術才能。
1.常見題型:
①文中運用了什么表現方法(細節描寫、象征、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
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例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準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給讀者提供哪些藝術審美情趣。
3.解題思路
在解答這類題目的過程中要了解以下一些知識:
⑴表達方式 ①描寫的角度(直接描寫、間接描寫)
②人稱運用(第一、第二人稱的妙處)
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③明確各種描寫特點和作用(外貌、語言、心理、行動、細節、環境。)
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
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白描:純用線條勾畫,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見大,寥寥幾筆勾勒出畫面,表現了性格、主題。
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④不同順序的作用(順敘、倒敘、插敘)
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人物形象或內容更加充實豐滿,與上文或下文對比照應;人物前后變化的對比照應。
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⑵結構方式(前后照應、創造懸念、埋下伏筆、總結上文、點題)
⑶表現手法(烘托、象征、襯托、對比、鋪墊、欲抑先揚、先抑后揚……)
4. 小說常用開頭結尾
⑴小說常用的開頭
A.設疑法(懸念法):提出疑問,然后在行文過程中或結尾才回答疑問。作用是造成懸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讀者的思考,吸引讀者把小說讀下去。①引起讀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節;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說的主題。
B.寫景法。
⑵小說的結局
※分析出人意料的結局。(思維方向)好處:
①從結構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節陡然生出波瀾,如石破天驚,猛烈撞擊讀者的心靈,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從表現手法上看,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使人覺得又在情理之中。
※分析令人傷感的悲劇結局。
①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
②從表現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這種結局令人感動,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分析令人喜悅的大團圓結局。
①從表達效果上看,小說喜劇結局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耐人尋味。
②從閱讀者的情感體驗看,喜劇性的結尾與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構成和諧的一體,給人以欣慰、愉悅之感。
③從主題上看,這樣的結局凸顯出美好人性超越了戰爭,反映出人類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結尾。留下了“空白”給讀者想象,讓讀者進行藝術再創造。
(3)解題思路:一是通過分析小說的主要情節;二是通過分析小說的主要人物;三是通過分析小說的主要內容。
常見的作用有:一是起線索作用,貫穿全文;二是點明主題。
(4)答題模式:一是具體的意思。(文中具體的__ ) 二是與主題相關的意思。
(六)品味語言特色
這類型的題目主要是詞語、句子的含義,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題。
1.常見題型:⑴某一詞語在文中如何理解? ⑵某句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解題思路:從三方面入手:
①注意鑒賞人物語言的個性特色,以語言分析人物性格。
②抓住關鍵詞去品味語言的豐富內涵。
③鑒賞作者運用語言的風格。
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__詞語(句子),寫了……,表現了……
4.語言特點、修辭、表達效果
①寫要如見其人、如聽其言、令讀者仿佛親臨其境。②人物語言個性化,即顯示性格。③敘述語言要簡潔、傳神。④語言風格:幽默風趣、典雅莊重、含蓄凝練等。分析文章的語言特色:
現代文二——散文
一、分析作品結構
1.文段作用
開頭段:開篇點題;總領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渲染氣氛;設置懸念(小說);引出下文,為下文作鋪墊;提出問題,引人注意;欲揚先抑;開門見山,直入主題;首尾呼應。
中間段:過渡(承上啟下)總結上文,引起下文;照應上文,呼應下文;由敘述轉向議論;由寫景轉向抒情(由……到……,層層深入);前后照應。
結尾段:卒章顯志;總結全文;點明中心;深化主題;首尾呼應;言有盡而意無窮;戛然而止,回味深長。
標題:主題;虛實;雙關;線索
2.引用(穿插性材料)作用
印證……的觀點(表現……的內容);與……形成對比或襯托(正襯、反襯);增強作品的文化內涵、文學色彩;多角度豐富文章內容。
3.分析句段作用型
內容上:主要看這句(段)寫了什么內容,要表達的意圖等。
結構上:引起下文,過渡,鋪墊,照應,點明(或深化)主旨,總結等。
4.文章的三種結構層次
相承:承接+遞進(敘事——議論或抒情,寫景——議論或抒情)
相并:并列+對照(并列式、對比式)
相屬:總分+分總
5.布局謀篇
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伏筆照應;層層深入;設置懸念;一波三折;主次(詳略得當)
6.選取、安排素材
取材作用:凸顯主題,拓展主題;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以小見大;線索
安排材料:按時間順序;按觀察點的變換;按作者認識的過程或感情的變化;按作者所見所聞、所感為行文線索;由感性到理性(層層深入);先揚后抑、先抑后揚。
二、概括段(層)意、主題
題目解讀法;分析首尾法;分析議論抒情語句法;聯系背景法
概括模式:本文通過對……的敘述(描寫),表現了……的思想感情(贊美或批判……)
三、體會句子含義
1.句子含義的類型
表層含義:字面意思
語境含義:在句中的臨時意義,玩玩指概括意義、哲理意義、象征意義。
深層含義:句外意義,往往具有隱含意義(象征、比喻)和附加意義(反語、雙關、婉曲)
2.理解、體會角度
關鍵詞語
分析修辭:還原為沒有使用修辭的意思明白的句子:比喻句找相似性,比擬句找形象性,借代句找相關性。
特殊位置
文本主旨(段意、情感)、上下文、結構層次
3.答題步驟
步驟:思想性(句子含義)——藝術性(修辭手法、表達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格式:①這句(段)話運用……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②表達了……的內容,達到了的作用(結合具體句子分析作用)
四、鑒賞表達特色
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結構技巧、語言表達
1. 表達方式
(1)記敘:記敘詳略、記敘人稱、記敘方法
①詳略:詳寫突出細節,注意渲染烘托,多用鋪陳手法
②人稱: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于感情交流;有時起到擬人化作用;指責的語氣,面對面的質問
第三人稱:客觀地展現生活,不受時空的限制,便于敘事和議論
③記敘方法:
順敘:眉目清晰
倒敘:設置懸念,吸引興趣,波瀾起伏
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補敘:對上文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作某些交代
平敘: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2)描寫
景物描寫:
方法:①修辭角度②寫景角度:抓住特征,進行形、聲、色方面的描繪③調動視、聽、嗅覺等多種感官描繪④表現手法:三結合:動靜結合⑤正側面結合⑥虛實結合⑦方位變換(定點觀察、移步換景、定景換點⑧遠近、高低、內外、點面結合⑨選取……的代表性事物來描寫⑩細節描寫、白描
作用:①交待時間、季節、地點等,提供人物活動的特定場所;②表現景物的特點,渲染的環境氛圍,奠定的感情基調;③暗示社會環境;④揭示(烘托)人物心理,表現人物性格;⑤暗示作品主題。以上為景物描寫內容方面的作用;⑥推動情節發展;⑦為下文寫……作鋪墊。以上為景物描寫結構上的作用。
步驟:
①概括景物特點(注意文中形容詞);②點明景物描寫的手法并結合具體語句分析;③景物描寫的作用(內容+結構)
答題模式:特點+手法+角度+作用
人物描寫:
描寫手法:
①正面描寫:語言、肖像、語言、動作、神態、心理
②側面描寫:不從正面去描寫人物,而是從對其他人物、事件的敘述和描寫中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描寫方法
③對話描寫、心理描寫: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④細節描寫:生動的細節描寫,有助于折射廣闊的生活畫面,豐富文章內容,表現深刻的社會主題。
⑤白描:使文章語言樸實,平中見奇,真實感人
(3)議論:夾敘夾議、敘議水乳交融
(4)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
2.表現手法——常見表現手法解析
3.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是對語言運用特色賞析的重要方面,分析修辭時一定要與品析、揣摩語言相結合
4.語言表達
鑒賞語言角度:①詞語的錘煉:準確、簡練、生動、形象,疊音詞、擬聲詞、有表現力的動詞、形容詞、副詞等。
②句式的選擇:長短句的交錯運用,整句(對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語)散句(句子參差不齊、長短不一)的運用
③辭格的選用:比喻、排比、比擬、借代、夸張、對偶、設問、反問、頂真、互文、反語
④整體的語言風格:平實、清新、華麗、幽默、辛辣、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寓莊于諧、口語化、生動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
※針對新高考兩個文本的題型
一道題是分析文本二的文體特點的,答案一般都在文本二中,注意總結歸納
另一道題是用文本二的觀點分析評價文本一,一定要注意不僅要概括細節還要引用文本一的內容具體分析文本二的特點。
文言文
答題思路
1. 先做第三道題目,了解大致內容和主要事件
以時間、地點、官名、除主人公以外的人名為關鍵詞在文章中找到選項的位置,一一對照,一般選項都是按行文順序,錯誤選項一般都為細節之處,要仔細比對。
2. 斷句題要仔細對比,然后兩兩分組,古漢語句子多以動詞或形容詞謂語為中心。找出動詞或形容詞,再找出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國名、官職名等。這些名詞常在句中做主語或賓語。然后考慮:什么人,辦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結果。
注意利用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來判斷。
3. 文常知識題要用排除法,將自己能確定的先排除掉,然后剩余的選項帶入原文的語境進行分析,最終選出錯誤選項。
4. 翻譯題:要逐字擴詞,然后再把詞語連接成語義通順的句子。人名、地名、官職以及古今同義的詞不用翻譯正常抄寫下來,如遇到不會翻譯的字詞,建議直接抄寫,不隨意翻譯。
5. 對于新高考新增加的關于文言文的問答題,要先讀懂題目,然后去文章當中找到相關的內容,然后先找到文言文相應的答案,然后根據答案,分成三個采分點整體成現代漢語進行作答,此處翻譯不要直譯,意譯即可。
古詩文閱讀
1. 通讀古詩,通過詩名、詩人、詩歌內容以及注釋大體了解古詩內容和詩歌的題材。
2. 選擇題:通常選擇不正確的選項,先用排除法排掉能分析出來的正確選項,基本不正確的選項都是落在細微之處,一定對于寫作手法、作者情感等問題認真審讀,一般都是這樣的內容為錯誤選項。
3. 主觀題:
(一)鑒賞詩歌的形象
詩歌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1、鑒賞人物形象
鑒人物形象,是古詩詞常考考點之一。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兩類: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古代詩歌中抒情主人公一般指作者自己,常常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變化顯示出來。
二是作品刻畫的人物形象。作者在詩歌中塑造、刻畫的形象,往往是作者的“代言人”,是“詩化了的作者自我”,從作者對詩歌中人物或隱或顯的態度傾向、理解評價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志向。
設問方式:
——詩中塑造了一位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詩中刻畫的某個形象有怎樣的特征?請簡要分析。
——有人認為,這首詩歌的主人公是“......的形象”,你是否同意,為什么?
——比較兩首詩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異同。
答題步驟
①結合詩(詞)題、注釋等確定詩歌所描寫形象的基本身份(將軍、英雄、隱士等)。
②結合詩(詞)句分析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外貌儀表、性格品質等)。
③分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時代意義或作者借以表達的思想情感。(這一步需不需要,視題目要求而定)
2、鑒賞景物形象
詩中的景物形象是為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設計的。一般有景物描寫(季節、時節、地域等)、場面描寫(農事、戰爭、狩獵、離別等)、色彩描寫。“一切景語皆情語”,景語是人物(往往是詩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現,所謂“情動于中而形于外”,詩人的情感一旦被激活,其觸目所見之景,均會染上強烈的主觀色彩。一般來說,詩歌意境或雄渾壯麗,或清幽明凈,或沉郁孤愁,或和諧靜謐,或開闊蒼涼,或高遠遼闊。
設問方式:(1)詩人依照怎樣的順序描寫了哪些景物?
(2)試描繪詩中展現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3)詩中的景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4)簡要賞析詩中的景物描寫。(簡要賞析詩中景與情的關系)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
雙音節詞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時切忌空洞,要回答具體。
3、鑒賞事物形象
詩人經常把具有某種內涵的事物作為具體描寫對象,在形象描寫中將事物人格化。從全詩看,即把詩人要表現的品格節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達出來,這種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高考對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針對其象征意義來設題,通過分析事物形象的特點,分析形象所寄托的詩人的情志或者思想感情。
設問方式:(1)__指什么?試分析詩中某事物的形象。
(2)詩中的某事物具有怎樣的特點?
答題步驟
①總結概括出詩中描繪歌詠的主要物象。
②結合詩句分析所詠物象的特點:a、提煉表現特征的語句,觀其形、色、味、聲;b、分析修辭和表達技巧,如比喻、擬人、象征、托物言志等;c、挖掘物象內在的品格、精神。
③結合詩人自身經歷、思想感情剖析物象所寄托的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鑒賞詩歌的語言
1、鑒賞“煉字”
設問方式:(1)詩中的某個詞用得好不好?為什么?或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2)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3)簡要賞析某聯中某詞的妙處,或請分別對某聯中某字簡要賞析。
(4)詩中的“詩眼”(關鍵字)是哪一個?為什么?
(5)這個詞與另一個詞比較哪個更好?為什么?
答題步驟
①為形象服務。如果該字所在的詩句是要刻畫某個事物的形象,那該字的作用就應該是可以讓該形象更加生動。
②為意境服務。如果該字所在的詩句是寫景的,其目的是營造某種意境,那該字的運用就可以收到營造某種意境的效果。
③為情感服務。不管是刻畫形象還是營造意境,煉字的一個核心效果就是抒情,因為“詩言志”“一切景語皆情語”。
2、鑒賞“煉句”
高考對煉句的考查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淺層面上對句意的理解,二是較深層面上對句子藝術技巧和意蘊的挖掘和評析。
設問方式:(1)某句對表情達意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請鑒賞某句詩。
答題步驟
①著眼全篇,理解詩句的表層意思。回答此類題時,要著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評析某一詩句。
②概括內容,分析詩句的深層意思。細讀全篇之后,看這關鍵句寫了什么內容。
③揭示該句的句式特點或寫法特點。
④分析作用,點明藝術效果。結合表達技巧去分析該句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3、品味語言風格
鑒賞語言特色,也就是對詩歌語言的格調、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進行賞析。
設問方式:(1)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這首詩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
(3)談談這首詩的語言藝術。
詩歌語言風格的常見類型
①樸素與綺麗
綺麗詩風的語言特點:婉媚、浮華、艷麗、纖巧。
樸素詩風的語言特點:清淡質樸、洗練暢達、不事雕琢、言簡意深。
②直白與含蓄
直白詩風比起一般的樸素詩風,更顯樸素、平淡。詩歌中運用了近乎口語的語言,并且有的詩還融入了俗語俚詞、民歌之類,此類詩風的語言特點:淺易如話、素樸真率、通俗凝練。
含蓄詩風中所慣用的多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等手法。此類詩風的語言特點:委婉、蘊藉、精練、耐人尋味,但也不失樸素之風。
③沉郁與豪邁
在眾多詩人中,有憤世嫉俗者,有報國無門者,有屢試不第者,有屢遭貶謫者,有為民請命、哀嘆民生者,他們的詩作表達自我的哀怨,切中社會現實,反映階級現象。代表詩人如杜甫、韓愈、李商隱等。沉郁詩風的語言特點:沉郁蒼涼,節奏舒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且近于生活(多用俗語和對話)。
豪邁詩風的語言特點主要體現在浪漫主義詩歌中(包括唐代的邊塞詩),這類詩歌的語言特點往往與詩人的心胸、抱負有很大的關系。詩人們或因生活在盛世政治清明時期,受到美好山河的熏陶,從而滿腔熱情;或因仕途失意,便把立功邊塞當作求取功名的出路;或因國難當頭而主動請纓,效死疆場。所以他們所寫的詩歌充滿豪言壯語,顯示了一種豪情。豪邁詩風的語言特點:鏗鏘有力、筆力豪健、節奏明快、音調高昂。
答題步驟
(1)用某個形容詞準確概括出詩歌的語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樸實無華、委婉含蓄、簡練生動、明白曉暢……
(2)結合有關詩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和效果。
(3)寫出這樣的語言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三)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采取的表現手法。它的含意非常廣泛,既包括各種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的選用,又包括藝術構思上的巧妙運用。
設問方式:(1)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這首詩最突出的藝術特色。
(2)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表現手法?
(3)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
(4)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概括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現手法(襯托、渲染、象征、對比等)、修辭手法(比喻、比興、擬人、夸張、對偶、反復、互文、雙關等)、謀篇布局的技巧(鋪墊、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以小見大等)。尤其需要強調的是,在古代詩歌中表達方式主要有描寫、抒情兩類。描寫,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虛實相生、動靜結合、遠近結合、白描等。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間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表達感情,而是通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移情于物、寓情于景、觸景生情等方式來抒發感情。
答題步驟
(1)對相關表達技巧進行具體鑒賞。要結合相關詩句來說明這種手法的內容,以及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
(2)解釋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傳達了怎樣的旨趣以及運用該手法的好處。在鑒賞過程中,語言表述必須將詩歌的意境和形式技巧的鑒賞結合在一起,力求做到流暢優美。
(四)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1、概括詩歌的思想感情
設問方式:(1)請概括這首詩的主要內容。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3)請歸納這首詩的主旨。
答題步驟
(1)學會看類別,了解各類詩歌的基本特點及其常見的思想內容和感情。我們將詩詞分為山水田園、詠物、詠懷、送別、羈旅思鄉、懷人、邊塞、民生、懷古等不同類別,每種類別的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自然有區別。
(2)學會知人論世。(注意注釋)
(3)解讀形象。
(4)品析語言。
(5)借助表達技巧,揣摩詩歌內容和情感。
(6)熟悉常見題型的答題技巧。評價情感和主旨,可先用一兩個詞表明自己的立場,再結合詩詞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作者的這種感情、態度或自己的看法等。
2、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
設問方式:(1)詩人對__的評價客觀嗎?你是如何理解的?
(2)……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請談談你的看法。
(3)這首詩體現了__什么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全詩予以分析。
答題步驟
(1)了解詩歌創作的特定背景,結合詩的內容,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
(2)把握詩歌的情感,領悟作者的觀點態度。
(3)從辨析用典入手,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
(4)分析詩句的含蓄義或深層義,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
(5)從體味詩的意境著手,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
語言與文字運用
1.詞語辨析選擇題:首先找到一組語義差異較大的詞,帶入語境進行辨析,通過這種方法排除掉兩個選項,然后再選擇有語義差異的兩個詞進行對比,從而選出最終選項。小提示:如果四個選項中,出現有三個選項中詞語一樣,一個選項不一樣時,一般情況可以直接排除掉這個不同的選項。
2.語意連貫題:有可能出現選擇題有可能出現主觀題
語句補空三步驟
a通讀文段,把握觀點與層次
語句補空題雖說考查的主要是語言連貫能力,但首先應是閱讀能力。拿到題目后,首先要閱讀語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幾個層次;其次要把握文脈,理清前后句之間的邏輯關系,要特別注意關聯詞語。
b.因文推導,注意邏輯與形式
結合文意,從兩個角度推導:一是據上下文邏輯的發展推導出所補寫語句的內容,做到內容上扣得緊;二是由與上下文相關詞語、句式的照應推導出所補寫語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銜接語,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c.寫后檢查,保證連貫與簡潔
補寫后要檢查內容是否符合題干要求、語言是否連貫、有無語病、是否簡潔等。要防止草率審題,盲目機械地答題,力求補寫的內容連貫、
貼切、嚴密。
4. 比喻句的相似性:
答題套路
a. 文中將....比作.....,體現了比喻的相似性。
b. ...比作...,相似點是....(相似點可以是形似或者神似)
c. ....比作...,相似點是.....
d. 表現了.....(事物).....(特點)+作者情感
5. 整散句和長短句優點:
如果有修辭方法,要先把修辭方法的優勢寫上
長句特點:表意嚴格、內容豐富、精確細致
短句特點:表意靈活、簡潔明快、節奏感強
整句特點:節奏鮮明、音調和諧、易于上口
散句特點:富于變化、錯落有致、形式靈活
6. 新聞壓縮:
擬定一句話新聞模式:時間+地點+對象+事件
擬定新聞標題:人物(對象)+事件(誰+怎么了)
擬新聞導語模式:時間+地點+對象+事件+結果
擬寫一句話新聞:A、眼前時間 人物+事件+ 時間(或+原因) B、未來時間 人物+事件+原因(或+時間)
7. 提取關鍵詞:基本程序為:壓縮內容——提取主干——篩選比較——整合表達
8. 圖文轉換:(徽章類轉寫)
a. 先宏觀把握徽標的外形特點,再尋找徽標的構圖元素(線條、文字、圖形、顏色、大小、位置等)
b. 解讀徽標中間每個構圖要素所蘊含的具體意義
c. 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徽章的內涵和寓意,對徽標的創意跟現實中的組織、行業、機構的活動、會議等聯系起來,并作出合理聯想
作文
熱點話題
中國精神、脫貧致富、青年的責任擔當、家國情懷、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