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么不能說快樂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說法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端午節為什么不能說快樂?為什么端午節不能說端午節快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為什么不能說快樂,歡迎大家分享收藏!
端午節為什么不能說快樂?
端午節可以說快樂,端午節說安康或者快樂都可以。首先端午節的起源本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是人們為了祛除邪祟,祈求幸福的節日。再者端午節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和傳承,其習俗也已發生變化,發展成人們團聚的佳節。
為什么端午節不能說端午節快樂?
因為端午節,是一個忌日;所以,不能說端午節快樂。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也叫端陽節;從2008年開始,就被列入了國家規定節假日。人們會在這天吃粽子、賽龍舟,以及在門廊上掛上艾草。這些傳統節日,慶祝方式,都是為了紀念屈原而流傳下來的。其實,據歷史記載,端午節這天不僅僅只有屈原投江自盡;還有伍子胥,也被投入了錢塘江。所以,這一天應該是嚴肅悲痛的一天,并不是一個用來互祝快樂的節日,和清明節異曲同工。非遺專家,也建議大家,可以在這天互助安康,這樣也許更符合該節日的性質。
端午節吃粽子寓意什么?
端午節吃粽子有三種寓意,第一種寓意“光宗耀祖”,古代寓意“功名得中”;第二種紀念屈原;第三種表達對健康平安的美好希冀和向往。
1、寓意中舉
在古代的時候,想要出人頭地,就一定要參加科舉考試,并且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也叫做中舉,中舉之后就可謀得一官半職,能夠取得事業上面的成就。因此在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吃粽子,其實有一舉高中的意思,因為粽子的“粽”和“中”諧音,所以端午節會吃粽子,尤其家里高科考的人,一定會吃粽子。
2、光宗耀祖
在古代家庭顯赫,如果有一些政績的話,是能夠光宗耀祖的。而粽子的“粽”和光宗耀祖的“宗”是諧音,有些相似,所以希望吃了粽子以后,家族的人能夠獲得一些成就,一些名利,能夠做到光宗耀祖。所以端午節吃粽子,不僅是品嘗它的美味,更重要的是取個好兆頭,希望吃了粽子之后,能夠帶來好運,能夠有所作為,能夠光宗耀祖。
3、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就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當年屈原因為國家滅亡所以就投江自殺了,非常的悲壯,世人也覺得十分可惜痛心。為了能夠紀念這個偉大的詩人屈原,于是家家戶戶都用粽葉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讓魚兒去啃食,這樣就不會侵害屈原的尸體,保護屈原的軀體。所以端午節這天大家都會包粽子吃粽子,來紀念先人。到了今天仍舊不會忘記祖先的付出。
端午節劃龍舟它的寓意是啥?
端午節賽龍舟的寓意是祈求福佑、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也有說法說端午節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跳江自盡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卻沒有撈到,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春秋之前,古代的越民族以龍為圖騰,為了表示自己是“龍種”身份,他們除了有斷發文身的風俗,還會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這天,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其中便有類似于今天的賽龍舟游戲,這就是賽龍舟習俗的由來。
龍舟競渡分為請龍、祭龍神、游龍和收龍等幾個版塊。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先要請龍、祭神。在端午前要擇吉日從水下起出,祭過神后,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閩、臺則往媽祖廟祭拜。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是古人向龍族祭祀的,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后來這一天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江邊自盡,于是人們就把端午節也看做是紀念屈原的日子。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