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年內第一次降息意味著什么
近期我們迎來了年內第一次降息。近期年內第一次降息意味著什么?央行降息釋放逆周期調節信號怎么解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近期年內第一次降息意味著什么,歡迎大家分享收藏!
近期年內第一次降息意味著什么?
6月13日,央行開展2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1.90%,較此前利率下調10bp。
任澤平表示,時隔近10個月,央行今年首次調降OMO利率,傳遞穩增長信號,公共政策部門可能確認了經濟二次探底,并不再觀望,轉向全力拼經濟,提振市場信心。雖然是小幅降息,但釋放明確信號,標志著貨幣政策寬松轉向全力拼經濟,刺激消費和投資,支持穩增長,利好經濟筑底恢復、股市信心提振、樓市穩定。拼經濟有兩大抓手:繁榮股市是好辦法,穩樓市有利于穩就業。隨著4-5月經濟快速回落,近期市場對“要不要拼經濟”出現了爭議,我們呼吁“是該全力拼經濟了”,此次降息釋放了明確信號。預計下半年,貨幣政策寬松和財政政策擴大內需的力度將繼續加大。
中信證券點評稱,6月13日央行宣布下調逆回購利率10bp,背景主要是4月以來經濟恢復放緩、物價漲幅回落且信貸增長乏力。市場普遍認為年內有望降息,不過這一時點早于部分機構的預測。預計6月的MLF和LPR利率均會跟隨下調,其中5年期LPR下調幅度或超10bp。本次逆回購降息可能標志著政策加碼窗口開啟,基建和地產領域或為亮點。不過,也需要警惕短期人民幣貶值壓力。
中金公司研報表示,預計1年期MLF政策利率和LPR利率將在本月15日和20日跟隨下調。針對為何降息,從三維度五因素看,近期經濟動能放緩,通脹創新低,樓市降溫,信用風險上升,外部約束減弱,降低利率中樞以穩定經濟復蘇、緩解金融風險的必要性上升。針對為何降基準,更直接,信號意義更強,可打開貸款與債券利率下行空間;更有助穩息差,增強銀行風險應對能力;更普惠,有助緩解困難主體的融資成本。基準利率的下調或吹響了穩增長政策的號角。隨著集中調研結束,更多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或可期。
值得關注的是,同日,即6月13日晚間,央行下調常備借貸便利利率,隔夜期下調10個基點至2.75%,7天期下調10個基點至2.9%,1個月期下調10個基點至3.25%。
央行降息釋放逆周期調節信號
6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將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調10個基點至1.9%,這意味著短端政策利率調降了10個基點。分析人士預計,本月15日的MLF操作利率與20日的LPR利率可能將跟隨下調。
當日晚間,央行更新常備借貸便利利率表,其中隔夜期下調10個基點至2.75%,7天期下調10個基點至2.9%,1個月期下調10個基點至3.25%。常備借貸便利利率是政策利率體系中利率走廊的上限。
業內人士表示,本次“降息”略超預期,也在情理之中。調降的主要原因是當前經濟偏弱,需求不足,“降息”有助于引導市場預期,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釋放加強逆周期調節信號
此前,金融部門已釋放政策調整信號。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繼續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全力支持實體經濟,促進充分就業,維護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推動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從2021年11月到2023年2月,央行的定調始終是跨周期和逆周期的結合,而今年2月至5月,央行很少提及跨周期,意在恢復中性貨幣政策。但由于信貸需求疲軟和經濟下行,使得央行再度回到逆周期調節。”一位宏觀研究員說。
該宏觀研究員解釋,“跨周期”調節即在經濟基本面尚可的背景下,緩慢推進貨幣政策,讓其維持更長時間的增長,而不訴求總量寬松;“逆周期”調節即在經濟基本面急劇下滑的情況下,出臺托底總量政策刺激經濟。
光大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旭也表示,本次“降息”,是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全力支持實體經濟的體現。
“預計6月20日報出的LPR利率可能小幅下行,這有利于保持貨幣信貸合理適度增長、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張旭說。
央行降息意味著什么?
央行降息意味著銀行的存款利率及貸款利率都會變低,民眾的存款意愿會下降,市場上的流動資金會大幅增加,也會有更多的企業,更多的創業者進行貸款,國家的經濟將會得到發展。在國家觀察到市場經濟走向有問題時,就會做出調整,進行央行降息,目的是刺激國民消費,增加市場資金流動性,拉動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