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或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
事實上,被“炙烤”的不只我國,而是全球。研究人員表示,隨著世界海洋溫度的飆升和太平洋厄爾尼諾的到來,2023年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地球正走向“未知領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3年或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3年或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
此前,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是2016年,而本月的氣溫記錄顯示,2023年的氣溫可能接近2016年。歐盟地球觀測計劃——哥白尼計劃的數據顯示,氣溫峰值出現在6月9日,當時全球平均氣溫為16.7℃,僅比2016年8月13日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低0.1℃。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人類驅動的氣候變化仍在使全球升溫,但沒有證據表明今年這一進程加速了。
除氣候變化導致目前1.3℃的升溫外,特定的變暖條件疊加,使得溫度紀錄屢創新高。幾個月來,科學家一直警告說,由于世界各地一系列的海洋熱浪,海面溫度一直處于歷史新高。6月11日,北大西洋的溫度達到最高點——22.7℃,比2010年6月的最高紀錄還要高0.5℃。
導致海洋升溫的厄爾尼諾剛來,年底才達峰值。那么,究竟是什么導致海洋如此熱?
在哥白尼計劃成員Samantha Burgess看來,大氣動力學變化導致信風減弱是最有可能的原因。在北大西洋,風力減弱可能減少了從撒哈拉吹來的灰塵數量,而這些灰塵通常能夠幫助海洋降溫。
“海洋溫度和空氣溫度在一年中的這個時間段飆升令人驚訝。迄今觀察到的情況表明,2023年可能是最熱的5年之一。”Burgess說,“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如此‘溫暖’的海洋,而且空氣溫度也即將打破紀錄。我們正處于未知領域。”
同樣是厄爾尼諾加上氣候變化,但今年與2016年的高溫表現卻截然不同。2016年,氣溫峰值集中出現在西伯利亞和北極地區;2023年,包括南極洲在內的多個地區都出現了高溫天氣。
近幾個月來,人們越來越擔心南極海冰減少,因為今年2月,南極海冰面積僅為179萬平方公里,創下歷史上海冰面積最小紀錄。盡管隨著冬季來臨,海冰正在緩慢增加,但是面積仍遠低于平均水平,增長速度也比以往慢得多。
厄爾尼諾是什么?
厄爾尼諾現象在一般年份,向南侵犯的范圍只能到達南緯幾度,待到來年3月,海面水溫又恢復常態,對長期生活在這里的魚類和鳥類沒有多大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各年發生的狀況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年分暖水入侵的距離遠些,有的年分則近些。暖水入侵強盛時,可抵達南緯十幾度,這時秘魯沿岸水溫就會迅速增高,生活在這一海域里適應冷水環境的浮游生物和各種魚類,就會因環境的突變而大量死亡,與此同時,以魚為食的各種海鳥,也會因缺少食物大批死亡。
經多年觀測研究,發現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不僅對秘魯沿岸帶來災害,甚至影響到全球氣候的異常。每當厄爾尼諾現象嚴重時,常發現全球一些地區或是暴雨成災、洪水泛濫,而另外一些地區則是久旱無雨,農業歉收。科學家們把這種帶有全球性的氣候變異與厄爾尼諾現象緊密聯系起來,發現它們之間有著很緊密的關聯,全球氣候異常的前兆往往可以從上年或年初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狀況中找到。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對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機制也有了新的認識,對厄爾尼諾現象最初含義也發生了變化,現在只有發生在中、東赤道太平洋地區大范圍的海水溫度升高,通常要持續一年以上的增溫現象才稱為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幾年一次?
拉尼娜和厄爾尼諾現象一般每2至7年發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