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考2023年時間公布
中考對于千千萬萬的初中生來說,是他們人生中的重要考試之一。在2023年,全國多地的中考時間已經陸續公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吉林省中考2023年時間公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吉林省中考2023年時間公布
吉林省中考時間:
2023年6月19日至21日
考試期間注意事項
1. 做好個人防護,不要去人員密集的地方。勤洗手,公共場所佩戴口罩。住的地方和考點之間保持“兩點一線”,避免和無關人員接觸,同時做到在各種場所確保一定的社交安全距離。如有發熱等身體異常狀況,須聽從考點安排,按要求進行考試。
2.正常飲食(偏清淡),保證營養,勿食冷飲及剩菜飯,并注意防暑降溫。
3. 安排好早餐、午飯、午休鐘點房等,準備好出行的交通工具,安排好出行時間,路上如遇堵車等特殊情況可找警察幫忙。
4.文具類備用一套,尤其是路遠,晚上也要住酒店的。
5. 考試期間,建議正常作息即可,不要刻意提前或推遲就寢時間;午休時間以30-40分鐘為宜。
心理準備
1、穿上自己感覺最舒適的衣服和鞋子 ,禁穿拖鞋、高根鞋、背心進入考場;
2、熟悉(或進入)考場時,進行心理暗示:這個座位真好,像家一樣溫馨;
3、見到監考老師,微笑以待!以獲得一種和諧親切感(監考老師由抽簽確定,基本上一場一換);
4、進入考場之前切勿飲用太多水 ,做到考試期間不上廁所,以防浪費時間;
5、要充滿斗志,忌怯場。信心是成功的法寶。踏入考場要精神抖擻,斗志昂揚。
看清禁入禁出物品
考生“踩點”時,特別要注意仔細閱讀《考試規則》,對考試禁止的事項要提前做好準備。比如,考場禁止帶入的東西有:手機、手表、各種電子設備、計算器、自備“墊板”、書籍、紙張、涂改液等。特別提醒考生:考試結束后,試卷、答卷、答題卡、草稿紙等千萬不能帶出考場。
注意:踩點時候看一下考場是否有鐘表,如果沒有的話,再確定一下考試規則是否可以佩戴機械表,如果這些都不可以的話,在考場上可以向監考老師詢問時間,一般考試還有30分鐘、15分鐘的時候,老師都會提醒。
勵志中考句子
1、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幾份歡笑。
2、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
3、幾分汗水,幾分收獲。人生就是如此,會經歷一個又一個的十字路口。放松心態,正常發揮,相信自己,努力了,付出了,就一定會有收獲。加油!
4、不論在何時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論在何時結束,重要的是結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5、欲望以提升熱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6、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7、走過中考,前面是一片新天地。
8、用今天的淚播種,收獲明天的的微笑。
9、決戰中考,改變命運。屢挫屢戰,笑傲群雄。
10、提高應考能力,決勝中考,改變人生。
11、積一時之跬步,臻千里之遙程。
12、態度決定一切,行動擁有未來。
13、不苦不累,高三無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
14、用勤奮彌補先天不足,讓拼搏開辟后天之路。
15、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戰,
16、不問收獲,但問耕耘。天道酬勤。
17、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18、貴在堅持、難在堅持、成在堅持。
19、我孩子臨近中考了,我會這樣對他說:孩子,中考的日子日益臨近,感覺復習的不錯的你一定要再接再厲,發揮自己的潛力,如果你感覺復習的不到位,也不要浮躁,要知道俗語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衷心祝愿你考場上見分曉,為自己、也為家人,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20、提高自己中考,決勝中考,改變人生。
21、初三不再有,勸君珍惜之。一年之經歷,終身之財富
22、不問收獲,但問耕耘!天道酬勤。
23、信心百倍,斗志昂揚,破釜沉舟,鑄我輝煌。
24、仰望天空時,什么都比你高,你會自卑;俯視大地時,什么都比你低,你會自負;只有放寬視野,把天空和大地盡收眼底,才能在蒼穹泛土之間找到你真正的位置。無須自卑,不要自負,堅持自信。
25、不奪桂冠誓不回,那怕銷得人憔悴。
2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27、多一點歡樂,少一點憂愁。多一點行動,少一點報怨。多一點現實,少一點幻想。踏錯路時,懸崖勒馬,調整心態,走出陰影,努力,向上,再努力,再向上。9、面對機遇,不猶豫。面對抉擇,不彷徨。面對決戰,不懼怕!
28、加油!!
29、加油!我們的時間利用率應達到:NBA第四場最后一分鐘!
30、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31、我中考,我自信,我盡力,我成功。
32、今天進修不盡力,明天盡力找工作。
33、奮戰百日,讓七彩的夢在六月放飛。讓我們拼搏,用行動實現青春的諾言;讓我們努力,用汗水澆灌理想的花蕾。
34、寧可戰死,不可嚇死。今朝不搏,更待何時?
35、我自信,我拼搏,我出色,我成功。
36、笑看人生峰高處,唯有磨難多正果。
37、信心來自于實力,實力來自于勤奮。
38、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那些期待的眼神。
39、爭雄頂峰勤礪劍,笑傲中考勇奪魁
40、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戰,向弱項挑戰,向懶惰挑戰,向陋習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