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二十五號衛星成功發射
試驗二十五號衛星成功發射?2023年6月20日11時18分,載著著我國自主研發的試驗二十五號衛星的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在壯麗的火光中崛起,順利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下面小編帶來了試驗二十五號衛星成功發射,供大家參考!
試驗二十五號衛星成功發射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6月20日11時18分,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試驗二十五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是由八院抓總研制的低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具備發射多種類型、不同軌道要求衛星的能力,可實施一箭單星或多星發射,700公里高度太陽同步圓軌道運載能力為1噸。
本次發射的試驗二十五號衛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研制,將主要開展新型對地觀測技術試驗。
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77次發射。
試驗二十五號衛星的主要任務
主要任務是開展新型對地觀測技術試驗,將為我國在地球觀測領域的研究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衛星發射是一項復雜而高風險的任務,背后蘊藏著無數的辛勤努力和科技智慧。
試驗二十五號衛星的作用
在國土普查領域,試驗二十五號衛星將發揮其高分辨率觀測能力。通過衛星搭載的先進傳感器,可以獲取大范圍、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數據。這些數據將為國家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幫助了解國土利用狀況、資源分布和環境變化等重要信息,為國家規劃、決策和管理提供科學支持。
試驗二十五號衛星還將在城市規劃領域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對城市的高分辨率觀測和監測,可以及時掌握城市擴張、土地利用變化等信息。這些數據有助于科學規劃城市發展,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區域,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同時,衛星觀測還能提供城市環境監測數據,為改善城市環境質量、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科學依據。
在防災減震領域,試驗二十五號衛星的應用將發揮重要作用。衛星觀測可以及時掌握地質災害、氣象災害等信息,幫助預測和預警災害事件。這將有助于提前采取有效的防災措施,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衛星觀測還能為災后救援和災后重建提供信息支持,加快災害恢復和重建進程。
衛星是干什么的
衛星的種類不同,用處也不同,列舉如下:
1、氣象衛星:
用于監測云天氣信息,提供最新天氣狀況和長期天氣分析。我國氣象衛星有極軌道和平穩序列。這顆極地軌道衛星環繞南北兩極飛行,并穿過赤道。在海拔830公里的高空繞軌道飛行大約需要102分鐘。
由于衛星所經過的地方的當地時間基本相同,故又稱“近極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它的優點是可以觀測世界上任何地方,主要用于天氣預報、生態、環境監測和氣候變化研究。軍事衛星:主要用于軍事目的,監視重要軍事目標。
2、通信衛星:
主要用于民用,提供各種通信用途,如電視廣播、IP通信網、電話網等。通信衛星采用Ka波段、激光通信、電力推進等一系列新技術,通信總容量超過20mbit /s。
這標志著我國衛星通信進入了高吞吐量時代,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獨立通信衛星的寬帶應用,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資源衛星的空白:主要用于資源檢測等。
3、低軌道衛星:
低軌衛星的軌道高度為200-2000公里,在這個高度范圍內的衛星為低軌衛星。
一般是由多顆衛星組成的大型衛星系統,能夠進行實時信息處理,能夠實現通信、遙感、導航等功能。星座規模的群體可能比功能全面、性能卓越的大型衛星產生更多的效益。
低軌道衛星也被用于移動通信,因為它們的低軌道高度導致更短的傳輸延遲和更少的路徑損失。由多顆衛星組成的通信系統可以實現真正的全球覆蓋,頻率復用效率更高。
蜂窩通信、多址接入、點波束、頻率復用等技術也為低軌衛星移動通信提供了技術支持。低軌衛星是最新、最有前途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
4、軍事衛星:
它可以為地面作戰車輛、飛機、水面艦艇、地面部隊甚至單兵提供準確的位置、速度和時間信息,并能對導彈和炮彈進行精確制導,大大提高了武器的使用效率。
軍事衛星的快速、準確、連續和靈活的優勢,安全,所以經常使用自適應天線之間的聯系為零,星上處理,明星和其他先進技術,以提高可靠性和生存能力,抗干擾,等,以減少依賴地面,對抗大容量,快速的信息傳遞起著關鍵作用。
5、資源衛星:
地球資源衛星是一顆中等高度的“太陽同步衛星”,其近地點為905公里,遠地點為918公里,所以軌道為近圓形;它從北到南,從南到北環繞地球一周,每103.267分鐘,每天旋轉14圈,每25秒“拍”一張照片。
地球資源衛星攜帶兩種類型的“攝影”儀器(稱為傳感器):反光束導管電視攝像機,它類似于電視攝像機;另一種是多光譜掃描儀,它按波長分離從地面反射的電磁波并記錄下來。
儀器接收光信號轉換為電壓信號記錄在磁帶上,等待通過衛星地面接收站,站和使用磁帶發射回來記錄電壓信號,再通過計算機處理,將其轉化為光信號,成像在感光材料,這是一個衛星照片。
中國衛星之父是誰
孫家棟
孫家棟是中國第一個自行設計的中程導彈主任設計師,領導完成了導彈總體設計;任多顆人造衛星的技術總負責人、總設計師,主持完成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和第一顆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的衛星總體設計,領導了衛星研制和發射的技術管理工作,在解決重大工程技術問題上發揮了指導和決策作用。
孫家棟從事航天工作60年來,主持研制了45顆衛星;擔任中國北斗導航系統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總設計師,實現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組網和應用。在中國自主研制發射的100個航天飛行器中,由孫家棟擔任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或工程總師的就有34顆,占整個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作為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擔任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的總設計師,樹立了中國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