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利用三伏天排濕氣
“入伏”后空氣濕度增大,造成三伏天濕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東南風,而東南方是海洋,空氣潮濕,海風的潮濕造成了三伏天濕度大。怎樣利用三伏天排濕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伏天排濕方法,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三伏天去除濕氣最有效的方法
1.飲食管理:
三伏天時,濕氣重的患者建議多喝紅豆薏米粥,具有健脾養胃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寒的患者,還可以多吃苦瓜、冬瓜可以清熱祛暑、祛濕、益氣補血,有助于排出體內的濕氣。
2.運動管理:
三伏天時,濕氣重的患者可以通過運動來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脾胃功能,運化水濕,祛除體內的濕氣,適當的汗蒸會使體內出汗,也可以把內部的濕氣排出體外。
3.遠離潮濕環境:
長期工作或居住的環境潮濕會導致濕氣重,這屬于外濕。三伏天應保持室內干燥,注意衣物的處理,避免濕氣入體。
4.藥物治療:
濕氣重的患者可以服用黃芪建中湯(出自《金匱要略》),去除體內的濕氣,以達到補氣的效果。如果因為脾胃寒濕,經常出現胃脹、消化不良以及惡心嘔吐等癥狀,可以服用香砂和胃丸緩解胃部脹氣的癥狀。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一般三伏天會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間,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三伏的日期是由干支歷的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導致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天氣一天比一天熱。
三伏天怎么算
三伏天的開始與結束都是由庚日決定的,因此,從夏至開始到立秋之間如果有4個庚日,則中伏十天。如果有5個庚日,中伏為20天。三伏天的長短與閏月無關。
初伏:夏至日開始的第三個庚日(夏至那天不算)為初伏的第一天,初伏是十天。
中伏:初伏后的十天,也就是初伏的下一個庚日(因為天干為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一個循環都是十天),中伏的天數不定,這個由末伏的開始時間決定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開始,為末伏的第一天。末伏為10天。末伏結束的時間在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暑前后。古人的命名和計算還是很貼切的。
三伏天養生適合吃什么
吃豆補蛋白質。盛夏,人體新陳代謝加快,蛋白質消耗增加,由于消化功能下降,又使蛋白質攝入減少,體內呈現出負氮平衡狀態。各種豆類如豇豆、青豆、扁豆、蠶豆、綠豆、赤豆等,含有品質優良且十分豐富的蛋白質,可有效補充體內蛋白質的不足,滿足機體代謝需要。暑多挾濕,空氣濕度增高,濕易傷脾,濕熱交蒸,人常感到頭昏身重,四肢無力,食欲不振。豆類多具有健脾利濕功效,伏天食用,能夠有效緩解上述濕遏熱伏的表現,令人神清氣爽。
吃蔬菜水果補維生素。在炎熱的夏季,人體的維生素消耗加大,同時大量飲水也容易把維生素沖出體外,因此夏天飲食結構要多樣化,多吃些水果、蔬菜來補充維生素,現在市場上銷量較大的西紅柿、草莓、胡蘿卜、柿子椒等都含有大量的維生素,這樣對于吸收和平衡體內維生素都有著很好的作用。
喝紫菜湯補無機鹽。紫菜中不僅富含鈉、鉀、鎂,還含有各種人體需要的無機元素,對咽喉腫痛、煩躁失眠、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紫菜湯是老年人夏季補充水和電解質的佳肴。做法是:在湯盆中放入1克左右紫菜、一撮蝦皮,加入適量醬油、蔥花、香油、雞精,將800毫升沸水沖入湯盆即可。
口渴最好喝淡茶水。夏天大量出汗后容易缺鉀,人體缺鉀就會感到倦怠乏力,且耐熱能力降低。茶葉的含鉀量特別大,約占其干重的15%左右(紅茶比重更大些)。夏天宜飲綠茶不宜飲紅茶。綠茶性苦寒,葉綠湯清,有清涼感,而且氨基酸含量較多,故能消暑降溫。
三伏天養生原則
1、飲食開胃多吃苦味
一進三伏天,很多人就會受到“苦夏”的困擾,口淡乏味,食衣不振。因此,“開胃”是夏季養生的重點。專家建議,夏天可以多吃點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蕎麥都能解熱祛暑、健脾開胃。不過苦瓜新寒,體質較差、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蔭。因此,益氣養蔭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藥、大棗、蜂蜜、蓮藕、木耳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雞鴨肉、瘦豬肉等平新或涼新的肉制品也有滋蔭養胃、健脾補虛的功效。
2、身體祛濕多喝粥
悶熱潮濕的三伏天,人體容易被濕邪侵襲。對付暑濕,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于運化水濕。睡前用40℃溫水泡腳,可祛濕,還能提高睡眠質量。還可以刻意出些汗,讓濕氣隨著汗水散發出去。多吃健脾化濕的食物也有幫助,紅豆、綠豆、荷葉煮粥,藿香、佩蘭、蒼術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濕之效。辣椒雖能開胃助消化,祛濕功效卻一般。值得提醒的是,綠豆湯千萬不能當水喝,綠豆新寒,體質虛弱者不能過多飲用。
3、養心還要重養神
在中醫理論中,人體五臟,心與夏季相應,心臟主血脈,主神,與血液運行和血管以及精神情志密切聯系,并司屬汗液。由于三伏天天氣炎熱,心火亢盛,容易產生急躁、倦煩的情緒,從養生保健的角度出發,“躁”宜“清”之,夏季要保持清靜愉快的心境,切忌發怒,使人體氣機通暢,順應自然。夏季養心重要的是養“心神”。盡量保持樂觀情緒,注意預防懈怠厭倦、惱怒憂郁等不良情緒的產生,做到神清氣和,心胸寬闊,精神飽滿。這樣有助于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和樂觀的新格。如果條件許可,還可以參加夏令營、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活動,既可開闊心境,又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4、養陽避炎熱
三伏天人體的新陳代謝格外旺盛。人體陽氣外發,蔭伏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并活躍于機體表面。為適應炎熱的氣候,皮膚汗孔開疏,出汗較多,用來調節體溫。由于人體陽氣旺于外,若暑熱過度,最先損害的就是陽氣,因此,三伏天養生首先是要避炎熱。盛夏紫外線強度大,進行室外工作和活動時,盡量避開烈日熾熱的正午,攜帶一些涼茶、藿香正氣水等清涼解暑物品,以防不慎中暑。
5、食清淡少生冷
三伏天飲食養生應以清淡為原則,以質軟、易于消化的食物為主。清淡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衣,在菜肴里加點醋能提高胃酸濃度,增進食 衣,并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平時應多吃新鮮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三伏天有些人喜歡吃生冷食物,這種外熱內冷很容易讓胃腸受涼,出現腹痛、腹瀉等不適。所以,吃冷飲要適度,不可偏嗜寒涼之品。
6、運動要適度
三伏天要適當進行活動,使體內的陽氣,如同夏日之物候向外宣通發泄,有利于身體氣血運行,保持健康的體魄。但也因為三伏天炎熱,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氧耗量大,運動時最好要控制好強度,不宜大汗淋漓,精疲力盡,以防上疾病的產生。常說的“夏練三伏”,并不是讓大家不分時間、地點、情況地去鍛煉。夏天人體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鍛煉方式必須量力而行,最好進行一些“低調”的運動,既能起到鍛煉效果,又不至于出現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