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跌破7.25的原因分析
人民幣匯率跌破7.25的原因分析是什么?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貶值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具體大家了解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人民幣匯率跌破7.25的原因分析,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人民幣匯率跌破7.25的原因分析
一是經濟復蘇節奏不夠理想,市場對政策寬松預期;
二是美聯儲鷹派言辭,引發美元走強預期有所抬頭;
三是市場波動加大,對人民幣匯率造成一定影響;
四是分紅購匯季節性對市場短期供需擾動。
短期內美元指數走強對人民幣匯率形成被動貶值壓力
此前,央行在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
記者注意到,4-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均環比下降,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低于臨界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下降。
另據海關統計,今年5月份,我國進出口3.45萬億元,增長0.5%。其中,出口1.95萬億元,下降0.8%;進口1.5萬億元,增長2.3%;貿易順差4523.3億元,收窄9.7%。
在此背景下,市場對于政策寬松預期提升。就在6月中旬,7天期逆回購、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操作利率紛紛下調10個基點。隨后,6月LPR報價出爐,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下調10個基點。
“6月政策性降息落地后,其他穩增長政策尚未全面出臺,特別是在5年期以上LPR報價下調后,市場對其他穩樓市措施何時推出還缺乏明確預期。由此產生的穩增長政策預期差是導致近期人民幣較快貶值的一個主要因素。”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經歷了6月16日的大幅反彈后,近幾個交易日人民幣再度走弱,主要原因在于當前市場貶值預期還未根本扭轉。
對于6月政策性降息落地,以及由此造成的中美貨幣政策背離,王青表示,“可以看到,降息后中美利差倒掛程度并未出現進一步的明顯加深;而且回顧去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也可以看出央行降息的影響不大。”
警惕匯市“羊群效應”
據報道,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從驅動因素上看,本輪人民幣貶值與2022年的兩輪貶值過程差別不大,都主要是受經濟基本面預期轉弱帶動。不同之處在于,2022年疫情及防控政策演化決定了經濟基本面及人民幣匯率走向;而今年4月以來,在外需趨于放緩、樓市再度轉弱影響下,國內經濟復蘇勢頭偏弱,則成為推動本輪人民幣貶值的主要原因。
另外,從持續時間及貶值幅度上看,與2022年的兩輪貶值過程相比,本輪貶值過程相對較為平緩;而且從結售匯、跨境資金流動、市場貶值預期等數據觀察,這段時間外匯市場整體運行狀況也較為穩定。這或是迄今為止,監管層尚未動用匯市調控工具的一個原因。
由于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較大,市場有猜測認為央行或將重新引入“逆周期因子”來穩定匯率。
王青表示,考慮到近期人民幣貶值勢頭有所加快,為防止匯市“羊群效應”,不排除監管層重新引入“逆周期因子”,乃至動用其他匯市調控工具的可能。“需要指出的是,這并非要守住某一個具體點位,而是旨在控制貶值速度,避免市場情緒一邊倒、極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