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曬背的最佳方法
三伏天意味著高溫,潮濕,汗流不止,考驗著我們每一個人,所以要早做準備,調(diào)理好身體,為入伏打好基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伏天曬背的最佳方法,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三伏天曬背的最佳方法
1.在天氣炎熱的夏季,若是不注意及時曬背,容易使背部肌肉得病,如:腰痛、脖子疼、肩周炎、頸椎病等,還容易導致多種疾病,比如:心臟病突發(fā)。
2.我們可自己在家做曬背運動,曬背的方法很簡單,首先將背部完全露在外面,將背上的衣服脫掉。將衣服展開,可鋪張,也可鋪平,將背上的衣服從頭到尾拉平。
3.將背面向上,衣服袖子左右互換,拉開衣服,將衣服拉直,讓陽光徹底透漏到背上來。一般選擇有樹蔭的地方,或者門前的空地都可以。
4.身體微微彎曲,將腰背往下垂,只露出兩肩,然后將衣服拉到最長,腰部以下全貼在椅子里,雙手扶著椅背,背部一定要完全露在外面,讓陽光直接照射在背部。
5.曬背也可以從中醫(yī)的角度說,通過拍打后背,能夠疏通經(jīng)氣,調(diào)暢經(jīng)絡,讓背部的肌肉更加松弛,預防疾病,也能促進腹部的血液循環(huán),同時對促進睡眠也很有效果。
6.若是通過空調(diào)來曬背,最好要蓋上空調(diào)或者空調(diào)外掛,以防著涼。
7.將衣服拉開,露在外面的皮膚最好不要有汗,曬背的時間最好選擇在上午8-10點之間,盡量從清晨起床開始,曬背的力度以稍力有度,不要時間過長。
三伏天的氣候氣溫分析
因為入伏之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fā)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中伏,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值,天氣就最熱。
另外,夏季雨水較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三伏天悶熱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nèi)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了。
而進入了末伏天后天氣漸漸涼爽,早晚比較涼快,中午還是比較熱,每個地區(qū)會有所不同。因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稱的“秋老虎”,白天熱,早晚還是涼爽的。
三伏天應該注意什么
1、三伏天需要注意情緒中暑
很多人到三伏天就會出現(xiàn)各種情緒問題:心煩、焦躁、易怒。夏屬火,與心對應,很多人出現(xiàn)脾氣暴躁、心煩失眠等癥狀,都是因為心火太旺的原因,夏季氣溫高,易使人煩躁、怠倦,因此三伏天除了防中暑外,更要謹防情緒中暑。“那么,怎樣預防情緒中暑呢?建議保持心情舒暢,重視心神的調(diào)養(yǎng),是預防情緒中暑的關(guān)鍵,建議大家在三伏天多安心靜養(yǎng),不要遇到一些小事就急躁,一旦出現(xiàn)‘情緒中暑’,建議閉上雙眼深呼吸,以緩解自己不安的情緒。
2、三伏天需要注意飲食清淡
三伏天飲食要格外注意。飲食要清淡,注意衛(wèi)生,避免夏季傳染病。同時,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等,這樣可以清熱祛暑,健脾開胃,還能增進食欲,緩解不適感。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三伏天氣溫較高,人體代謝快,能量消耗大,這個時候一定要適當補充蛋白質(zhì),每日攝入量應在100克-120克左右,如鴨肉。據(jù)了解,鴨肉富含蛋白質(zhì),可及時補充夏日高溫帶來的過度消耗,并且還具有滋陰養(yǎng)胃、健脾補虛、利濕的作用。
3、三伏天需要注意驅(qū)除暑邪
三伏天是陽盛陰衰之時,也是邪氣容易上升的時期。”伏“在古代是指”潛藏“,也就是說”三伏天“是”伏邪“之際。這里的伏邪指的是”六邪“: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夏天炎熱之際,暑邪潛伏于人體內(nèi)部,容易造成人的精神不濟,食欲萎靡,嚴重者使人中暑,造成人的頭昏腦脹、渾身乏力、反應遲鈍,影響身體健康。
而要除去暑邪,就要注意消暑祛濕,注意一些飲食保健。冷飲是不適合作為消暑之用的,否則會傷了脾胃,對于苦夏之人更會雪上加霜。
4、三伏天需要注意科學降溫
空調(diào)可以迅速降溫,但常吹空調(diào)會影響人的排汗功能。排汗是人體自我調(diào)節(jié)的降溫過程,長期呆在空調(diào)房中,人體對溫度的調(diào)節(jié)能力就會降低,中樞調(diào)節(jié)能力下降,會引發(fā)各種不適。因此,最好少開空調(diào),用風扇代替來降溫。還可以多開窗,加速空氣流通也有助于降溫。特別是老人,由于機體衰弱,對溫度的調(diào)節(jié)能力有限,更要少吹空調(diào),出門可帶把扇子。
三伏天吃什么好
中醫(yī)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三伏天處于夏季,夏季歸心,心喜涼,宜食酸,這是可以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小麥制品、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
另外中醫(y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夏季多吃酸甘的食物外,盡量不吃辛辣溫燥食物;避免生食冷飲過度導致傷及人體內(nèi)的正氣而誘發(fā)疾病。
其次三伏天還可以多吃西瓜、苦瓜、冬瓜、黃瓜、絲瓜、番茄、紅豆、薏米等果蔬食材,有利尿補水以及祛濕的作用,是首選祛暑食物。
最后就是三伏天人體會流失大量的汗液,這時候需要多補充水分以及鹽,盡量多選擇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鈉、鉀、鎂等有機鹽的湯品以及水分。
三伏天養(yǎng)生小知識
“入伏”后空氣濕度增大,再加上持續(xù)高溫,極易發(fā)生“中暑”現(xiàn)象。中醫(yī)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nèi),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chǎn)生障礙,出現(xiàn)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
在烹調(diào)方面,涼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營養(yǎng);再輔以適量的醋、醬、蔥、姜、蒜和芥末,可促進食欲和消化外,還抑菌、降脂、調(diào)血壓。西瓜、苦瓜、冬瓜、黃瓜、絲瓜、番茄等瓜茄類果蔬有利尿補水的作用,是首選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飲食還要注意增加營養(yǎng),食物以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
此外,夏天大量流汗會引起鹽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離子儲備量減少,從而影響胃液中鹽酸的生成,不利于鐵和鈣的吸收,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鹽。補水湯茶飲料是個不錯選擇。湯類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鈉、鉀、鎂等有機鹽,而茶水可生津提神,減輕疲勞。不過,這些湯茶熱著喝才最能起到解暑的功效,因為溫熱的茶飲能通過舒張汗腺將體表溫度降低1~2℃,消暑效果遠優(yōu)于冷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