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和考編同時上岸怎么選
同時考上研究生和公務員,這樣令人羨慕的事情,對畢業生來說也是艱難的抉擇。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考研和考編同時上岸怎么選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覽借鑒!
考研和考編同時上岸怎么選
相信不少大學生在大三的時候,就在猶豫到底是選擇考研究生還是公務員。當然不乏有優秀的學生在準備考研的時候,也在準備公務員考試。因為自身努力,加上上天眷顧,最終考研和考公都上岸了。
考研考公任何一個上岸都不容易,到底選哪個呢?哪個更值得呢?這真是一個“甜蜜的煩惱”。
要是你,會作何選擇呢?考研?考公?
首先遇到考研考公同時上岸的這種情況,估計大部分人非常羨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規劃,因此最終做出的選擇都有所不同。
我從幾個方面,為大家提供幾個參考方向。
1、從就業角度出發
在經濟形勢嚴峻的今天,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因為穩定和福利不錯,成為大部分人的首選,此時選擇公務員無疑是最理性的選擇。既可以早日參加工作累計工齡,還可以有穩定的收入,而且公務員的社會地位還是比較高的。
另外,考研究生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為了在以后就業更有競爭力的話,找一份好工作,先進入體制內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很多人考上研究生以后,還是會選擇考公務員,畢竟宇宙的盡頭是編制。
三年研究生畢業后,公務員的競爭大概率只會越來越激烈,想進入體制內的難度只會更大。
此時,選擇公務員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考上公務員的難度是要大于考上普通高校的研究生。
2、從公務員崗位出發
公務員固然是個不錯的身份,只要不犯錯,會來事,仕途大概率會一帆風順。但如果你被錄取的崗位是偏遠山區,或者是離城區很遠的鄉鎮,而你又很向往大城市,公務員就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不是說偏遠山區和鄉鎮就不好,其實這些地方是更需要大學生去建設和發展。但對于大部分嬌生慣養的大學生而言,不一定能夠享受這份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又背井離鄉,可能最終的結果就是適應不了公務員的工作,而選擇辭職。
因此,如果公務員的崗位不是特別好的情況下,研究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如果公務員的崗位不好不差的,也可以選擇公務員。因為公務員序列里面有種內部招聘叫“遴選”,當你過了最基礎的服務期之后,就有機會參加公務員內部的遴選。有些優秀的同志,就可以通過遴選,從之前基層崗位調到市直機關。所以如果公務員崗位一般的話,遴選也是不錯的機會。
3、從長遠發展出發
本科考公選擇的機會少,起點略低,大部分從事的都是基層工作,倘若能力平平且不會來事,大概率提升速度較慢。碩士畢業能夠選擇的公務員崗位相對而言,更有技術性,起點也會更高,選擇面也會更廣。
如果熱愛科研工作,考研也是因為有科研目標和學術追求,以后也有讀博深造的打算,未來也想從事與科研相關的工作,研究生絕對是不錯的選擇。這部分學霸能夠考研考公同時上岸,也說明水平不差,也絕對不是躺平的性格,肯定能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取得理想的成果。
如果僅僅是為了追求穩定的工作而放棄了讀研的機會,對這部分學生來說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和其他學生相比,他們更適合讀研。
知識和學歷雖然不能決定當前的水平,但絕對會影響以后的人生高度和未來仕途的寬度。
4、能不能兩者兼顧
“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成年人當然是全都要”,考研考公能不能全都要?這要分情況,有些情況下是可以的。
考研和考公同時上岸的話,一方面可以跟入職單位溝通,能不能入職以后,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立馬去讀個在職研究生?如果單位同意的話,可以和目標院校聯系,將培養模式由全日制更改為非全日制,或者調劑為非全日制研究生。辛苦三年,既可以不影響目前的工作,又可以拿到研究生雙證,一舉兩得。
當然如果單位不同意入職當年進行在職研究生學習的話,也可以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考個當地高校的在職研究生。此時學歷就可以為你以后的晉升,提高一些籌碼,而且在職研究生的考取難度和畢業難度都相對較小。
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一定要結合自己的人生規劃來進行最后的選擇!立志從政的,喜歡安穩一點生活的人,可以優先考慮工作。而有長遠規劃的或有科研追求的就可以考慮研究生。
其實不太建議大學生們同時準備公務員和研究生,雖然考研和考公同時上岸的人,絕對有,但肯定不多。考研和考公的競爭都異常激烈,每個大學生都拿出200%的精力去備考,如果同時備考兩個,極有可能兩者都準備不充分,最終都陪跑。
所以,對于一般的大學生而言,一定要在大三做好人生規劃,考研考公最好二選一。確定選擇以后,再全力以赴為之奮斗。
考研和考公,究竟哪個更難?
完全不同的路線
考研考公看似很相近,然而在本質上卻有極大的區別,考研是繼續學習深造,而考公則是就業。
完全不同的考生
研究生考試沒有年齡限制,只要你想,隨時都可以考,而公務員考試則有明確的年齡限制,即35周歲之前才能報考。
單看年齡限制,似乎考研競爭會比較激烈,但實際上參加考研的人不是應屆生就是畢業兩三年內的,除了在職研究生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有大量工作數年的人參與,全日制研究生整體的年齡水平還是比較低的,畢竟傳統觀念里,該成家立業的年紀卻還在讀書,有點說不過去。
而公務員則不同,與其說它是一場考試,不如說他是一場以考代選的職業招聘,那么自然就會吸引到很多人參與其中,不光有應屆畢業生,還有而立之年的職場人,人員組成極為復雜,涉及領域極為廣泛。
完全不同的復習
研究生考試其實相當于是再續前緣,如果不是跨專業,那么考的其實就是本專業的學習內容,即使是跨專業考研,還是有一個明確的考試范圍。
而唯一的限制就是你的時間安排,你的努力程度,和你的復習方法。也就是說考上考不上,通常是自己的原因。
公務員考試則是一場綜合知識考試,幾乎是百科全書級別的人才選拔。我們能看到的只有題型,但是題目千差萬別,復習更多的是靠日常的知識積累,根本沒有什么明確的復習范圍。
簡單來說,考研做一些指定的參考書,把歷年真題全部解決,基本就大功告成。
而考公,永遠沒有大功告成一說,除了一直努力,一直復習,你別無他法。
就沖這一點,其實考研和考公的難度就已經一目了然。
完全不同的政策
考研的同學一直在說,考研報名人數逐年遞增,競爭越來越激烈,太難了。但你可知道,縱使競爭再激烈,平均下來每個專業也能找個兩位數以上的學生。
而公務員的崗位,通常只是個位數的招聘。也就是說,考研你過了分數線就有機會,而考公,你從一開始就要名列三甲,然后再在激烈的面試中爭得頭名才能最終成功。
再看報錄比,考研普遍在4:1左右,而公務員考試報錄比動輒上百比1,競爭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所以客觀分析下來,大家其實已經明顯可以感覺到,考公的難度要遠遠大于考研。
考研準備時間安排
1月-2月
搜集考研資料,確定考研學校與專業,全面了解所報專業的信息,包括院校排名、專業排名以及就業狀況。院校的報錄比、歷年的分數線,預測自己是否有實力考上。這些報錄比與歷年復試分數線在學校的官網以及研究生招生考試院官網都有,考生可以自己查閱。
3月-4月
聽最新的考研免費講座,了解命題角度掌握命題特點,規律及應試技巧,評估自己的實力,并未自己的考研做好全程規劃。
這里插一句過來人建議,個人覺得如果你不是天賦異稟,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規劃能力,建議大家還是根據自身的基礎以及經濟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班。基礎一般/基礎較好的,可以直接報個直播網課班;基礎差的同學,不僅需要視頻直播講解,也需要能幫你規劃、答疑、定期檢測反饋的班(我報的就是高途的考研的這種帶答疑督學的班,不是廣哈哈,效果還是不錯的~)
5月-8月
首輪二輪復習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礎。全面務實基礎、重點彌補薄弱環節。英語、數學都有基礎性和長期性的特點,而專業課內容龐雜,因此第一輪復習都要安排在起步期。
9月-10月
強化公共課的復習效果,不斷完善自己的復習總體框架。
對自己前段時間做一個小小的總結,根據實際需要,重新調整自己的復習計劃。
11月-12月
沖刺階段要有舍棄的進行,把自己擅長的地方再熟悉一下。打印準考證等相關事項。提前預訂好考研的房間,看考場,自信應對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