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確認厄爾尼諾出現是怎么一回事
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的消息,熱帶太平洋地區已經出現了7年來首次的厄爾尼諾條件。為此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世界氣象組織確認厄爾尼諾出現是怎么一回事簡介,歡迎參閱。
世界氣象組織確認厄爾尼諾出現是怎么一回事
厄爾尼諾是指赤道太平洋地區海洋表面溫度異常升高的現象。它通常會對全球氣候產生重要影響,引發極端天氣事件,包括洪澇、干旱、風暴等。此次熱帶太平洋地區出現的厄爾尼諾條件可能引發全球范圍內的氣候變化。
預計隨著厄爾尼諾的發展,全球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將進一步上升。這可能導致氣候變暖加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并對生態系統、農業、水資源和人類社會等方面帶來重大影響。
面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國際社會需要加強全球合作,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包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加強適應能力、推動可持續發展等。只有通過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減緩氣候變化對人類和地球的不利影響,并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厄爾尼諾天氣有什么影響
(1)夏季主雨帶偏南,北方大部少雨干旱。
(2)長江中下游雨季大多推遲。
(3)秋季我國東部降水南多北少,易使北方夏秋連旱。
(4)全國大部冬暖夏涼。
(5)登陸我國臺風變少
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是一種發生在熱帶海洋中的異?,F象,其顯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現顯著增溫。
“厄爾尼諾”一詞來源于西班牙語,原意為“圣嬰”。19世紀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爾、秘魯等西班牙語系國家的漁民們發現,每隔幾年,從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會出現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層海水溫度明顯升高。這股暖流一出現,性喜冷水的魚類就會大量死亡,使漁民們遭受滅頂之災。 由于這種現象最嚴重時往往在圣誕節前后,于是遭受天災而又無可奈何的漁民便將其稱為上帝之子——圣嬰。 后來,在科學上此詞語用于表示在秘魯和厄瓜多爾附近幾千公里的東太平洋海面溫度的異常增暖現象。
正常情況下,西太平洋海水溫度較高,大氣的上升運動強,降水豐沛;而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溫度較低,大氣為下沉運動,降水很少。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由于赤道西太平洋海域的大量暖海水流向赤道東太平洋,致使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溫度下降,大氣上升運動減弱,降水也隨之減少,造成那里嚴重干旱。而在赤道中、東太平洋,由于海溫升高,上升運動加強,造成降水明顯增多,暴雨成災。熱帶地區大范圍大氣環流的變化,又必然影響和改變了南北方向的經圈大氣環流,從而導致全球性的大氣環流和氣候異常。
厄爾尼諾現象是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不穩定狀態下的結果。據統計,每次較強的厄爾尼諾現象都會導致全球性的氣候異常,由此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1997年是強厄爾尼諾年,其強大的影響力一直續待至1998年上半年,我國在1998年遭遇的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厄爾尼諾便是最重要的影響因子之一。
有人認為,厄爾尼諾是災難的代名詞,將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命安全;也有人認為,厄爾尼諾在帶給人類災難的同時,也會改善局部地區的環境和促進某些行業的經濟發展。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任福民介紹,厄爾尼諾現象是通過大氣環流的作用,把熱帶地區的大氣、海洋發生的異常信號傳給熱帶的其他地區和中、高緯度地區,它所帶來的影響是全球性的。“自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后,全球天氣、海洋狀況和海洋漁業都受到了重大影響?!?/p>
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非洲、澳大利亞、亞洲發生了持久性干旱;卡奇地區的恒河、印度河、達河等河流的水位已經低過警戒水位;北極海冰正在加速融化;而發生在澳大利亞、阿根廷、中國北部和南美內陸的玻利維亞的干旱,已經對食品供應和水源供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甚至導致全球的農產品供求關系趨于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