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開朗為什么會得抑郁癥
樂觀開朗為什么會得抑郁癥?7月5日晚,李玟的姐姐@李思林Nancy發布微博,告知李玟去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樂觀開朗為什么會得抑郁癥,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樂觀開朗為什么會得抑郁癥
性格開朗的人也可能會得抑郁癥
北大六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北京市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成員范滕滕接觸過不少抑郁癥患者。他告訴中新網,有一種“隱匿型”抑郁癥,大眾也叫做“微笑型抑郁癥”或者“陽光型抑郁癥”,但這些都不是醫學上的說法,是有一部分患者表現出了不同于以往人們所認知的抑郁癥形象,即他們并不都是愁眉苦臉、悲傷哭泣。
從外表來看,這類“微笑型抑郁”甚至會表現出“樂觀堅強”的一面,但當人深入接觸之后,還是能察覺到這類患者確實有抑郁悲傷的體驗。“個人獨處的時候或者私下場合,這類抑郁癥患者很難長時間保持所謂的“微笑”狀態。”
從以往的接診經驗來看,范滕滕發現這類微笑型抑郁癥往往不太愿意把自己的悲傷傾訴給自己的朋友或者家人。其次,這部分患者通常具有較高的自尊心,不愿意主動向人求助。
“他們習慣性地用面具把自己偽裝起來,可能這也是一種心理防御。”范滕滕認為,這樣反而容易進入一個惡性循環,患者本人很難及時得到外界幫助,進而更容易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如何發現并幫助“微笑型抑郁癥”患者?
范滕滕提醒,“微笑型抑郁癥”多發生在公眾人物、高知群體等身上,原因是這部分人群需要對外界展示良好的形象,以及通過社交技能訓練,他們能夠做到在短期內掩飾自己內心的悲傷。
對于如何識別“微笑型抑郁癥”患者的問題,范滕滕表示,這類患者的樂觀狀態大多無法持久,只能在某個時間段或某個特定場合保持住。一天當中,大多數時間其實還是處于悲傷狀態。如果出現情緒低落,做事沒興趣,包括飲食和睡眠變差等細節,或者是流露一些悲觀的想法等等,家人朋友要及時介入了解。
在治療方式上,范滕滕介紹,從藥物治療角度來看,“微笑型抑郁癥”與普通抑郁癥沒有太大不同,主要差異體現在心理層面上,建立相互信任的醫患治療聯盟可能會更有難度。“這一部分人有時很難打開心扉,不愿意主動求助。心理醫生或者是精神科醫生與其建立治療關系時,可能需要更多的“共情”。同時,需要家人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幫助患者就醫。”他說。
抑郁癥能徹底治好嗎
有一部分抑郁癥,經過一次系統治療達到基本痊愈,不再復發,但是這一部分占的比例比較小。多數抑郁癥在一生中復發的情況還是比較多的,一次治療大約需要一個療程,就是6-8周,至少應用抗抑郁藥的足量、足療程的治療。然后再維持治療,至少加上心理治療,還有其他輔助治療,能夠讓首發患者達到基本痊愈。痊愈以后需要維持治療康復治療,至少有半年或者一年的維持治療,一定要堅持,維持治療相當重要,對預防復發非常重要。但是一旦有了一次復發,再次復發的可能性就會增加,有了兩次復發,甚至就有可能出現第三次復發,有了三次復發以上的患者建議終生服藥,也就是三次復發以上的患者,可能幾乎100%都有再次復發的可能性,變成慢性,所以要長期維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