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很樂觀怎么會得抑郁癥
明明看起來很樂觀怎么會得抑郁癥?如今抑郁癥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疾病,它與心理,情緒,社會環境等多方面因素有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明明看起來很樂觀怎么會得抑郁癥?,歡迎大家來閱讀。
性格開朗的人也可能會得抑郁癥
北大六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北京市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成員范滕滕接觸過不少抑郁癥患者。他告訴中新網,有一種“隱匿型”抑郁癥,大眾也叫做“微笑型抑郁癥”或者“陽光型抑郁癥”,但這些都不是醫學上的說法,是有一部分患者表現出了不同于以往人們所認知的抑郁癥形象,即他們并不都是愁眉苦臉、悲傷哭泣。
從外表來看,這類“微笑型抑郁”甚至會表現出“樂觀堅強”的一面,但當人深入接觸之后,還是能察覺到這類患者確實有抑郁悲傷的體驗。“個人獨處的時候或者私下場合,這類抑郁癥患者很難長時間保持所謂的“微笑”狀態?!?/p>
從以往的接診經驗來看,范滕滕發現這類微笑型抑郁癥往往不太愿意把自己的悲傷傾訴給自己的朋友或者家人。其次,這部分患者通常具有較高的自尊心,不愿意主動向人求助。
“他們習慣性地用面具把自己偽裝起來,可能這也是一種心理防御。”范滕滕認為,這樣反而容易進入一個惡性循環,患者本人很難及時得到外界幫助,進而更容易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什么是微笑抑郁癥
在抑郁癥類別里,有一種抑郁癥與笑容有關,是“微笑型抑郁癥”。是部分抑郁癥患者的癥狀,患者如同在抑郁的心境表面蒙上了一層微笑的面紗。
“微笑型抑郁癥”患者,是多發生在都市白領或者服務行業身上的一種新型抑郁傾向。
他們的“微笑”并不是發自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而是一種負擔,久而久之成為情緒的抑郁。
如何避免微笑抑郁癥
正視自己的抑郁情緒
自我麻痹和告訴自己“我很好”并不能消除抑郁,所以要學會正視自己的抑郁情緒,不要遮掩和逃避。勇敢地去面對它、挑戰它。
撕掉微笑的假面,真實的對待自己
區別開工作與生活,對自己和對生活真實一些。既然這種抑郁傾向緣于工作時的微笑信條,回到生活中時請撕掉微笑的假面,你不必笑給任何人看,只需要做最真實的自己。
主動尋求幫助,學會自我放松
不要壓抑你的不愉快,請學會傾訴。請相信,總有一個人會說:我一直都在。那個人包括朋友、家人等,也可以是專業的心理咨詢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每個人都在竭盡全力地活著,所以請不要輕易評論他人的生活。愿我們都能被溫柔以待,也都能以同樣的溫柔去善待他人。
抑郁癥如何自我治療
療法一:合理宣泄法有一大部分抑郁癥患者之所以患病,是無法找到情緒宣泄的窗口,只能憋在自己的心里,越想越委屈,導致心理落差引起抑郁癥。所以,生活中我們找到合理的宣泄口,不要把事情都憋在心里,對于自己認為不公平的待遇或者令人氣憤的事情,合理說出自己的想法。除此之外,也可以將憤怒轉移到某種物品上,發泄自己的情緒,得到情緒上的釋放。這招往往很管用。
療法二:與人傾訴法在患上抑郁癥時,首先要做的應該是找出得病的根本原因,向家人朋友傾訴自己的苦悶,釋放自己的壓力。在面對抑郁癥患者時,我們應該采取的是鼓勵原則,給予它們幫助和指導,幫助他們走出自己的困境,切勿用責怪的口吻進行斥責,當得到別人的理解和鼓勵,抑郁癥患者心里會得到滿足,心情也得以緩解,起到很好的治愈作用。對于較為嚴重的抑郁患者,還是要及時去醫院接受心理醫生的開導和治療。
療法三:轉移注意力法這里的轉移注意力常常指的是做一些運動或者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當我們有情緒無法排解出來時,運動就是我們擁有的天然的抗抑郁藥劑;比如:打球,跳舞,游泳等都可以使我們的情緒得到釋放,或者做一些我們感興趣的事情,去旅游也可以讓你暫時忘記身邊發生的煩惱,舒緩自己的身心。
療法四:自我暗示法研究結果指出,人的欲望和痛苦是呈正相關的,可見過度的欲望并不利于我們身心的健康。在平時生活中,我們應當保持樂觀豁達的胸襟,時刻暗示自己:應該用心去追求簡單快樂的生活,對于功名利祿要保持幾分淡泊的態度。這樣你肯定會活得快樂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