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影長安三萬里簡介
電影《長安三萬里》作為追光動畫“新文化”系列的首部重磅作品,備受市場及觀眾矚目和期待,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電影長安三萬里簡介,歡迎閱讀!
電影長安三萬里簡介
電影講述安史之亂后數年,吐蕃大軍入侵西南,大唐節度使高適交戰不利。長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適向監軍太監回憶起自己與李白的一生往事。
電影以李白和高適兩位大詩人波瀾壯闊的生平經歷,以及彼此的情誼為劇情脈絡;同時,眾多歷史中家喻戶曉的著名詩人、藝術家及愛國將領也會在本片中出場,共同構畫出一幅充滿史詩感的大唐群像畫卷。從燈火盈門的市井酒巷,到長風浩蕩的遼闊原野,大唐開元盛世的璀璨景象映入眼簾。
重溫絕美詩句 仿若夢回唐朝
在映后交流環節中,現場嘉賓和觀眾也分享了自己對影片的感受。唐朝樂隊主唱丁武感慨道:“唐朝樂隊最初的命名就是因為對唐朝文化的推崇,看完這部電影后非常震撼,片子將唐朝盛景和文化魅力表現得特別到位,有好幾處看得我熱淚盈眶,真的夢回唐朝了一樣。”
《長安詩選》的作者韓瀟表示,“這部電影帶著大家重溫了那些絕美的詩句,講述李白、高適、杜甫等詩人精彩的人生,還原了一個夢幻大唐,這就是《長安三萬里》的魅力所在”。
一位古代文學研究者看完影片后激動不已:“最喜歡片中胡姬酒肆那場戲,這完全是為我這樣熱愛古代文學的人量身定做的,還有就是電影講李白的掙扎展現得特別到位,我非常喜歡這樣的處理方式。”
盛唐風華閃耀大唐不夜城
觀影活動結束后,主辦方在西安大唐不夜城舉行了盛大的首映儀式,伴隨著精彩的《再回長安》開場秀表演,首映儀式正式開始。
陜西師大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于賡哲表示:“《長安三萬里》是近年來少有的國產動畫經典之作,從我專業的角度看,影片對唐朝風貌的還原度極高。”李白紀念館館長丁穎說:“《長安三萬里》說盡了盛唐的風華。”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皮卡晨則在臺下分享道:“我覺得這部電影通過高適和李白的故事帶我們一起了解了唐詩的魅力,還帶我們了解了長安的魅力,非常值得一看。”
大唐不夜城“盛唐密盒”的“房玄齡”和“杜如晦”也來到活動現場,與楊天翔、凌振赫兩位配音演員進行了一場“相隔千年的對話”,楊天翔和凌振赫還在現場朗誦了高適《燕歌行》和李白《俠客行》中的名句,引得掌聲不斷。
最受矚目的環節,是活動結尾全場齊誦《將進酒》片段。在凌振赫、楊天翔以及“曹燦杯”小選手們的帶領下,全場觀眾吟誦起李白流傳千古的詩篇:“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吟誦聲響徹大唐不夜城,現場的氛圍令人熱血沸騰,仿佛與千年前的“詩仙”李白同頻共振。
據悉,影片將于7月8日上映,與全國觀眾見面。
從高適視角回顧李白的一生
《長安三萬里》真正的主角是李白,但電影卻從另一位詩人高適的視角出發,回顧他與李白的一生往事。謝君偉解釋,李白是天才,是“謫仙人”,而高適更像傳統意義上的普通人,更接近大眾,他的視角更容易讓觀眾進入影片。
在角色設計上,因為電影時間跨度大,涉及人物不同年齡段的形象,影片共呈現了25個版本的高適,15個版本的李白。“比如高適,他從8歲到60歲,換衣服、長胡子、皮膚紋理都有變化,連他的馬都有很多種,不同時期騎的馬不一樣。”謝君偉說。
片中的中年李白,貼近教科書上大家熟悉的形象;而青年李白,影片主創希望他是瀟灑的,所以給他設計了散發,而且因為史載李白劍法出眾,所以片中他的形象很像一個劍客。“電影里李白、高適穿的都是唐朝的圓領袍,但我們根據兩人不同的性格,對服飾進行了不同的設計,高適是比較堅韌、中規中矩的,李白更瀟灑,所以他的圓領制式會有一些變化,與其性格相匹配。”謝君偉說。
在人物故事上,《長安三萬里》劇本遵循歷史走向,但對于歷史的空白部分,主創會在符合史實的基礎上對這些空白進行藝術想象和設計,突出人物生平和性格。比如,片中展現了李白和高適的三次相撲。“唐代的社會風氣尚武,相撲在當時比較流行,所以我們設計了李白會相撲,并且還教會了高適。電影里的相撲發生在他們人生的不同時期,青年時兩人都身強體壯,到了中年身體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但是他們的精神還在。”該片導演鄒靖說。
用超現實手法呈現《將進酒》
在鄒靖看來,創作《長安三萬里》最大的挑戰,在于從造型、場景、道具、表演等細節還原唐朝風貌,讓觀眾感覺夢回唐朝盛世。
影片籌備階段,主創團隊前往陜西、四川等多地采風,參考了近100本相關書籍,結合圖片資料,做了大量研究。片中出現了長安城景、揚州城景、黃鶴樓、胡姬酒肆、曲江池、岐王府、梁園、云山城、塞外等眾多大唐場景和建筑。
片中大部分道具都有考據支撐,有的是找到了文字記載,有的則是有圖片參考。比如片中黃鶴樓上的“詩板”,類似過去的木質黑板,不少驛館寺院等場所都有,專供詩人題寫詩歌,像最早期的“論壇”。還有李白等人在曲江酒肆玩的酒籌游戲,是主創看了相關紀錄片后設計的,完全還原了古代酒籌的設計。“電影里還出現了唐代流行的‘叉手禮’,這個姿勢大多表示尊重,但有場黑衣人追殺李白,郭子儀對李白施以援手的戲,黑衣人看見郭子儀也來了一個叉手禮,這里就是在表達不屑。”鄒靖介紹。
李白吟誦《將進酒》這場戲,是全片一大高潮,也是創作時的一大難點。謝君偉認為,這首千古名作交織著李白的詩意與壯志、悲憤與豪邁,他們經過多次嘗試,最終選擇用超現實手法來表現。這場戲從故事板到最終制作完成,花了接近1年半時間,光是“黃河之水天上來”這句就做了很多版本。“我們留下了視覺化的《將進酒》,希望多年后大家提起這首詩,不只有名家解讀、戲劇演繹,也能想起還有人曾用動畫呈現。”鄒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