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將成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
2024將成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強厄爾尼諾來了!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將成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強厄爾尼諾來了!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2024將成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強厄爾尼諾來了!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災害越是嚴重,越需要在“防”字上下功夫。近年來,我國有效應對各類災害,積攢了豐富的防災減災救災經驗,然而,超強厄爾尼諾現象遠超平時的經驗和認識。一些災害具有多樣性、極端性、突發性等特點,既可以表現為高溫、洪災等各種形式,也通常來得毫無預兆,短短時間就突破了歷史極值等,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難度明顯加大。這就需要我們加強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樹立底線思維,做好科學精準監測預報,全力做好搶險救災工作。
據世界氣象組織預測,由于溫室氣體排放和厄爾尼諾的推動,未來五年全球氣溫可能會激增到創紀錄的水平。由此觀之,自然生態對于人類來說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人類不能沿著只講索取不講投入、只講發展不講保護、只講利用不講修復的老路走下去。正因如此,我們提出“雙碳”目標。這既是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堅持把綠色發展作為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全方位變革,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
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知沒有止境,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要更加自覺地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正確處理防災減災救災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全面提高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將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不利影響盡可能降低。
關于厄爾尼諾現象的科學研究
舍恩胡貝爾說:“現在還不清楚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全球變暖將在何種程度上影響ENSO模式。然而,后者往往算得上是地球系統中所謂的引爆元素,這意味著在一定程度上,氣候變化可能會經歷相對突然的轉變。從地球過去的一定數據來看,較高的全球平均溫度可能增加振蕩幅度,所以正確的預測變得更加重要。”
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與地球自轉速度變化有密切聯系。從地球自轉的年際變化來看, 1956 年以來發生的 8 次厄爾尼諾事件,均發生在地球自轉速度減慢時段,尤其是自轉連續減慢兩年之時。再從地球自轉的月變化來看,1957、1963、1965、1969、1972 和 1976 年 6 次厄爾尼諾事件,無論是海溫開始增暖和最暖的時間,都發生在地球自轉開始減慢和最慢之后或處在同時,表明地球自轉減慢有可能是形成厄爾尼諾的原因。其物理原因在于,上述 6 次厄爾尼諾增溫都首先開始于赤道太平洋東部的冷水區,海水和大氣都是附在地球表面跟隨地球自轉快速向東旋轉,在赤道轉速為最大,達每秒 465m。當地球自轉突然減慢時,必然出現“剎車效應”,使大氣和海水獲得一個向東的慣性力,從而使自東向西流動的赤道洋流和赤道信風減弱,導致赤道太平洋東部的冷水上翻減弱而發生海水增暖的厄爾尼諾現象。1982—1983 和 1986—1987 年兩次厄爾尼諾事件,海水增暖首先開始于赤道中太平洋,這兩次地球自轉開始減慢時間雖落后于海溫增暖,但對其后的赤道東太平洋冷水區的增溫以及厄爾尼諾增溫抵達盛期,仍有重要貢獻。
厄爾尼諾的實際例子
中國海洋學家認為,中國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澇災害,是由“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和長江流域生態惡化兩大成因共同引起的。
中國海洋學家和氣象學家注意到,1997年在熱帶太平洋上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中國附近海洋變冷)已在一個月內轉變為一次拉尼娜現象(中國附近海水變暖)。這種從未有過的情況是長江流域降雨暴增的原因之一。
這次拉尼娜使中國的氣候也十分異常,1998年6月至7月,江南、華南降雨頻繁,長江流域、兩湖盆地均出現嚴重洪澇,一些江河的水位長時間超過警戒水位,兩廣及云南部分地區雨量也偏多五成以上,華北和東北局部地區也出現澇情。拉尼娜也會造成氣候異常。中科院院士、國家海洋環境預報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巢紀平說,當時的形勢是:厄爾尼諾的影響并未完全消失,而拉尼娜的影響又開始了,這使中國的氣候狀態變得異常復雜。一般來說,由拉尼娜造成的大范圍暖濕空氣移動到北半球較高緯度后,遭遇北方冷空氣,冷暖交換,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六月后,夏季到來,雨帶北移,長江流域汛期應該結束。但這時拉尼娜出現了,南方空氣變冷下沉,已經北移的暖濕流就退回填補真空。事實上,副熱帶高壓在7月10日已到北緯30度,又突然南退到北緯18度,這種現象歷史上從未見過。
“拉尼娜”它是一種厄爾尼諾年之后的矯正過度現象。這種水文特征將使太平洋東部水溫下降,出現干旱,與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溫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顯偏多。科學家認為:“拉尼娜”這種水文現象對世界氣候不會產生重大影響,但將會給廣東、福建、浙江乃至整個東南沿海帶來較多并持續一定時期的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