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專家指出2024年或成為最熱一年
氣象專家指出2024年或成為最熱一年!大家要重視起來,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氣象專家指出2024年或成為最熱一年厄爾尼諾警報!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氣象專家指出2024年或成為最熱一年厄爾尼諾警報!
今年入汛以來,廣西暴雨、黑龍江冰雹、云南干旱……各地極端天氣事件頻頻發生。世界氣象組織近日發布評估報告稱,具有降溫效應的拉尼娜現象持續3年后已結束,今年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正增加,并將加劇全球氣溫升高。對厄爾尼諾當前至未來發展狀況及其影響,中國氣象局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進行解讀。
厄爾尼諾是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域水溫異常升高引起的一種氣候現象,通常會持續9到12個月,一般會導致南美洲南部、美國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亞部分地區季風增強,從而導致降雨量增加,也會在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南亞部分地區形成相反效應,造成嚴重干旱。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4月發布的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預測意見,今年5月至7月出現厄爾尼諾的概率為60%。國家氣候中心預測,赤道中東太平洋將于今夏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周兵提到,這次厄爾尼諾時間比預想的要早一到兩個月出現,目前,對夏季我國降水是有明確影響,厄爾尼諾發展預計在冬季11月至明年1月之間會出現峰值。
世界氣象組織在今年春季指出,厄爾尼諾未來可能會轉入中性狀態。出現厄爾尼諾回歸的過程中,已經有科學家指出,2023年或者2024年會創造1850年以來最暖的紀錄。受厄爾尼諾影響,2024年是否會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一年?周兵表示,仍有不確定因素。目前對這次厄爾尼諾事件的預測是一次中等以上強度的事件,氣象部門將密切關注其發展動態和強度的變化。
厄爾尼諾現象的主要影響
1997年至1998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太平洋東部至中部水面溫度比正常高出約3至4℃,令長江出現大水,華南地區有持續暴雨,東南亞地區發生大規模的森林大火。這次厄爾尼諾現象緊接1990~1994年發生,頻密程度罕見,但規模較小。中國西南五省的旱情也是由厄爾尼諾現象所引起的。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就出現罕見四個最高強度的五級颶風,依序分別是:颶風艾蜜莉、颶風卡特里娜、颶風瑞塔、颶風威爾瑪,并且造成北美洲和中美洲人員慘重傷亡和房屋財產損失。其中,颶風威爾瑪更是有記錄以來其中一個最強的北大西洋颶風。
2007年大西洋颶風季又出現兩個一樣最高強度的五級颶風分別是:颶風狄恩和颶風費理克斯。
另外,厄爾尼諾現象有時也會反促成西北太平洋臺風數目偏少,但威力超強特殊情形發生。例如:1998年太平洋臺風季的臺風謝柏 (1998年)以及2010年太平洋臺風季的超強臺風鮎魚 (2010年)。
2023年7月3日,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成為地球上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地球表面以上2米的全球平均氣溫在當天達到62.62華氏度或17.01攝氏度,極端高溫的出現,是氣候變化和厄爾尼諾氣候模式的結果。
與厄爾尼諾相反的氣候拉尼娜影響
北方高溫少雨
北方的高溫少雨,也是人們的一個熱門話題,3到5月,全國平均氣溫創下1961年以來的同期最高,特別是北方地區氣溫持續偏高。從2月開始,長江以北大部地區降水持續偏少,連續4個月總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華北、西北地區不足5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特別是2到4月,北方地區平均降水量僅23毫米,為建國以來最少。高溫再加上少雨,使北方地區土壤墑情快速下降,形成了9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春旱。
趙振國說,1992年以來,除1998年外,其它年份2到4月北方降水量一直在多年平均值以下,土壤底層墑情已經很差。這時,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中國北方地區偏北氣流盛行,而東南暖濕氣流相對較弱,再加上冷暖空氣配合不利,此消彼長,一直沒能在北方地區形成理想的降雨條件,由此出現了持續少雨干旱的天氣。
長江以南
在北方抗旱的時候,長江以南局部地區卻是暴雨頻繁。對此,陸均天指出,南方的暴雨天氣是局部強對流天氣的結果,從大范圍流域性來講,降水量尚屬正常。
陸均天在談到中國整體氣候特征和發展趨勢時說,從全球氣候的走勢看,普遍表現出多樣化趨勢,這主要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交替作用的結果。在這種環境中,中國不可能成為風平浪靜的“世外桃源”。他說,國家氣象部門正密切關注今后的大氣氣候變化,及時預報,盡可能減少災害性氣候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