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暑幾點幾分幾秒鐘
今日小暑幾點幾分幾秒鐘呢?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小暑時,斗指辛。太陽黃經為105°。天氣已經很熱,但不到是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今日小暑幾點幾分幾秒鐘(2023),希望大家喜歡!
今日小暑幾點幾分幾秒鐘
今天(7月7日)16點30分29秒迎來小暑節氣,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我國多地自小暑起進入雷暴最多的時節。
小暑三侯
溫風至:風中都帶著熱浪。
蟋蜂居宇:蟋蟀開始自田野逐漸移入庭院。
鷹始摯:幼鷹由老鷹帶領,從鳥巢中飛出來,開始學習飛行博殺獵食的技術。
小暑是入伏的第一天嗎
小暑不是入伏的頭一天,因為每年入伏的時間并不固定,并且中伏長短也不相同,入伏的第一天一般是從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算起。小暑節氣的到來表示夏季時節正式開始,天氣開始炎熱,但并沒有到最熱。三伏天一般出現在小暑至處暑之間。這些節氣的特點一定要牢記,針對不一樣的節氣會有不一樣的習俗。
小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
小暑,重在理解“暑”字。在新華字典中“暑”為熱,但這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熱,而是炎熱。小暑期間,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盛夏。有句成語:“寒來暑往”。小暑、大暑與小寒、大寒都是直接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小暑、大暑是反映夏天暑熱程度的節氣。
小暑吃什么食物好
1、食新
小暑食新,是客家人的一種民俗活動。客家人,即廣東、福建、江西、臺灣等地原住民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小暑過后嘗新米,客家人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后第一個辛日。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2、吃蓮藕
每逢小節氣,暑民間有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后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有清熱涼血作用,可用來治療熱性病癥。
3、三寶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多,消耗大,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民間在這個時節素有吃三寶:黃鱔、蜜汁藕、綠豆芽的習俗。
4、吃餃子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而且這一天吃到的餃子多是素餡,爽口的蔬菜包裹著蕎麥的清香,有效改善了人們食欲不振的情況。
5、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于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伏日吃面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