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暑節氣幾點幾分開始
其實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今日小暑節氣幾點幾分開始_2023小暑時間,希望大家喜歡!
今日小暑節氣幾點幾分開始
今天(7月7日)16點30分29秒迎來小暑節氣,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我國多地自小暑起進入雷暴最多的時節。
小暑有什么民俗活動
一、天貺節
據史書記載,小暑前后正好是六月初六日“天貺節”,“貺”即“賜”,即天賜之節。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屬賜“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稱天貺節。
二、祭祀五谷大神
據說,有些地方有祭祀五谷大神的習慣,用意與祭天、祭地相同。這體現了先民良好的感恩傳統:豐收固然有自己的心血在里面,也是靠著大自然的風調雨順以及祖先的保佑,才得以實現。
三、曬書畫衣物
小暑這天寺廟會曬經書、法器,老百姓則曬書、曬衣服等等習俗,民諺有云:“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紅綠”就是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
四、小暑嘗新
在小暑這一天,人們會品嘗最新收獲的糧食,并舉行一系列重要的祭祀儀式,表示對大自然以及祖先的感恩。據說“吃新”通“吃辛”,是小暑節后第一個辛日。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五、給牛改善飲食
在山東地區有給牛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的習俗,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干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小暑養生的誤區
夏天是陽長陰消的季節,是添陽的最好時機。而很多人以“涼”抗“熱”,結果常導致寒邪侵襲體內,給秋冬季留下病根。比如以下幾種方式便是最常見的消暑誤區。
1、大量吃冷食
中醫認為,夏季人體的陽氣呈向外擴散的趨勢,體內陽氣比起其他時期相對不足。這時如果攝入過多的生冷食物,會對人的陽氣造成比較嚴重的傷害。在此提醒,過多的生冷食物使體內聚集了過多的寒氣,容易導致秋冬季得病。
2、休息太貪涼
夏季的晚上,很多人光著膀子在街上溜達,整夜開著空調睡覺,甚至,干脆在地上鋪個涼席。這些行為極易使身體遭受風寒,損傷陽氣。
3、運動后立即沖涼
中醫提醒,人體對溫度的適應是需要過程的,一下從高溫到低溫會使人體受到刺激,不要說用涼水沖澡了,運動完用涼水沖頭甚至沖腳都會使濕寒進入體內。另外,運動完后也不要馬上吹空調,因為這樣做同樣會加重體內的濕寒。
小暑三侯
溫風至:風中都帶著熱浪。
蟋蜂居宇:蟋蟀開始自田野逐漸移入庭院。
鷹始摯:幼鷹由老鷹帶領,從鳥巢中飛出來,開始學習飛行博殺獵食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