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病毒的預防與控制措施
猴痘病毒的預防與控制措施是什么?近日,天津、長沙、沈陽等多地發現猴痘病例那么什么是猴痘?如何避免感染?。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猴痘病毒的預防與控制措施,歡迎閱讀!
猴痘病毒的預防與控制措施
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可通過接觸染病動物或接觸染病人的皮膚病損傳染。預防猴痘的方法包括:
1. 接種疫苗:猴痘疫苗是預防猴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有效避免感染猴痘,但是疫苗并不能治療已經感染猴痘的人。
2. 保持衛生:勤洗手、保持環境清潔、飲食衛生、不吃野味等措施都可以降低感染猴痘的風險。
3. 避免接觸病人或猴子:避免接觸病人的皮膚病損或病死的猴子等來源,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4. 強化個人免疫力:合理飲食、充足睡眠、堅持適量運動等措施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預防感染猴痘。
國內多地發現猴痘病例
天津
據天津疾控中心:7月6日,天津市通過監測發現并報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該病例經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檢測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核,結果為猴痘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7月7日,經國家臨床專家組會診,診斷為猴痘病毒感染確診病例。目前患者正在定點醫療機構進行隔離治療,情況穩定。
長沙
據湖南疾控中心:2023年7月5日,湖南省長沙市監測發現3例猴痘確診病例。病例分別為24歲男性、28歲男性和38歲男性。病例發現后,省、市、區(縣)三級衛生健康部門和疾控中心迅速開展了流行病學調查和醫療救治等疫情處置工作。目前3例病例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病情穩定。
6月29日,沈陽市報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該病例經復核,實驗室檢測結果為猴痘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經臨床專家組會診,7月3日,診斷為猴痘病毒感染確診病例。目前患者正在定點醫療機構進行隔離治療,情況穩定。
此前,在剛過去的6月份,我國北京、廣州也監測到猴痘病例。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獸共患病,潛伏期通常為6~13天,可能長達21天。病毒經黏膜和破損的皮膚侵入人體,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其他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亦可在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時通過飛沫傳播,接觸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還可通過胎盤從孕婦傳播給胎兒。
我國多渠道構建猴痘監測預警體系
近期,隨著亞洲部分地區出現猴痘病例增多趨勢,我國北京、廣州等個別城市也出現了少數病例,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組織專家進行解讀。中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多渠道構建猴痘監測預警體系,持續開展風險評估和及時報告,下一步將加強對重點人群健康教育,推進重點人群做好防范、及時就診。
中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施國慶表示,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導致的人獸共患病毒性疾病,猴痘病毒主要通過破損的皮膚和黏膜進入人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2022年5月份以來的猴痘疫情,感染人群基本是有男男性行為的人群,以及他們的關聯人群。
據悉,為及早發現病人,我國多渠道構建猴痘監測預警體系,包括做好入境人員監測;要求全國醫療機構皮膚性病門診、艾滋病咨詢檢測門診發現猴痘樣病人后及時詢問流行病學史,及時采集標本送相關實驗室檢測;對重點人群,例如有男男性行為的人群進行健康教育,明確一旦出現癥狀要及時就診。
根據《猴痘防控技術指南(2022年版)》,為預防感染猴痘病毒,出入境人員和涉疫地區人員,需關注所在國的猴痘疫情信息,在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區,盡量避免與嚙齒類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動物)接觸。同時,疫區歸國人員需注意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皮疹等癥狀時,應主動就醫并告知接診醫生疫區旅行史,以助于診斷和治療。
猴痘病毒傳播方式是什么
1、猴痘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通過直接接觸到受感染的動物的血液、體液、皮膚或黏膜傷口傳播的。
2、猴痘病毒傳播途徑有人、動物、血液、體液、飛沫等,并會造成人傳人,其中主要傳播途徑是血液和體液。通常如果人被感染猴痘的動物咬傷或者接觸到它們的血液、體液或皮疹都可能感染猴痘。或者長期面對面接觸期間、接觸患者的體液、接觸這種病毒污染的物品(如臥具或衣服等)都可感染。
3、猴痘病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是一種通常發生在中非和西非的罕見病毒性疾病,患者染病后初期癥狀有發燒、頭痛、肌肉酸痛、淋巴腫大、打寒戰和疲憊等,其跟天花病毒癥狀相似,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同屬一個病毒家族,針對天花病毒的疫苗對猴痘病毒也有保護效力,通過多項觀察性研究證明,接種天花疫苗對預防“猴痘”的效果約為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