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多地將連續升至40℃以上
40度高溫是紅色預警。高溫紅色預警信號的含義是天氣炎熱,一般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至40℃以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河南多地將連續升至40℃以上,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河南多地將連續升至40℃以上
河南省氣象臺2023年7月9日9時30分繼續發布高溫紅色預警: 預計7月9日白天,黃河以北和鄭州、洛陽北部、開封西北部、許昌北部大部分縣市最高氣溫將升至40℃以上。7月10日白天,黃河以北和鄭州北部、洛陽北部大部分縣市最高氣溫連續升至40℃以上。請注意防范。
高溫天氣的危害性有哪些
1.中暑:高溫天氣下,人體易受熱量過多影響,失去體溫調節能力,導致中暑。中暑癥狀包括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虛弱等,嚴重時甚至可引發中暑性昏迷或死亡。
2.心血管系統壓力增加:高溫天氣下,人體會增加散熱,血液會向皮膚表面流動。這會導致心臟和血管系統承受更大的負擔,容易引發心臟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
3.呼吸系統問題:高溫天氣下,空氣濕度往往較低,容易引發干咳、喉嚨不適等呼吸系統問題。同時,熱浪中的空氣中可能存在更多的顆粒物和污染物,對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4.脫水與電解質失衡:高溫天氣下,人體會大量出汗,容易導致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引發脫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這會導致口渴、疲勞、頭暈、肌肉痙攣等癥狀,嚴重時可能帶來腎衰竭等并發癥。
5.食物和飲水衛生問題:高溫天氣下,食物和飲水易受污染和變質,容易引發食物中毒和腸胃疾病。
6.日曬灼傷和皮膚癌風險增加:長時間暴露在高溫陽光下,容易引發皮膚日曬灼傷,嚴重時可能導致皮膚癌的風險增加。
高溫天氣需注意哪些疾病?
一防陰暑
暑熱致病固然常見,而盛夏里因貪涼致病的也不在少數。以中暑為例,大多因環境氣溫過高致人體不能適應,這僅僅是中暑的一種,中醫學稱之為陽暑。而另一種稱之為陰暑的發病率正日益增多,但還沒有引起應有的注意。
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這樣描述:陰暑者,因暑熱而受寒也,凡人之畏暑貪涼,不避寒氣,則或于深堂大廈,或于風地樹蔭,或以乍熱乍寒之時,不近衣被,以致寒邪襲于肌表,而病為發熱頭痛,無汗惡寒,身形拘急,肢體酸疼等。此以暑月受寒,故名陰暑,即傷寒也。這里講的傷寒,是指被寒邪所傷害之意。
尋康網導讀:疾病在某種程度上和天氣有很大的關系,現在進入伏天時節,天氣悶熱,疾病會更加盛行。中醫提醒,高溫盛夏3類疾病最需要防!一起看看是哪三種疾病需要特別進行提防的吧!
在夏季里經常有身熱頭痛、無汗怕冷、關節酸痛、大便稀薄的陰暑患者到醫院就診,這主要是過于貪涼受寒所致。陰暑患者有時也會發生高熱,來勢兇猛,此時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發生障礙,清熱解毒藥或抗生素毫無用處,必須采用散寒化濕解表的方法,重者應及時到醫院救治。
所以夏天注意不過貪寒涼,避寒氣,以免發生陰暑。
二防中風
如今,中暑病例數相對下降,而夏天中風的發病率卻升高,甚至高于冬天。
有研究資料指出,高溫天人體的血流量比正常時高出3~4倍。如果老年人本來就動脈硬化,血管韌度減低,脆弱的血管經受不起快速血流的沖擊,一旦血管破裂,就會發生中風。既可以表現為腦中風,也可以表現為眼底動脈破裂的眼中風,或耳部毛細血管破裂突發性耳聾的耳中風。
有些老人由于味覺減退,已有脫水狀況,卻不覺得口渴,故大汗后沒有及時補充水分。由于水分補充不足,血容量不足和血黏度增高,從而產生腦梗。
所以夏季老人要堅持服藥,及時補水,及時調節居室溫度,以防中風。
尋康網導讀:疾病在某種程度上和天氣有很大的關系,現在進入伏天時節,天氣悶熱,疾病會更加盛行。中醫提醒,高溫盛夏3類疾病最需要防!一起看看是哪三種疾病需要特別進行提防的吧!
三防寒濕
中醫把關節疼痛麻木稱為痹,中醫認為其由于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夏天,人們在室溫過低的場所工作,或頸肩被空調電扇猛吹受涼,以致頸肩部位受風寒濕邪侵襲,頸部肌肉僵直酸痛?;蛟陉幒睗竦沫h境下逗留時間過長,寒濕之邪侵犯肩、肘、膝關節,引起肩、肘、膝關節病變。
有些年輕女性夏天喜穿露臍衫,又嗜食冷飲,就易出現大便溏薄、口膩、食欲減退等癥狀,中醫稱之為寒濕困脾胃,也是夏季常見的寒濕性疾病。
所以,夏季雖熱,但不要清涼濕潤太過,反成寒濕疾病。
由上所述,高溫盛夏,3類疾病最需要防,做好疾病預防,減少疾病,健康度盛夏。
高溫中暑的癥狀有哪些?
1、先兆中暑癥狀
體溫正?;蚵杂猩?》37.5℃),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惡心、嘔吐、胸悶、心悸、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等。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2、輕癥中暑癥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除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如及時處理,往往可于數小時內恢復。
3、重癥中暑癥狀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熱衰竭癥狀特點:這種中暑常常發生于老年人及一時未能適應高溫的人。主要癥狀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惡心、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暈厥或神志模糊。此時的體溫正?;蛏晕⑵摺?/p>
日射病癥狀特點:這類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樣,是因為直接在烈日的曝曬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于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出現的不適就是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
熱射病癥狀特點:還有一部分人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較長,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發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逐漸向昏迷伴四肢抽搐發展;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高溫天氣飲食的解暑食物
1、吃西瓜
西瓜堪稱“盛夏之王”,有利尿、清熱解暑的功效。水分含量高,且含有一定量的鉀元素,既能清爽止渴,又能補鉀,防止排汗引起鉀元素流失,導致的肌肉無力和疲勞感。
2、吃冬瓜海帶湯
冬瓜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暑的功效;海帶含鈣、鉀等礦物質豐富,可以補充流汗過多流失鈣、鉀等物質,高血壓患者氣溫高時,血壓容易上升,多吃冬瓜海帶湯還有利于穩定血壓。
3、吃生苦瓜
苦瓜性寒,味苦,有清熱解毒、除煩熱的功效,夏季常吃生苦瓜,不僅能解暑,還能清涼敗火,防止天氣悶熱引起的上火長痘痘。
4、吃絲瓜
絲瓜性寒,可解熱消毒,通經絡、化痰濕。用絲瓜、杏仁與雞爪煮湯飲,消暑又去濕。夏日生痱子,若用絲瓜汁內服還能涼血解毒。
5、喝綠豆粥
綠豆性寒味甘,有清熱解毒,降火消暑的功效,十分適合在夏天食用。夏天喝綠豆粥的時候,最好是放冰糖,這樣解暑效果會更好。
6、喝百合蓮子粥
百合有具有潤肺止咳、養陰消熱、清心安神之效;蓮子益腎澀精,養心安神。兩者搭配煮粥喝,對夏季悶熱導致的心情煩悶,睡不著很有益處。
7、喝蒲公英茶
蒲公英性寒、味苦,能清熱解毒,利尿散結。夏季多喝蒲公英茶可以消暑、解熱毒。
注意:蓮子心茶、菊花茶、金銀花茶、苦丁等,夏季多喝都有清熱消暑的作用。
高溫天氣熱的注意事項
1、要注意在戶外工作時,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切勿在太陽下長時間裸曬皮膚,最好帶冰涼的飲料。
2、要注意不要在太陽下疾走,也不要到人聚集的地方。從外面回到室內后,切勿立即開空調吹。
3、要盡量避開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這一時段的出行,應在口渴之前就補充水分。
4、要注意高溫天飲食衛生,防止胃腸感冒。
5、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有規律地生活和工作,增強免疫力。
6、要注意對特殊人群的關照,特別是老人和小孩,高溫天氣容易誘發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和小兒不良癥狀。
7、要注意預防日光照曬后,日光性皮炎的發病。如果皮膚出現紅腫等癥狀,應用涼水沖洗,嚴重者應到醫院治療。
8、要注意出現頭暈、惡心、口干、迷糊、胸悶氣短等癥狀時,應懷疑是中暑早期癥狀,應立即休息,喝一些涼白開降溫,嚴重者應到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