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熱一天”紀錄接連被打破
“全球最熱一天”紀錄接連被打破怎么回事?大家了解具體情況嗎?面對高溫天氣要怎么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全球最熱一天”紀錄接連被打破,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全球最熱一天”紀錄接連被打破
據研究,從 7 月 3 日開始的四天里,全球平均氣溫已經三次刷新了歷史最高值。在 3 日和 4 日全球平均氣溫連續兩天達到新高、 5 日全球平均氣溫與 4 日持平之后, 6 日全球平均氣溫又一次創造了新紀錄。
美國國家氣象局的數據顯示, 7 月 6 日全球平均氣溫為17. 23 攝氏度,再次超過了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自 1979 年有記錄起的全球平均氣溫最高紀錄。
在僅僅四天的時間里,全球平均氣溫已經三次達到新高,分別是 7 月 3 日的17. 01 攝氏度、 7 月 4 日的17. 18 攝氏度和 7 月 6 日的17. 23 攝氏度。
來自非營利環境數據分析組織的科學家羅德說,近期的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是由于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長期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短期氣溫上升共同作用的結果,未來一個半月全球平均氣溫還會繼續上升。
科學家發現,從氣溫和海洋表面溫度來看,剛剛結束的 6 月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 6 月。而自 1980 年起, 6 月份的氣溫和海洋表面溫度一直都在上升。
世界氣象組織 4 日宣布,熱帶太平洋七年來首次出現厄爾尼諾狀態,這可能會導致全球氣溫飆高、破壞性天氣和氣候模式的發生。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里·塔拉斯說,厄爾尼諾的出現將大大提高打破氣溫紀錄的可能性,在世界許多地方和海洋中也可能會出現極端高溫。世界氣象組織宣布厄爾尼諾出現,目的是動員各國做好預警,提前應對,以減輕對人類健康、生態系統和經濟的影響。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說法,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氣溫的影響通常在它出現后一年內顯現出來,因此本次厄爾尼諾現象對氣溫的影響可能在 2024 年最明顯。
專家:氣候變化正在進入“未知領域”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美國伍德韋爾氣候研究中心的高級科學家珍妮弗·弗朗西斯(jennifer francis)說,雖然與當前數據比較的是20世紀中期的數據,但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當前不只是近半個世紀以來最熱的時期,甚至可能是“10萬年來”最熱的時期。
令人擔憂的是,本周的極端氣象并非個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的報告顯示,今年6月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而且地表平均氣溫比2019年創下的上一個紀錄“大幅上升”。
與此同時,海水溫度也在刷新紀錄。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說法,北大西洋部分海域上月經歷了四級熱浪,達到“極端”水平。
在長期冰冷的南極,氣溫也高得不尋常,海冰數量降至歷史新低。有科學家認為,這與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附近的海水變暖有關。
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負責人卡洛·布恩坦波(carlo buontempo)說,世界正在“步入一個未知領域。我們一生中從未見過這樣的事情。”
極端天氣事件或將頻現
在全球變暖加劇和厄爾尼諾“加持”之下,今年或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此前,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全球氣候狀況》報告顯示,由于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和人類溫室氣體排放造成雙重影響,2016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不過,這一紀錄可能很快就會被打破。今年5月,美國獨立氣溫監測組織“伯克利地球”發布的一項分析結果顯示,2023年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一年”的可能性為54%。
該組織首席科學家羅伯特·羅德(robert rohde)說,隨著今年6月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這一可能性有所上升。
羅德還表示,盡管具體程度仍不明朗,但2023年成為“創紀錄一年”的可能性似乎日益增大。
更令人擔憂的是,此次極端高溫恐怕只是一個預兆。
若不采取切實行動加以遏制,“情況只會變得越來越糟,越來越極端。”英國氣象局研究員彼得·斯托特(peter stott)說。在世界各地,熱浪、洪水和干旱等極端天氣事件可能會越來越頻繁地出現。
而此類極端事件對人類造成的影響已經顯而易見。根據墨西哥衛生部發布的信息,今年3月至6月,墨西哥全國范圍內高溫天氣已經造成至少112人死亡。
在印度北部部分地區與高溫作斗爭的同時,該國東北部近50萬人受到嚴重洪水的影響……
因此,科學家們希望,不斷上升的氣溫能夠促使各國領導人進一步認識到全球變暖已經化為現實,并采取切實行動予以應對,包括推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
厄爾尼諾“再添把火”
研究人員認為,當前全球可能已經進入一個持續多年的極端高溫期,背后主要由兩大因素推動:一是人類持續排放溫室氣體造成全球變暖;二是厄爾尼諾現象重現。
科學家認為,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是迄今為止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的最主要原因,它們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包裹著地球,捕獲太陽的熱量,導致全球變暖。自19世紀以來,地球溫度已升高約1.1攝氏度。
此外,近期熱帶太平洋形成的厄爾尼諾條件,也為極端高溫“再添一把火”。世界氣象組織7月4日發布公告確認,熱帶太平洋7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條件,這可能導致全球氣溫飆升、破壞性天氣和氣候模式的出現。
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自然發生的氣候模式,與熱帶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海洋表面溫度變暖有關。它平均每2至7年發生一次,通常持續9至12個月。世界氣象組織預測,厄爾尼諾事件在2023年下半年持續的可能性為90%。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里·塔拉斯說,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將大大增加打破氣溫紀錄的可能性,“在全球多片地區和海洋中引發更多極端高溫”。
全球多個氣象組織預計,由于今年厄爾尼諾現象出現較早,發展空間大,本次厄爾尼諾現象的強度“至少為中度”。如發展成強厄爾尼諾,可能會帶來全球氣溫的新高峰。
一些氣象專家稱,由于此前拉尼娜現象已持續3年,從拉尼娜轉變到厄爾尼諾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
專家還指出,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氣溫的影響通常在其開始后的一年最為明顯,這意味著不僅此后幾個月全球氣溫將繼續飆升,明年也可能會比今年更熱。
10萬年來最熱一周
近日,“全球最熱一天”的新聞頻頻刷屏。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的數據顯示,7月3日地球表面平均氣溫首次超過17攝氏度,達到17.01攝氏度。這意味著,自1979年開始有相關統計以來,全球平均氣溫已出現新高,打破了2016年8月14日和2022年7月24日創下的16.92攝氏度的紀錄。
然而,僅隔一天,這一紀錄就再次被打破。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數據顯示,地球表面平均氣溫4日再創新高,達到17.18攝氏度。5日的全球平均氣溫則與4日持平,繼續維持在高點。
除了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5日也表示,3日、4日全球平均氣溫接連創下194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對此,有科學家指出,雖然美歐相關數據都是從20世紀中葉左右才開始記錄,但考慮到科學家從冰芯和珊瑚礁中了解到的數千年氣候數據,近日的全球平均氣溫應該達到地球數千、數萬年來的最高紀錄。
美國伍德維爾氣候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詹妮弗·弗朗西斯(Jennifer Francis)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本周的全球平均氣溫很可能是“至少10萬年來”的最高值,意義重大。
專家還警告稱,全球高溫紀錄可能很快就將再次被打破。
美國獨立氣溫監測組織“伯克利地球”的科學家羅伯特·羅德(Robert Rohde)表示,今后6周可能多次刷新“全球最熱一天”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