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地高溫恐迎來厄爾尼諾大烤
全球多地高溫恐迎來厄爾尼諾“大烤”!大家有什么想要知道的嗎?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全球多地高溫恐迎來厄爾尼諾“大烤”最新發布,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全球多地高溫恐迎來厄爾尼諾“大烤”最新發布
近年來,全球氣候逐漸變暖,高溫熱浪、干旱、暴雨洪澇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一項嚴峻挑戰。保護好地球家園,無疑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責任。
異常持久的拉尼娜現象在持續了3年之后現已結束,而時隔7年厄爾尼諾卷土重來。當地時間7月4日,世界氣象組織的一份最新通報預測,厄爾尼諾事件在2023年下半年持續的可能性達到90%,預計此次事件至少為中等強度。綜合前期天氣條件,世界氣象組織宣布正式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在厄爾尼諾“加持”下的全球變暖還將進一步放大極端災害天氣的影響。
厄爾尼諾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該為此做出哪些準備呢?7月8日,出席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的世界氣象組織助理秘書長張文建接受了的專訪。他指出要特別警惕厄爾尼諾在常規災害基礎上引發極端天氣災害。同時他還呼吁要加強全球合作以減少氣候變化對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并通過教育、宣傳等舉措增強公眾參與意識,鼓勵大家減少碳排放、節約資源。
厄爾尼諾對氣候的影響是什么?
厄爾尼諾對氣候的影響,以環赤道太平洋地區最為顯著。在厄爾尼諾年,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南亞次大陸和巴西東北部均出現干旱,而從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則多雨。厄爾尼諾現象可以產生毀滅性的影響,可能在拉丁美洲引發洪水、導致澳大利亞出現干旱和印度的農作物歉收。
許多觀測事實還表明,厄爾尼諾事件通過海氣作用的遙相關,還對相當遠的地區,甚至對北半球中高緯度的環流變化也有一定影響。研究發現,當厄爾尼諾出現時,將促使日本列島及中國東北地區夏季發生持續低溫,有的年份使中國大部分地區的降水有偏少的趨勢。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地球表層環境的整體性:一個圈層的變化會導致其他圈層的變化,一個地區的變化會引起其他地區的變化,局部的變化也會引致半球甚至全球環境的變化。
厄爾尼諾對中國的影響
對于中國、日本等東亞國家而言,厄爾尼諾現象易導致暖冬情況的發生。中國的南方地區易出現暴雨洪澇,而北方地區則易出現高溫干旱的情況。比起單純的氣溫變化,極端天氣更容易引發危險。
高溫下可能導致哪些疾病?
1、中暑
中暑是由于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及核心體溫急劇升高,進而發生多器官功能不全。其發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環境溫度過高、超負荷勞作或運動、缺少熱適應性訓練、高齡等因素。輕度中暑可出現面色潮紅、血壓下降等表現,重度中暑可表現為熱痙攣、熱射病或者是熱衰竭。患者應大量飲用淡鹽水、運動飲料、清熱消暑飲料如菊花茶等,并及時前往醫院治療。
2、急性腎炎
長期處于高溫情況下,大量出汗,會導致大量水分、電解質,如鈉、鉀等的丟失,因此會出現脫水、低鈉血癥、低鉀血癥等水電解質紊亂的情況,可能引起急性腎炎。患者應該去除病因、糾正酸堿平衡及電解質紊亂、預防相關并發癥、補充水分及相關電解質。可遵醫囑使用促進腦細胞功能的恢復如給予谷氨酸、三磷腺苷、輔酶A、煙酸等藥物進行治療。
3、心血管系統疾病
長期高溫會使機體代謝增快,會導致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時高溫引起的脫水會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因此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風險會增加。其次,長期高溫工作所導致的電解質紊亂,可引起心律失常等疾病。
高溫高熱驚厥緊急處理方法
高熱驚厥的緊急處理方法,通常是先將患者平放在地面或硬板床上,避免出現一些意外事故。然后需要將患者的頭部偏向一側,防止口腔或鼻腔內的分泌物導致窒息的發生。同時,救助人員需要及時撥打急救電話,將患者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在高熱驚厥急性發作期之后,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抗驚厥的藥物進行治療,如卡馬西平、奧卡西平以及氯硝西泮、咪達唑侖等。如果患者的體溫超過38.5攝氏度,在使用抗驚厥藥物的同時,還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退燒類藥物進行治療,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等。用藥之后,還需要使患者的身體保持在相對靜止的狀態,避免進行劇烈運動。同時還要多喝水,隨著身體的排泄,高熱驚厥的癥狀會逐漸獲得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