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里》什么時候上映
《長安三萬里》什么時候上映?《長安三萬里》動畫已經上映了,這部動畫給我們展現了由唐詩組成的絢麗畫卷,劇中出現了很多的唐詩,那么下面小編帶來了《長安三萬里》什么時候上映,供大家參考!
《長安三萬里》什么時候上映
將于7月8日上映的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國產動畫廠牌追光推出的“新文化”系列的開篇之作,由謝君偉、鄒靖執導。
“李白、高適的詩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對他們的故事既熟悉又陌生,我們這次想通過動畫電影的形式去展現大唐盛景和這些偉大詩人的魅力,這是獨屬于中國人的詩意浪漫。”《長安三萬里》導演謝君偉介紹,該片旨在對傳統文化進行重新演繹,以打動更多人。
謝君偉的兒子有本書叫《小學生必背古詩文129首》,有天孩子在背“春眠不覺曉”,謝君偉很自然地接上后面的詩句,讓兒子大感驚訝。在那一瞬間,謝君偉感到,兩代人的情感被文化串聯起來了。“讓我有機會把他們熟知的李白、杜甫、王維的故事用動畫展示給下一代,這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長安三萬里》這一片名,來自明代陳子龍《從軍行》“夢到長安三萬里,海風吹斷磧西頭”。這個片名也點出了影片主題:“長安”代表李白、高適等人心中的“理想之地”,而“三萬里”是他們與理想之間的距離。片中的各個主角都不太得志,李白一生都在出世和入世之間掙扎,高適大器晚成,郭子儀有過被判罪甚至要被斬首的經歷……但他們在自己人生的困境中依然堅持往前,不懈追求自己的理想,這種人生態度,不論在當時,還是在當下,都非常珍貴。此外,人與人之間真摯動人的情感,也是該片著力刻畫的重點。
電影《長安三萬里》主角是誰
《長安三萬里》真正的主角是李白,但電影卻從另一位詩人高適的視角出發,回顧他與李白的一生往事。謝君偉解釋,李白是天才,是“謫仙人”,而高適更像傳統意義上的普通人,更接近大眾,他的視角更容易讓觀眾進入影片。
在角色設計上,因為電影時間跨度大,涉及人物不同年齡段的形象,影片共呈現了25個版本的高適,15個版本的李白。“比如高適,他從8歲到60歲,換衣服、長胡子、皮膚紋理都有變化,連他的馬都有很多種,不同時期騎的馬不一樣。”謝君偉說。
片中的中年李白,貼近教科書上大家熟悉的形象;而青年李白,影片主創希望他是瀟灑的,所以給他設計了散發,而且因為史載李白劍法出眾,所以片中他的形象很像一個劍客。“電影里李白、高適穿的都是唐朝的圓領袍,但我們根據兩人不同的性格,對服飾進行了不同的設計,高適是比較堅韌、中規中矩的,李白更瀟灑,所以他的圓領制式會有一些變化,與其性格相匹配。”謝君偉說。
在人物故事上,《長安三萬里》劇本遵循歷史走向,但對于歷史的空白部分,主創會在符合史實的基礎上對這些空白進行藝術想象和設計,突出人物生平和性格。比如,片中展現了李白和高適的三次相撲。“唐代的社會風氣尚武,相撲在當時比較流行,所以我們設計了李白會相撲,并且還教會了高適。電影里的相撲發生在他們人生的不同時期,青年時兩人都身強體壯,到了中年身體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但是他們的精神還在。”
長安三萬里》是什么樣的電影?
《長安三萬里》是由謝君偉、鄒靖執導,楊天翔、凌振赫、吳俊全、宣曉鳴等配音的動畫電影。該片從老年高適的回憶切入,講述他與李白之間數十載的動人情誼,和在那個璀璨的大唐盛世下,一群心懷壯志的大唐群星追逐人生理想的精彩故事。
該片是追光動畫繼“新傳說”、“新神話”后,“新文化”系列的首部作品。主創團隊希望借助動畫想象的基礎上盡可能還原“唐風之美”的創作理念,從建筑風格、角色形象、服飾配飾等方面進行了精心設計和制作,力求展現出一個真實而又浪漫的盛世唐朝。
該片已于2023年4月通過國家電影局動畫電影備案,并定檔于2023年7月8日全國上映,正式加入暑期檔。
《長安三萬里》電影講的是什么
電影講述安史之亂后數年,吐蕃大軍入侵西南,大唐節度使高適交戰不利。長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適向監軍太監回憶起自己與李白的一生往事。
電影以李白和高適兩位大詩人波瀾壯闊的生平經歷,以及彼此的情誼為劇情脈絡;同時,眾多歷史中家喻戶曉的著名詩人、藝術家及愛國將領也會在本片中出場,共同構畫出一幅充滿史詩感的大唐群像畫卷。從燈火盈門的市井酒巷,到長風浩蕩的遼闊原野,大唐開元盛世的璀璨景象映入眼簾。
《長安三萬里》電影看點
《長安三萬里》通過動畫形式再現了泱泱大唐的遼闊壯美。從錦繡長安到揚州的秀美月夜,再到黃鶴樓和三峽的奇景,電影展現了大唐多地的風貌,帶給觀眾極致的視覺享受,觀眾們將能夠在大銀幕上飽覽大唐的壯美風光。
電影巧妙地將唐詩融入到故事情節和人物對白中,展現出角色豐富的內心世界,觀眾將能夠領略到李白、高適等詩人的才情和創作背后的故事。詩句的妙用不僅增添了文學的韻味,也深化了角色的形象塑造。
《長安三萬里》通過唐朝詩人的故事,探索了歷史文化的價值和意義。觀眾們將在觀影的過程中,對唐朝的歷史、文學和藝術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這部電影將激發觀眾對歷史文化的興趣,促使他們進一步探索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