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全國頭伏中暑指數地圖出爐
我們將進入一年中最熱一段日子——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又是“超長待機”40天,其中7月11日至20日為頭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今日入伏!全國頭伏中暑指數地圖出爐,如果喜歡請收藏分享!
今日入伏!全國頭伏中暑指數地圖出爐
6月以來,我國多地遭遇極端高溫天氣,不少人直呼“熱度爆表堪比三伏”。這樣的熱度還在持續,今天(7月11日)我國正式入伏,這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
今年三伏有多長?會比前期更熱嗎?哪里將開啟“伏”湯蹈火模式?中國天氣網特別推出全國頭伏中暑指數地圖,看哪里中暑最高發。同時幫你認清三伏天五大養生誤區,科學防暑“不踩雷”。
今年頭伏期間華北高溫先消減再發展
南方部分地區桑拿天超長待機
6月以來,我國北方華北、黃淮等地經歷多輪高溫天氣,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山東等地部分地區最高氣溫突破當地歷史極值,江南、華南等地則多以悶熱高溫天氣為主。三伏還未到來就已經這么熱,今天入伏會不會更熱?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王偉躍表示,今年頭伏期間,華北平原等地高溫將先消減再發展,而南方部分地區將維持大范圍高溫悶熱的天氣格局,桑拿天超長待機。天津、河北、山東、河南、新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西、海南等地的部分地區熱力值拉滿,在部分時段極易出現中暑天氣。
從中國天氣網推出的全國頭伏中暑指數地圖中可以看出,今年頭伏期間,比較容易中暑的區域主要集中在華北平原一帶、江南華南一帶以及新疆地區。
“頭伏期間,華北平原高溫將經歷先消減再發展的過程。”王偉躍表示,11日至12日,華北平原高溫逐漸被雨水澆滅,14日起這一帶高溫再發展,且從干熱轉為悶熱。其中,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部和南部、山東西部和北部、河南、陜西關中地區最高氣溫普遍超過32℃,加上濕度較大,不時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現身,較易發生中暑。
尤其在天津西部、河北中部和南部、河南北部、山東西部等局地最高氣溫可能超過37℃,白天體感悶熱,午后又十分暴曬。同樣是炎熱,新疆中北部和南疆盆地、吐魯番盆地一帶頭伏期間主打干熱暴曬,局地最高氣溫或達40℃,上述地區極易發生中暑。
“江南、華南等地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頭伏期間氣溫較高、濕度較大,以悶熱天氣為主。”王偉躍表示,頭伏期間,江南、江淮、華南等地多35℃以上高溫天氣,高溫日數一般有7~9天,上述大部地區都較易出現中暑天氣,其中長江中下游、江南大部以及華南中部和東部等地易發生中暑。湖北東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浙江中部和北部、福建西北部、廣西西部、海南島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普遍超過34℃,部分地區有37℃以上的高溫天氣出現,同時最低氣溫也多在26℃之上,加上相對濕度較大,極易發生中暑。
總體來看,上述地區頭伏期間暑熱撲面而來,大家盡量避免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一氣溫較高時段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如出現體溫持續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癥狀應及時就醫,謹防中暑和熱射病。
而黑龍江、吉林、遼寧、甘肅、青海、西藏、貴州、云南等大片區域最高氣溫多在32℃以下,天氣總體較舒適,不易發生中暑風險,屬實令人羨慕。
2023年入伏時間表
2023年入伏的時間:2023年7月11日。
(1)2023年入伏第一天:2023年7月11日。
(2)2023年入伏第二天:2023年7月12日。
(3)2023年入伏第三天:2023年7月13日。
(4)2023年入伏第四天:2023年7月14日。
(5)2023年入伏第五天:2023年7月15日。
(6)2023年入伏第六天:2023年7月16日。
(7)2023年入伏第七天:2023年7月17日。
(8)2023年入伏第八天:2023年7月18日。
(9)2023年入伏第九天:2023年7月19日。
(10)2023年入伏第十天:2023年7月20日。
2023年入伏出伏時間
初伏開始與結束的時間: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開始與結束的時間: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開始與結束的時間: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入伏是什么節氣
入伏,是指進入“三伏”的意思。民諺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
三伏天是一 年之中比較特別的一一個時期,也是很重要的一段時間,這個時候氣溫會比較高,天氣比較熱,很多人都會進行保健養生。一般進入三伏天是從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開始,所以入伏是從夏至節氣開始的。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并不是從小暑節氣開始的,更不是從大暑節氣開始的。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一年五季春、夏、長夏、秋、冬,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環。但是由夏到秋則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來。就要潛伏一段時間,“潛伏”就是“伏”的本義。
入伏吃面條,是膠東地區的傳統習俗。悶熱的三伏天,應當盡量少吃脂肪類厚膩葷腥的食物,更要少吃辛辣之品,以適應夏天胃腸的消化能力。飲食以清淡素食為主,佐以魚肉蛋奶,保證人體必須的水分、鹽水、熱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物質的補充。三伏天還應注意補水保津液。大汗泄氣,不但損津液導致咽干口燥、口苦,也損氣,讓人出現困乏等狀態,因此要注意減少外出和及時補水。除了多喝水之外,也可以通過飲食攝入水分。多進食湯、羹、粥等水分較多的食物。
入伏吃什么
1、餃子
北方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習俗。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入伏這天吃餃子,是希望能平安度過夏季,祝愿祈福之意。
2、雞
民諺云:“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相對來說,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根據。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的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濕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可做到發散體內蘊寒,防止秋發寒病。
3、蘿卜
“頭伏蘿卜二伏菜”,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儲存的大白菜和大蘿卜,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卜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卜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后,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種蘿卜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就要種白菜了。
4、火腿
杭州人“頭伏火腿二伏雞”。中醫認為,火腿有健脾開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為最佳。夏天人們往往食欲不振,營養不足?;鹜葼I養豐富,食之不膩,能增進食欲,和冬瓜燒湯,既有營養,又防暑祛病。
5、羊肉
“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眾所周知,羊肉是發汗的食物,是冬日里再好不過的美食,徐州人卻迎難而上,在一年中最熱的伏天吃加了紅油辣椒的羊肉。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于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當地人認為此法能“以熱治熱、發汗排毒”。“伏羊節”是徐州的傳統節日。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開始,在之后的一個月里,徐州百姓集聚在各個酒店、飯莊、羊肉館、燒烤攤,吃羊肉,喝羊肉湯,故曰吃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