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頭伏中暑指數地圖出爐
伏天高溫濕潤的氣候條件有利于部分農作物如水稻、玉米等的生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全國頭伏中暑指數地圖出爐,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全國頭伏中暑指數地圖出爐
6月以來,我國多地遭遇極端高溫天氣,不少人直呼“熱度爆表堪比三伏”。這樣的熱度還在持續,今天(7月11日)我國正式入伏,這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
今年三伏有多長?會比前期更熱嗎?哪里將開啟“伏”湯蹈火模式?中國天氣網特別推出全國頭伏中暑指數地圖,看哪里中暑最高發。同時幫你認清三伏天五大養生誤區,科學防暑“不踩雷”。
今年頭伏期間華北高溫先消減再發展
南方部分地區桑拿天超長待機
6月以來,我國北方華北、黃淮等地經歷多輪高溫天氣,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山東等地部分地區最高氣溫突破當地歷史極值,江南、華南等地則多以悶熱高溫天氣為主。三伏還未到來就已經這么熱,今天入伏會不會更熱?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王偉躍表示,今年頭伏期間,華北平原等地高溫將先消減再發展,而南方部分地區將維持大范圍高溫悶熱的天氣格局,桑拿天超長待機。天津、河北、山東、河南、新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西、海南等地的部分地區熱力值拉滿,在部分時段極易出現中暑天氣。
今年頭伏期間,比較容易中暑的區域主要集中在華北平原一帶、江南華南一帶以及新疆地區。
“頭伏期間,華北平原高溫將經歷先消減再發展的過程。”王偉躍表示,11日至12日,華北平原高溫逐漸被雨水澆滅,14日起這一帶高溫再發展,且從干熱轉為悶熱。其中,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部和南部、山東西部和北部、河南、陜西關中地區最高氣溫普遍超過32℃,加上濕度較大,不時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現身,較易發生中暑。
尤其在天津西部、河北中部和南部、河南北部、山東西部等局地最高氣溫可能超過37℃,白天體感悶熱,午后又十分暴曬。同樣是炎熱,新疆中北部和南疆盆地、吐魯番盆地一帶頭伏期間主打干熱暴曬,局地最高氣溫或達40℃,上述地區極易發生中暑。
“江南、華南等地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頭伏期間氣溫較高、濕度較大,以悶熱天氣為主?!蓖鮽ボS表示,頭伏期間,江南、江淮、華南等地多35℃以上高溫天氣,高溫日數一般有7~9天,上述大部地區都較易出現中暑天氣,其中長江中下游、江南大部以及華南中部和東部等地易發生中暑。湖北東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浙江中部和北部、福建西北部、廣西西部、海南島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普遍超過34℃,部分地區有37℃以上的高溫天氣出現,同時最低氣溫也多在26℃之上,加上相對濕度較大,極易發生中暑。
總體來看,上述地區頭伏期間暑熱撲面而來,大家盡量避免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一氣溫較高時段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如出現體溫持續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癥狀應及時就醫,謹防中暑和熱射病。
而黑龍江、吉林、遼寧、甘肅、青海、西藏、貴州、云南等大片區域最高氣溫多在32℃以下,天氣總體較舒適,不易發生中暑風險,屬實令人羨慕。
三伏天的五大養生誤區
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防暑降溫成為重中之重,網絡上各種養生方法層出不窮,但并非適合所有人,避開以下五大誤區,助你科學養生。
誤區一、三伏貼包治百病
三伏貼是中醫“冬病夏治”中很重要的外治療法之一,主要適用于治療肺部、骨關節等方面疾病,以及適用于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虛寒型體質等人群。孕婦、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濕熱體質和皮膚嚴重過敏的人群都不適合用三伏貼治療。另外,貼三伏貼需到正規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個人體質和病癥進行用藥。
誤區二、綠豆湯喝越多越解暑
綠豆是寒性食物,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效,酷熱天氣下,冰涼的綠豆湯成為不少人喜愛的消暑佳品。但大量飲用綠豆湯容易傷脾胃,尤其是陽虛體質、濕氣較重、四肢冰涼、易腹脹腹瀉人群都不宜多喝。
誤區三、防暑不怕涼
三伏天里,很多人都只關注如何防暑,喝冷飲、吃冰鎮西瓜、洗冷水澡......炎炎夏日里這些消暑方式好愜意,但過度貪涼容易損害機體功能。例如,外出大汗歸來,毛孔正處于張開散熱的狀態,在空調冷氣或涼水的沖擊下,毛孔會迅速閉合,導致體內熱量無法散發,甚至可能會引發心腦血管突然收縮,導致供血不足。而大量飲用冷飲,也會加重腸胃負擔,引發身體不適。
誤區四、伏天就要“以熱制熱”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有些人喜歡“以熱制熱”,通過促進身體排汗來達到消暑目的。體質虛弱畏寒、腰背和手腳易發涼、免疫力較低的這類人群,適合在三伏天用熱水泡腳、喝姜棗茶、喝羊湯、曬后背、貼三伏貼等“熱養法”讓身體熱起來。但并非所有人都適合“以熱制熱”,內熱體質人群如果采用“熱養法”可能會導致上火,易出汗人群則可能因出汗過多引起心慌等不適癥狀。
誤區五、最熱時鍛煉可提高耐熱力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很多熱愛健身人群即使烈日炎炎也依然堅持鍛煉,以提高身體耐熱力,但大汗淋漓會損耗體力和津液,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更要避免在戶外過度運動,以防出汗過多導致血液黏稠而引發的心梗、腦梗等疾病。即使年輕人也需避開最熱時段戶外鍛煉,以免中暑。
未來一段時間,我們都將處于“熱熱熱”的感覺中,希望大家都掌握科學的養生知識,健康過三伏。
三伏天要注意些什么
1.三伏天飲食不要油膩,以清淡為主。注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注意營養合理的搭配,合理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一定要合情適量選食瘦肉、牛奶、禽蛋、魚蝦、豆制品、以及新鮮蔬菜等。
2.三伏天不要吃太多生冷的食物,過多食用冷食會使腸胃溫度下降,引起腹瀉等不適,損傷脾胃,影響食欲,吃了冷的東西,體內的內陽可能無法抵御食物的寒氣,不僅會導致濕留體內,還可能會引起腸胃紊亂。
3.三伏天要保持身體不要脫水,注意鹽分的合理攝入。出汗多的原因,會導致氯化鈉大量喪失,一定要記得補充水分同時注意補充鹽分,每天飲用一些鹽開水較好,從而保持體內水電解質代謝平衡和滲透壓的相對穩定。
2023年三伏天比2022年三伏天熱嗎
有可能。
隨著厄爾尼諾不斷增強,2023年夏天很有可能超過2016年夏天,成為歷史上最熱的夏天。
隨著厄爾尼諾現象的加劇,全球氣候模式變得越來越不穩定,災害天氣的頻率和強度也將不斷加劇。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么全球氣溫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不斷上升,2023年全球很可能將迎來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
據氣象學家預測,2023年夏季將是全球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季之一。在過去幾個月里,各地已經出現了異常的高溫天氣,這預示著未來數月的高溫和干旱將給世界帶來嚴重的影響。
三伏天一般溫度為多少度
35攝氏度以上。
三伏天是全年中溫度最高的一段時間,此時節氣溫較高,日均溫度在35攝氏度以上,通常會在38攝氏度及以上溫度,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