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養生知識有哪些
三伏天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三伏天養生知識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伏天養生知識,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三伏天注意事項
1、不貪涼。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這時候人體的毛孔處于張開狀態,如果過度地吹空調、喝冷飲,會使人體表面的溫度驟降,血管出現驟縮,毛孔關閉,體熱無法散出。
2、不熬夜。夏日的時候晝長夜短,高溫會導致人體的新陳代謝加速,三伏天熬夜的話,就容易引起氣血不足。
3、忌濕氣。一年中三伏天算是最悶熱的,這期間的濕熱之邪以及暑濕都易侵入人體,就會導致人們出現疲乏無力、胃口不佳、脾胃不適等癥狀。
4、防中暑:三伏天非常容易中暑,因此要保持室內適當通風,室外溫度過高時盡量減少外出,做好防護措施,防止中暑。
三伏天怎樣養生
1、早睡早起:三伏天合適的睡眠時間為:22:00—23:00,早上起床時間為5:30—6:30。
2、合理飲食。三伏天在飲食上也要注意解熱防中暑,要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要多吃一些含苦味的食物來健脾開胃,比如瘦豬肉、雞鴨肉等肉制品也有滋陰養胃的效果。
3、適當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以激發人體的陽氣,促進氣血的運行,而且適當的流汗可以排出體內的寒氣。但是要記得不能進行太過劇烈的運動,建議選擇瑜伽、慢跑、太極等較輕緩和的運動。
4、三伏貼、三伏灸等:一年中陽氣最為旺盛的當屬三伏天,人們常說冬病夏治,因此這時候進行伏貼治療可以借助外界的陽氣起到最好的調理功效。
2023年三伏天時間表
2023年初伏: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2023年中伏: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2023年末伏: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
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歷“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三伏天果然火力十足,南方大部地區的高溫天氣已連續“坐莊”多日。
自古以來長沙人就有三伏天興吃路邊荊老姜煨雞的習慣,長沙有“火爐”之稱,三面環山,北面臨水,氣候濕潤,而古人認為公雞有去濕的作用,這便形成了民間頭伏吃雞的習慣,也因此留下“頭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的民諺。
三伏天為什么那么熱?
“三伏天”的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這是因為,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長,白天時間長,陽光照射的時間也長,地表吸收的熱量遠大于支出,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熱量增加,溫度持續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間地表熱量的積累達到高峰。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