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節氣的寓意和傳統
今日大暑節氣的寓意和傳統是什么?大暑節氣美食有哪些我們可以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今日大暑節氣的寓意和傳統,歡迎大家的分享收藏喲!
今日大暑節氣的寓意和傳統
大暑寓意
大暑前后氣溫高本是氣候正常的表現,因為較高的氣溫有利于大春作物揚花灌漿,但是氣溫過高,農作物生長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結實率明顯下降。盆地西部入伏后,光、熱、水都處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為促進,形成對大春作物生長的良好氣候條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澇。
盆地東部這時高溫長照卻往往與少雨相伴出現,不僅會限制光熱優勢的發揮,還會加劇伏旱對大春作物的不利影響,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還應該根據盆地東部的氣候特點,改進作物栽培措施,立足于“早”,以趨利避害。
燠熱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開的季節,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氣愈熱香愈濃郁,給人潔凈芬芳的享受。高潔的荷花,不畏烈日驟雨,晨開暮斂,詩人贊美它“映日荷花別樣紅”,生機勃勃的盛夏,正孕育著豐收。
大暑傳統
大暑習俗
盡管大暑是一年中農業活動較為繁重的時節,“講究”的中國人還是不忘在每年的這個日子里,忙里偷閑,舉行各種民俗活動,在火熱的夏季中寄寓對生活的美好希望。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
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里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每個涼亭里都有專人全天煮茶,保證供應。
曬伏姜
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于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后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燒伏香
燒伏香是說大暑這天要去廟里祈禱風調雨順,求雨消暑。
斗蟋蟀
大暑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中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余飯后有以斗蟋蟀為樂的風俗。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臺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大暑節氣的民俗也體現在吃的方面,這一時節的民間飲食習俗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吃涼性食物消暑;還有一種是在大暑時節吃熱性食物。
魯南地區“喝暑羊”
山東南部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福建莆田吃荔枝
在大暑節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在大暑節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禮品。
廣東地區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
臺灣地區吃鳳梨
大暑期間,我國臺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
大暑節氣美食
1.吃伏面
都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炒雞蛋。”伏日吃面,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在北方,大暑到了吃面去,大暑、二伏宜吃面。
入伏后,正是麥子豐收的季節,用新小麥做成的面食富含糖類、B族維生素、多種礦物質等,夏季炎熱排汗多,可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熱量。伏天吃面也可以增進食欲。
面條的吃法也多,拌面、炸醬面、打鹵面、涼面等。
2.吃伏羊
民間歷來有伏天吃“伏羊”的習俗,吃“伏羊”屬于“三伏補”的一種。
高溫的三伏天吹空調、風扇易使體內寒氣過重,如果體內固有寒氣,三伏天吃羊肉散寒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羊肉這種溫補食材能溫陽散寒。羊肉熱量低,脂肪少且蛋白質含量較高,每100g羊肉蛋白質含量20.5g。夏季吃熱性羊肉,伴以蔥、姜、蒜、花椒等熱性作料,能刺激人體大量排汗。
在我國的魯西北、江蘇徐州、上海等地都有伏天吃羊肉的習慣。在山東,不少地區有大暑當日“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如棗莊市。
3.吃鴨肉
俗話說“大暑老鴨勝補藥”,因為鴨子屬于水禽,是涼性的食材,在熱天里多吃它,有滋陰潤喉、祛濕解暑的功效。鴨肉營養價值高,鴨肉每100克鴨肉含蛋白質16.5克、脂肪7.5克、鈣11毫克、磷1.45毫克、鐵4.1毫克、維生素B2 0.15毫克……屬于優質的高蛋白低脂肪肉食。
夏季吃鴨,安徽亳州茯苓八寶鴨,調節脾胃開胃口,清熱解暑又祛濕。茯苓,有助于健脾祛濕、清熱解暑。贛州酸酒鴨,用指天椒、米醋一起與鴨子烹調,酸辣爽口,開胃解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嗎?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大暑期間氣溫很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暑節氣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時間在每年的七月底,大暑節氣的到來表示天氣炎熱至極,并且正值三伏天中的中伏前后,天氣濕熱要做好防暑降溫。
大暑是2023的幾月幾日?
2023年大暑是農歷六月初六,陽歷7月23日,星期日。
大暑介紹簡介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這時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臺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
“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熱的節氣,“濕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