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6月CPI出爐(2023)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標,CPI指標代表的是該國家居民的消費水平。近日,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了31省份2023年6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CPI),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31省6月CPI出爐
日前,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了31省份2023年6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CPI)。中新經緯梳理發(fā)現(xiàn),6月,17省份CPI同比下降。其中,吉林、山西、貴州和河南等4省份物價連續(xù)三個月回落。
17省份CPI同比下降
貴州等4地“三連降”
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6月,全國CPI環(huán)比下降0.2%,同比持平。CPI同比增速繼續(xù)低于市場預期,并創(chuàng)2021年3月以來新低。
中新經緯梳理發(fā)現(xiàn),31省份6月CPI同比“跌多漲少”。其中12省份同比上漲,17省份同比下降,漲跌省份較上月分別減少10個和增加8個。從漲幅來看,僅3省份漲幅擴大(其中上海由跌轉漲),上月則有16省份;24省份漲幅回落(或降幅擴大),上月為13省份。
具體來看,河北、內蒙古、陜西、甘肅、江蘇、寧夏、北京、黑龍江、上海、安徽、山東、新疆等12省份漲幅高于全國水平,且均處于“0時代”;四川、青海漲幅與全國水平持平;浙江、河南、湖南、云南、天津、山西、重慶、遼寧、江西、海南、福建、湖北、廣東、西藏、吉林、貴州、廣西等17省份漲幅低于全國水平,同比下降省份數(shù)較上月增加8個,其中吉林、山西、貴州和河南等4省份連續(xù)三個月回落。
另外,從增減幅來看,上海增幅最大為1.5個百分點;海南、廣東降幅最大,均為0.7個百分點。
華西證券宏觀研究團隊分析稱,6月CPI同比漲幅低于市場預期原因有三:一是上年基數(shù)走高,二是豬肉價格降幅進一步擴大,三是工業(yè)消費品價格降幅同樣有所擴大。
未來CPI怎么走?
展望下階段物價走勢,機構普遍預計短期仍處于低位。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等分析稱,受高溫天氣影響,食品中鮮菜供應受損,但肉類需求下降,預計高溫對食品抬升作用相對有限。非食品中,線下服務供給和需求將同時下降,但線上部分服務或存在供需矛盾,快遞、外賣等服務價格面臨上升。預計高溫天氣對CPI有小幅支撐作用,但效果有限,7月CPI有可能下探至負區(qū)間。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認為,7月CPI同比有可能進入負值區(qū)間,估計在-0.3%左右。
王青進一步表示,這并不意味著下半年CPI面臨較大的通縮風險。預計三季度促消費政策將進一步發(fā)力,居民消費修復勢頭趨于加快,核心CPI同比會穩(wěn)中有升;進入四季度,伴隨高基數(shù)效應退去,整體CPI同比也將穩(wěn)定恢復正增長,年底CPI同比仍有望達到2.0%左右的常態(tài)水平。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表示,受翹尾因素和豬肉價格磨底影響,預計CPI同比將保持階段性低位至7月。三季度中后期,CPI有望隨著暑期、中秋、國慶等消費旺季來臨而逐漸抬升。下階段,豬肉價格企穩(wěn)、極端天氣、節(jié)假日效應及餐飲市場需求旺盛或使食品價格走勢強于季節(jié)性水平。隨著消費場景和消費需求持續(xù)恢復,下半年核心CPI有望運行在復蘇軌道。
什么是
CPI?CPI是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Consumer Price Index)的簡稱,是選取一籃子消費品和勞務,以他們在消費者支出中的比重為權數(shù)來衡量的市場價格變動率,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與生產者物價指數(shù)PPI一樣,是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CPI指數(shù)的作用是什么
其實CPI指數(shù)是為了了解全國各地價格變動的基本情況,分析研究價格變動社會經濟和居民生活的影響,還要滿足各級政府制定政策和計劃、進行宏觀調控的需要。
CPI指數(shù)的指標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有啟示性的,需要慎重的把握,如果公布了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CPI)上升,表示貨幣率不錯,要是過高的話就不太樂觀了;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CPI)下跌,就反映出經濟在衰退,會對貨幣的走勢造成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