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登月計劃初步方案曝光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初步方案曝光!大家有什么想要知道的嗎?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中國載人登月計劃初步方案曝光_2030年前實現登陸月球,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初步方案曝光_2030年前實現登陸月球
“我國計劃于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陸月球開展科學探索,隨后將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試驗站,開展系統、連續的月球探測和相關技術試驗驗證。”今天,第九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在武漢開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張海聯在論壇上介紹了中國載人登月初步方案。
張海聯分析了載人月球探測歷程、發展基礎和面臨的技術挑戰,介紹了我國載人月球探測發展步驟。他說,中國載人月球探測發展將分三步走,第一步完成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第二步為登月階段,計劃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陸月球,第三步是月球科考與開發階段,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試驗站,開展系統連續的月球探測和相關技術試驗驗證。
阿波羅登月計劃
阿波羅計劃(Projec Apollo),又稱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從事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美國于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組織實施的載人登月工程,稱為“阿波羅”計劃,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登月工程開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在登月工程高峰時期,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阿波羅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計劃中也有過幾次嚴重的危機,包括阿波羅1號測試時的大火造成維吉爾·格里森、愛德華·懷特、羅杰·查菲的死亡;阿波羅13號的氧氣罐爆炸以及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返回大氣層時排放的有毒氣體都幾乎使執行任務的宇航員喪命。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現已逝世)、巴茲.奧爾德林、邁克爾·柯林斯駕駛著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跨過38萬公里的征程,承載著全人類的夢想踏上了月球表面。這確實是一個人的小小一步,但是整個人類邁出的偉大一步,他們見證了從地球到月球夢想的實現,這一步跨過了5000年的時光。
第一個登月的人是誰?
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 ,1930年8月5日-2012年8月25日),美國宇航員、試飛員、海軍飛行員以及大學教授。
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服役時,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7月21日時成為了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宇航員,也是第一個在地球外星體上留下腳印的人類成員,而其搭檔巴茲·奧爾德林也成為了第二位登上月球后安全返回的人,兩人在月球表面停留了兩個半小時。阿姆斯特朗的首次太空任務是雙子星座8號,在這次任務中,他和大衛·斯科特執行了歷史上第一次軌道對接。
1969年7月,阿姆斯特朗在執行他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太空任務阿波羅11號時,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
2012年8月25日,因心臟搭橋手術后的并發癥逝世,享年82歲。
中國首次登月的意義?
中國是全球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陸。月球背面登錄因為在視覺的死角,比月球正面登錄的技術難度要高出很多。按美國的說法:在快速推進的月球探索計劃中,中國再次站到了創造歷史的門檻上。
月球目前很多資料都是美國、前蘇聯這幾個國家披露出來的,更多的資料是秘密,未被公開,而背面有很多謎團,目前所公開的資料很少。
但月球的意義很大,不管是戰略位置(天基武器)、能源(氦3)、科學研究、未來發展(殖民前摸底)等,收集的資料是越多越好。而這一次,月球背面首次登錄的意義就顯得很重要的,畢竟首次。
萬一久遠的未來有了領土爭端,月球背面好歹還有個“自古以來”的說法。
登月計劃其它歷史信息
據《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12月21日報道,在快速推進的月球探索計劃中,中國再次站到了創造歷史的門檻上。
報道稱,自2007年以來,中國已經進行了三次探月任務,其中一次使用了該國首個機器人著陸器和月球車。中國這一最新的月球探險始于2018年12月8日凌晨,一枚攜帶嫦娥四號探測器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從位于中國西南部四川省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由著陸器和月球車組成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的目標是月球背面,即月球永遠背對地球的那個半球。
此前還從來沒有航天器在那里實現過軟著陸,不過1962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徘徊者4號探測器曾在月球背面墜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