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射病和中暑的區別
熱射病和中暑的區別是什么呢?看到了就快快收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吧!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熱射病和中暑的區別點擊即看,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熱射病和中暑的區別點擊即看
一般情況下,熱射病與中暑的區別主要表現在范圍不同、嚴重程度不同、癥狀不同等。具體分析如下:
中暑一般是長期處于高溫環境中,導致暑熱入侵人體引起的。熱射病通常是指急性重度中暑,是普通中暑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種疾病,因而中暑包含的范圍更廣。而且中暑的身體不適感一般比較輕,可以通過服用午時茶顆粒、藿香正氣水等藥物就能夠及時緩解,通常對人體危害比較小。但熱射病通常比較嚴重,可能會導致身體各項器官損傷,對人體危害比較大。另外,中暑的癥狀一般包括頭暈、頭痛、多汗等,熱射病的癥狀通常包括高熱、意識不清、抽搐等。建議如果發生中暑要及時治療,多補充水分,有助于體溫降低。還可以多攝入綠豆湯、西瓜等具有清熱解暑功效的食物,有利于緩解中暑癥狀,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發展為熱射病。
熱射病人體能夠忍耐多高溫度?
人體能夠忍耐的環境溫度是有一個極限的:大約116℃,這是人體置身其間仍能維持呼吸的溫度。人體在71℃環境中,能堅持整整1個小時;在82℃時,能堅持49分鐘;在93℃時,能堅持33分鐘;在104℃時,則僅僅能堅持26分鐘。但是,據有關文獻記載,人體能忍受的極限溫度似乎還要高一些。
但是這是玩極限挑戰的人才能忍受的,對于一般人來說,據測量,人體皮膚溫度大約是32℃。所以如果溫度高于32℃,空氣就會對人體發生加熱作用,使人產生熱的感覺,于是人體就通過出汗散熱來維持熱量平衡,以降低體溫。根據世界各國的實驗,夏季,人們感到最舒適的氣溫是19—24℃,當環境溫度超過舒適溫度的上限時,人們便感到熱,若超過37℃時就感到酷熱,一般來說,人們能夠忍受的溫度上限是52℃。
熱射病到底有多要命?
熱射病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在中暑的分級中就是重癥中暑。因為持續悶熱會使人的皮膚散熱功能下降,而且陽光中的紅外線可穿透皮膚直達肌內,此時熱量積聚在臟器及肌肉組織,引起皮膚干燥,肌肉溫度升高,導致汗出不來,繼而影響全身各器官組織的功能,患者會出現局部肌肉痙攣、高熱、無汗、昏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等現象,是中暑最嚴重的一種類型。在高溫條件下進行體力活動或非體力活動都可能引發這種嚴重中暑。如得不到及時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達40%~50%。
遇到高溫天氣,就要注意降溫。如高溫下發生有人昏迷的現象,或者高燒持續不下,要馬上送至醫院進行液體復蘇治療,千萬不可以為是普通中暑而小視,耽誤治療時間。
熱射病的典型臨床表現
常見癥狀:高熱、高血壓、呼吸衰竭、精神障礙、熱衰竭、出汗異常、淚液、唾液及汗液分泌減少或消失、持續性發熱、全身衰竭、熱痙攣
熱射病是一種致命性急癥,以高溫和意識障礙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頭痛、眩暈和乏力。早期受影響的器官依次為腦、肝、腎和心臟。根據發病時患者所處的狀態和發病機制,臨床上分為兩種類型:勞力性和非勞力性(或典型性)熱射病。勞力性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內源性產熱過多;非勞力性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引起散熱減少。
勞力型熱射病是什么
多在高溫、濕度大和無風天氣進行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體育運動時發病。患者多為平素健康的年輕人,在從事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數小時后發病,約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達160~180次/分鐘,脈壓增大。此種患者可發生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肝衰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