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節氣的寓意是什么
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立秋節氣的寓意是什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立秋節氣的寓意,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立秋的寓意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時間在農歷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歷8月7-9日之間)。“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代表的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此時中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后秋天到了嗎?
很多人認為,立秋節氣到了,秋天就來了。
在古代也確實是這樣認為的,立秋是秋天的開始,立冬到了冬天也到了。
但是在今天則不同了,對于秋天到來,一般是當地連續五天的平均氣溫低于22℃才算入秋了。
并且因為各地的氣候情況不同,一般大部分地區立秋以后都還是酷暑,因為立秋以后還有一伏。
每個省份真正入秋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最早入秋的是黑龍江,而海南入秋則已經到新年了。
立秋會下雨嗎?立秋下雨好不好?
這個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說法。
首先立秋節氣不一定會下雨,有些地方下雨,有些地方不會下雨。而且立秋下雨確實對農作物有利,因為“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
這個時候秋收作物正是需要雨水的時候,下雨對它們生長有利,后面才會大豐收。可是在有些地方,卻期待立秋天晴,因為“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
認為立秋下雨了,后面的冬季雨水少,可能干旱。并且立秋這天是晴天,后面風調雨順,農民耕種才能不誤農時。
立秋是啥意思?
在《歷書》中記載:“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
因此立秋的意思是說,到了這個季節,陽氣漸收、而陰氣漸長,它是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節點。
同時谷類作物也開始逐漸成熟了。“立”就是開始的意思,而“秋”則是莊稼快要成熟的意思。
立秋有三候
在二十四節氣中,每一個節氣都有15天,而又各自可以細分為三候,也就是每隔5天為一候。
其中立秋三候是: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它的意思是說,到了立秋節氣以后,很快就能感受到所吹來的風帶有涼意了,尤其是在早晚如果下雨了。
緊接著就是在早上的大地上會見到霧氣產生了。
之后寒蟬也因為感受到了陰氣的上升,而開始激烈地鳴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