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人體變化特點
三伏天的人體變化特點都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三伏天的人體變化特點速覽,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三伏天的人體變化特點速覽
夏季出汗多耗氣傷陰:汗乃津液在陽氣蒸騰氣化作用下,從玄府(汗孔)排出體外的液體。故《素問·陰陽別論》說:“陽加于陰謂之汗”。由于汗為津液所化,而津血同源,且津液為血的重要組成部分,故有“血汗同源”之說。而全身之血歸心所主,“心主血,汗者血之余”(《類經》)。
出汗多,心陰不足,心火旺盛,表現出心煩不安、煩躁易怒、失眠、健忘等癥。出汗過多,不僅容易耗津傷血,而且也能傷及陽氣,導致氣血兩傷、心失所養,出現心慌、氣短、失眠、神疲乏力、煩渴、尿少等癥狀。
三伏天天氣炎熱,人的活動量明顯減少。其實在三伏天,濕氣重的人群在醫師指導下適當運動,通過大量的排汗,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有助于濕氣的排出。
三伏老年人的養生方法
堅持用溫水泡腳:溫水泡腳不僅有助于睡眠,還有助于疏通身體的經絡,健脾除濕。
刮痧、拔罐:刮痧、拔罐也是常用的去濕氣寒氣的方法。
三伏天是指哪三伏?
三伏天指的是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三伏天的日期是由干支歷的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入伏”后,全國多地將會進入持續高溫模式。
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
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三伏天熱度降溫重要性
進入小暑后就意味著正式進入夏季,桑拿天”也將頻繁出現,熱浪襲人,酷暑難耐,除中暑外,各類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比如心腦血管疾病、心衰等。全球每年因心腦血管病死亡約1700萬人,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的常見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率和發病率的主要原因,高溫和低溫是已知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危險因素。全而球氣候變化正在增加這種極端溫度的持續時間和強度,極端溫度又是導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發病率的既定危險因素。
三伏養生扶陽去火
夏令三伏,陽氣旺盛,此時人體為了順應天時處于"陽盛于外而虛于內"的境地,汗液增多,暑氣逼人,常常導致人體陽氣宣發太過而出現體內陽氣匱乏的夏令體質特征,此時如果因為防暑降溫而過度貪涼易致內寒過甚,以至于體內陽氣更衰。
另外,夏季暑濕對脾非常不利,所以夏季應適當多吃一些味甘、酸宜脾的食物,如山藥、薏米、菠蘿、西瓜等;炎熱的天氣還容易導致人火氣上升,表現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選擇有綠豆、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食物;同時,牛奶營養全,可以溫脾、補水、滋陰,也是夏季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