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至結束
2023兔年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至結束呢?三伏天開始時間很重要,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3兔年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至結束,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2023兔年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至結束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是哪三伏
三伏天指的是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三伏天的日期是由干支歷的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入伏”后,全國多地將會進入持續高溫模式。
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
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三伏天的日期計算方法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歷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后,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個庚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進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個庚日,但是還沒過立秋,再過十天(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有時是二十天),是最熱的。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入伏: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三伏天針灸的意義
故很多現代的女性朋友很多婦科病都來自于對腹部和腰部的不重視,尤其是露臍裝與低腰褲最為害人。很多愛美的女孩子可能不知道,腹部的“肚臍”和對面的“命門穴”是必須層層掩護的地方。
這兩個部位如果平時不加以保護,時常露在外面受風著涼,直接的后果就是:月經不調、痛經、子宮肌瘤栓塞、巧克力囊腫、不孕、不育、內分泌失調的產生。
所以“男不能露背、女不能露腹”的古訓是一定要記住的。這也是為什么古代女子多有肚兜對腹部進行保護的原因,肚臍是先天胎兒在母體接受營養和精氣的唯一通道,出生后就被阻斷了,但是其非凡的意義還是在傳統醫學中有著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般來說,做肚臍的溫和灸需要20~30分鐘的時間。如果只是單純地保健,就不用連著灸10天,隔三五天再灸10天,只要能堅持一個月灸一次就可以了。
上面介紹的是艾條灸,下面再來介紹一下肚臍的艾炷灸法。做神闕穴的艾炷灸,只能做隔物灸,最常做的就是隔鹽灸。首先把鹽放在肚臍里,然后再把艾炷點燃后放在鹽上面進行艾灸。
三伏天去濕氣最好的方法
三伏排濕法可多飲綠豆湯、紅豆薏仁湯,有助排濕解毒。此外,可適當鍛煉,如瑜伽,慢跑等,避免在高溫環境下鍛煉,晚飯后可適當鍛煉。注重飲食結構,少吃辛辣油膩食品,多吃山藥,茯苓,冬瓜等食物,也可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