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第一天吃什么利于健康
三伏第一天吃什么利于健康呢?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三伏第一天吃什么利于健康速看!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三伏第一天吃什么利于健康速看!
三伏第一天吃姜比較好,具有一定的散寒出汗,止咳化痰的功效,一般選擇紅糖姜茶水代替生姜,也可以喝綠豆湯或者綠茶具有一定的親屬解毒作用,另外也能夠達到止咳的功效,幫助補充因出汗比較多引起的脫水情況。夏天吃苦瓜也是比較好的,具有一定的清熱去火作用。夏天室外的溫度比較高,避免出現中暑的情況。
三伏天的古代典故
東漢歷史學家班固編撰的《漢書》中也記載說:“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除了民間,宮廷也同樣有伏日賜肉的宮俗。《漢書》中的《東方朔傳》就記載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年的三伏天,漢武帝賜肉與眾人。眾人到了,可奉詔主肉的官員卻遲遲不到。等了好久后,東方朔就拔出劍來,自己上前割了一塊肉,對大家說:“三伏天肉容易壞,大家快割了拿回去吧!”說完,自己捧著肉回家去了。
主肉的官員得知后,便上奏了武帝。第二天早朝時,漢武帝問東方朔:“昨天賜肉,你為什么不等奉詔主肉的官員到來,就擅自割肉回家呢?”東方朔脫下官帽,謝罪說:“臣罪該萬死。”武帝說:“那你就先說說自己的罪過吧。”東方朔拜了拜,站起來,說:“東方朔啊東方朔啊,你受賜不受詔,為何如此無禮?你拔劍去割肉,為何如此魯莽?你只割了一小塊,為何如此廉儉?你拿著肉回家獻給妻兒,為何又如此仁愛?”漢武帝聽了笑起來,說:“我要你批評自己,你卻表揚起來了!”隨后,又對他作了些賞賜,讓他回家交給妻子。
三伏天洗浴的文化
伏天出汗較其他時節要多,洗浴亦是情理之中。“初伏,浴于河,謂之‘洗百病’。”“六月六日,童叟浴于屈產泉,末伏乃止,謂之洗百病。”“初伏洗頭去風,以杏仁炒麥子,食數粒,一年不頭病、心無嘔。”這里所謂的“洗百病”是上古祓禊風俗之承襲。
除了人于伏日進行洗浴外,對動物也要進行洗浴,特別是六月六日。明清時,皇宮中例于三伏日為畜養之象洗浴,屆時遣官以鼓樂引導,監浴。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三伏日洗象,錦衣衛官以旗鼓迎象出順承門,浴響閘。象次第入于河也,則蒼山之頹也,額耳昂回,鼻舒糾吸噓出水面,矯矯有蛟龍之勢。象奴挽索據脊。時時出沒其髻。觀時兩岸各萬眾。”
三伏天注意空調病
,如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很多都有空調,空間過于密閉,而且氣溫與室外的高溫反差很大。楊教授指出,人們頻繁在室外的高溫環境和室內的低溫環境中往返,機體忽熱忽冷調節不過來,就很容易患上暑濕感冒。大熱天人們在室外行走時,皮膚上的汗腺大開,突然進入到十幾二十攝氏度的空調環境中,這時體內的暑熱還沒來得及排完,寒氣就突然襲來,很容易出現各種不適和病癥。另外,過于貪戀冰冷食物會引起的腸胃不適,長期吹電風扇、洗冷水澡來降溫,都易引發暑濕感冒和各種毛病。這些都是暑濕引起的健康問題,也是不同程度中暑的表現。
三伏天藿香正氣液最適用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曝曬中暑已經大大減少,然而吹空調,吹電風扇,吃冷飲等人工過度降溫方式,導致暑、寒、濕等多種邪氣傷人,出現暑熱頭暈、熱傷風、腸胃不適等多種疾病的人卻越來越多。從中醫來講,這些人群多是“內濕外熱”的病理癥狀,所以用傳統的藿香正氣制劑如太極藿香正氣液來解暑,就再合適不過了。太極藿香正氣液是運用藿香、厚樸等具備揮發、升騰作用的藥物,通過中藥芳香療法,把人體中暑后“內濕外熱”的封閉病理體系打開,揮散掉體內的濕氣、抵御體外的熱氣,這樣五臟六腑的運行功能就能恢復正常,人體就可正常排汗了,中暑癥狀也就很快消失。需要提醒的是,藿香劑型很多,液體制劑液起效最快,對治療暑熱疾病更合適。而且“液”不含有酒精,對人群沒有限制,男女老幼皆宜,開車也不會酒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