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屬于不可抗力因素嗎
暴雨提供了水力發電的機會,通過降雨形成的水流可以驅動水輪發電機,產生清潔能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暴雨屬于不可抗力因素嗎,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暴雨屬于不可抗力因素嗎
有相關規定,暴雨必須達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認定為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有三個要素: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一般指地震、泥石流、戰爭、瘟疫等。暴雨通常不屬于不可抗力。因為暴雨只符合“不能避免”的標準,不一定符合“不能預見”和“不能克服”的標準。比如你和開發商簽定了一個合同,要一年后交房。在這一年之內,如果是南方的話,肯定會有好幾場暴雨,開發商自己得把暴雨的影響考慮進去,這就叫“可以預見”;還有,并不是暴雨就一定影響工期,至少室內的工程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吧,這就叫“可以克服”。
所謂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訂立時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包括自然災害、如臺風、地震、洪水、冰雹;政府行為,如征收、征用;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三方面。
重慶遭暴雨襲擊小車雨中"乘風破浪"
重慶市氣象臺2023年7月21日6時45分發布強降水警報,預計未來2小時內合川區、銅梁區、永川區、江津區、綦江區、南川區、長壽區、涪陵區將出現小時雨強30毫米以上短時強降水;渝中區、沙坪壩區、大渡口區、江北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渝北區、北碚區、巴南區、璧山區將出現小時雨強50毫米以上短時強降水,局部伴有雷電、雷雨大風,請注意防范。
長江流域形成暴雨的原因是什么
要想了解長江流域形成暴雨的原因,就應該先了解鋒與天氣。水平方向上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分布比較均一的大范圍空氣,叫做氣團。當冷暖兩種性質不同的氣團在移動過程中相遇時,他們之間就會出現一個傾斜的交界面,稱之為鋒面。
暖氣團由于其密度較小,會沿鋒面向上爬升,高度增加,溫度降低,水汽凝結成云。如果暖氣團中含有大量的水汽,那么可能會帶來降水。根據冷暖氣團所占的主次地位不同,可將鋒分為:冷鋒、暖鋒和準靜止鋒。準靜止鋒就是指冷暖氣團勢力相當,使鋒面來回擺動的鋒。
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屬于常見天氣系統中的“準靜止鋒”。準靜止鋒的形成需在特定時間和特定地點方可形成,以保證冷暖氣團勢力相當。這種特定時間——6月前后(不冷不熱的時間),特定地點——長江中下游地區(不南不北的地點)恰好促成了冷暖氣團勢力的相當,在該地區形成了長達近1個月左右的降水天氣。
每年的三四月份,西北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開始形成,并促使太平洋的暖濕空氣和西南季風帶來的暖濕氣流自南向北影響我國。今年六月份以來,大氣異常,不斷增強的暖濕空氣與北方冷空氣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相遇,形成準靜止鋒。
中國暴雨多發的城市有哪些
暴雨的發生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它可以緩解某些地方出現的旱情,而弊在于連續的暴雨不僅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及出行,且還導致了一些地區發生了山體滑坡、泥石流及洪澇等自然災害。那么中國暴雨多發的城市有哪些?
我國是個多暴雨的國家,除西北個別省、區外,幾乎都有暴雨出現。由于受季風、地形等影響,我國暴雨的地域性和時間性特征十分不明顯。總體而言,南方多而北方少,東南沿海多而西北內陸少;夏季多而冬季少,主要出現在夏季風活躍的下半年里。
冬季暴雨局限在華南沿海,4~6月間,華南地區暴雨頻頻發生。6~7月間,長江中下游常有持續性暴雨出現,歷時長、面積廣、暴雨量也大。7~8月是北方各省的主要暴雨季節,暴雨強度很大。8~10月雨帶又逐漸南撤。夏秋之后,東海和南海臺風暴雨十分活躍,且雨量大。
暴雨集中的地帶主要有兩條:一條是遼東半島——山東半島——東南沿海;另一條是大興安嶺——太行山——武夷山東麓。此外,陰山、秦嶺、南嶺等山脈的南麓也是暴雨的多發地區。
為什么會有暴風雨天氣
暴風雨形成的過程是相當復雜的,一般從宏觀物理條件來說,產生暴風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構的不穩定。大中小各種尺度的天氣系統和下墊面特別是地形的有利組合可產生較大的暴風雨。引起中國大范圍暴風雨的天氣系統主要有鋒、氣旋、切變線、低渦、槽、臺風、東風波和熱帶輻合帶等。此外,在干旱與半干旱的局部地區熱力性雷陣雨也可造成短歷時、小面積的特大暴風雨。
暴風雨常常是從積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積雨云的條件是大氣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強烈的上升運動,把水汽迅速向上輸送,云內的水滴受上升運動的影響不斷增大,直到上升氣流托不住時,就急劇地降落到地面。
另外,地形對暴風雨形成和雨量大小也有影響。例如,由于山脈的存在,在迎風坡迫使氣流上升,從而垂直運動加大,暴風雨增大;而在山脈背風坡,氣流下沉,雨量大大減小,有的背風坡的雨量僅是迎風坡的1/10。在1963年8月上旬,從南海有一股濕空氣輸送到華北,這股氣流恰與太行山相交,受山脈抬升作用的影響,導致沿太行山東側出現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暴風雨。山谷的狹管作用也能使暴風雨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