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發現黑洞存在射電脈搏
我國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合作團隊近期利用“中國天眼”,對著名微類星體GRS 1915+105開展了高時間精度的長期觀測,發現該星體的黑洞存在微弱的射電“脈搏”,周期約為0.2秒。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中國天眼發現黑洞存在射電脈搏,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天眼發現黑洞存在射電脈搏
北京時間27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表了中國天眼FAST發現的最新成果。武漢大學天文學系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聯合領導的國際合作研究論文《微類星體中的亞秒級周期射電振蕩》,揭示了黑洞噴流的復雜動力學特性。
為了揭開微類星體的相對論性噴流的神秘面紗,2020年至2022年,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利用FAST對GRS1915+105微類星體首次開展高時間精度的射電連續譜光變和偏振監測。利用FAST高采樣和探測靈敏度優勢,在2021年1月和2022年6月的兩次觀測均發現黑洞存在微弱的射電脈搏,脈搏周期約為0.2秒。這個脈搏周期不穩定,而且大部分時間無法探測,因此稱之為準周期振蕩。
這是國際上首次觀測到微類星體中亞秒級的低頻射電準周期振蕩的現象,并揭示黑洞系統的該準周期振蕩現象與相對論性噴流直接相關。
中國天眼介紹
中國天眼,位于貴州省的大方縣,直徑500米。由國家科技部于2011年耗資11.5億元修建完成,2016年9月25日正式啟用,被譽為“中國科學界的世紀工程”。中國天眼的靈敏程度是非常高的,是世界第二大望遠鏡的2.5倍,建設完成之后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20世紀90年代,中國老一輩科學家在美國參觀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已故天文學家南仁東當時受到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啟發,萌生了要建造中國自己大型射電望遠鏡的構想。
當時提出建設中國天眼的想法以后,很多人都認為是非常超前的,畢竟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看起來是很難實現的。科學家認為中國急需先進的天文設備,建造屬于中國的射電望遠鏡,盡管存在很多難以解決的困難,可是能夠建設這樣的望遠鏡,會讓中國的天文學領先于世界,無疑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天眼的建設過程中遇到了種種困難,在團隊的努力之下,他們最終克服了困難,完成了天眼的建設。
中國天眼都發現過什么東西?
中國天眼已經發現了超過50顆優質脈沖星候選體,在這其中有44顆已經確定為被人類首次發現。中國天眼曾經還發現過來自外太空的信號,該設備每天都能夠穩定的將太空信號安全快速的傳送到觀測網站中,相關研究人員能夠從這些信號中提取相關數據,并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從中甚至能夠捕獲到浩瀚宇宙中的蛛絲馬跡。還發現過中子星,發現過超新星遺跡,發現過黑洞。
中國天眼的主要用途是用來觀測太空中的數據,以便人類尋找外星文明。中國天眼曾經接收到來自遙遠的30億光年以外的信號,這些信號都側面說明了該設備本身的研究意義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天眼從一開始立項之初,科研人員就意識到了建設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尤其是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本身天文學方面就落后于世界,他們經過反復的論證之后,認為天眼的修建還是很有必要的。
經過科研人員的研究和探索之后,他們解決了鋼索結構精度不高的問題,成功研發了世界上精度最高的索網結構。直到中國天眼的竣工完成,才讓中國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的實力,看到他們在天文學方面取得的進步,借助天眼的研究和發現,了解了宇宙深處的秘密,實現探索宇宙的夢想。
中國天眼的用途和意義
一、天文學研究
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是長途距離探測太空和宇宙的高級技術。在天文學領域,射電望遠鏡兓,有著開發宇宙學和時空的密度相當重要的信息。這些數據幫助天文學家了解宇宙的物理、天體和結構等方面的情況。射電望遠鏡是最好的工具,它可以通過觀察紅移反應探索新的星系問題,找到暗物質的證據,并探索宇宙大爆炸的起源。
二、宇宙射線和引力波的探測
射電望遠鏡可以用于探測宇宙射線,它由粒子,輻射,太陽風以及太陽系中一系列的相互作用而形成,探測宇宙射線可以了解宇宙的輻射來源,從而幫助天文學家研究宇宙的進化。此外,引力波也是射電望遠鏡可以探測到的事物之一,這對于研究太空時空是非常重要的,闡明引力波的常量和源頭是靠射電望遠鏡。
三、尋找外星人和探究新穎的生命形式
尋找外星人是射電天文學的一個長期目標,射電望遠鏡具有高靈敏度檢測輻射波長范圍廣的特點,根據射電技術掃描大片天區,探測和識別來自外太空的信號,從而尋找可能存在的外星智慧生命。此外,射電望遠鏡還可以幫助研究基于碳的生命同構,這有助于我們理解除了地球之外的生命形式。
四、對太空天氣的監測與預警
射電望遠鏡還可以用于探測太陽風和太陽大爆炸等太空天氣事件的趨勢檢測,從而對地球上的 GPS、電力網等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設施提出預警,防止由此帶來的可能的影響和破壞。
五、實現國際合作和天文交流
中國天眼的建設是中國科學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也是國際科學之間交流和合作的重要通道和平臺。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以及其他科學家可以利用中國天眼這個共享資源,共同清晰舉行太空研究,通過數據共享和交流分享科學成果,提高科學發展水平,推動技術和世界自然科學領域的進步。
“中國天眼”又有新發現
這是國際首次在射電波段觀測到黑洞“脈搏”,有望打開黑洞射電觀測和理論研究的新思路。這一成果由武漢大學天文學系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團隊牽頭完成,相關成果7月27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發現800余顆新脈沖星、發現迄今軌道周期最短脈沖星雙星系統、發現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證據……“中國天眼”進入成果爆發期,憑借其超高靈敏度,為探索更多宇宙奧秘持續作出中國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