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元節鬼節是幾月幾號幾點開始
2023中元節鬼節是幾月幾號幾點開始?2023中元節是幾月幾號?“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孟蘭盆會”。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2023中元節鬼節是幾月幾號幾點開始,只供參考,喜歡的朋友們歡迎分享收藏!
2023中元節鬼節是幾月幾號幾點開始?
2023年中元節時間是8月30日,七月十五,星期三,從8月29日晚上23點就進入了。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
2023中元節是幾月幾號?
2023年中元節具體時間:公歷8月30日,星期三,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中元節有什么禁忌和規矩?
中元節重要習俗
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
民間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飯,直到送回為止。送回時,燒錢紙封包。
放河燈
河燈一般就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鬼月”的民俗禁忌
中元節禁忌
農歷七月俗稱“鬼月”,鬼節當天是陰氣最重的一天。民間也流傳著很多關于中元節的禁忌,日常家居生活中,大家千萬別觸犯。
忌半夜晾衣服
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忌披頭散發睡覺
鬼月,到處都是在外游蕩的孤魂野鬼,如果披頭散發,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硬要叫你起來聊天。
夜游
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游,更加不要去偏遠或者人少的地方,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忌半夜慶生
還是改到白天慶祝比較好。
忌說“鬼”字
在中元普渡時,最好謹言慎行,除了忌說「鬼」字之外,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說話,小心鬼魂就在你身邊!
中元節有什么風俗?
1、祭祖
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也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習俗。古時,這種禮俗很盛,甚至到今日,也有不少人在中元節這一天去祭祖。
祭祖時,或將祖先遺象供在祠堂,由家人同去祠堂進行祭祖禮儀。或是焚香、點燭、燒元寶、放串炮,全家人依輩分、年齡的秩序拜祖先。
因為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有不同。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靈,燒三炷香,叩拜后,祈求豐收。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有祭祖儀式。
2、放河燈
放河燈(也常寫為放“荷燈”),是華夏民族傳統習俗,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
夜幕降臨,人們將一盞盞河燈點亮置放河中或湖中,讓其順水漂流,以此祭奠先人,寄托對親人的緬懷之情,表達對幸福、平安的祈求,希望隨著長流水,祛除疾病災禍,子孫幸福安康。
河燈一般用廢舊的彩紙、煙盒、紙杯制成,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便可隨水漂流。
中元節
3、焚紙錠
燒紙錢,放鞭炮,可以說在中元節這一天是極為常見的了。人們相信,紙錢就是死者另一個世界里的錢,多燒一些紙錢,死者在那個世界里才會有錢用。這是一種對死者的悼念。但卻也是一種極容易引起火災的行為。所以一定要在安全的地方焚紙錠。
舊時的悼念之情我們可以延續,但,在現在的新時代里,我們還是要以文明的方式去祭祖。帶上一束鮮花,給逝者留下一縷芳香,也為我們的安全、綠色多了一些保護。
4、放天燈
”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所發明。因其被困陽平時,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只有依靠孔會飄浮的紙燈籠,求救脫險。于是后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天燈又被稱為“祈福燈”或“平安燈”。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愿,象征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很多地區還有放孔明燈的習俗。祈求上天保佑來年的日子幸福美滿,生活蒸蒸日上。
5、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后,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中元節有什么傳說?
鬼節源于目蓮救母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饑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為說盂蘭盆經,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后,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蓮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
目蓮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蓮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蓮于農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于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
盂蘭盆是印度梵語“倒懸”的意思,本來這個節日與中國的中元沒有關系,但剛好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也在這一天,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匯報。
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勾勾畫畫,赦罪免刑。
“中元普渡”是目前民間最重要的節慶之一。民間俗稱農歷七月為“鬼月”,相傳陰司地府于七月初一這一天“開啟鬼門”,讓孤魂野鬼重返陽世享受奉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關鬼門”。因此,農歷七月是諸事不宜、禁忌最多的月分。農歷七月十五日舉行的中元普度,是七月份普度祭祀的最高潮,在古代,民間在這一天以剛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
中元節有哪些傳統活動?
1、放天燈
鬼節這天放天燈也有兩個說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運帶走,帶得越遠越好。這時候就很忌諱別人家的天燈落在屬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來,就要重新放飛出去。其二是說,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進入極樂世界,鬼節這天放天燈,是為飛升極樂世界的先人們照亮升天的路。
2、燒街衣
一踏入農歷七月,人們都會于入黑后,帶備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飯在路邊拜祭一番。人們“燒街衣”的目的是讓那些無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3、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燈,尤數黃河里放燈壯觀。
4、祈豐收
中元節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谷豐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著秋收稻谷豐登。
5、做茄餅
民間認為,茄餅可以成為已故祖先前往盂蘭盆會的干糧。每到中元節這天,老南京人家家戶戶做茄餅,也就是把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實,茄餅如今已是一道再尋常不過的家常菜,想吃的話隨時可以做一盤解解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