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節心得體會
元旦節心得體會篇1
人與人的距離可以靠心來拉近,那么心與心的距離又該靠什么來拉近呢?
——寫在前面
老師,學生,兩個不同的代名詞,組成了兩個不同的陣營。你是管理者,我是被管者,于是乎矛盾就在此被激化。你上有政策,我下有對策,搞的是硝煙彌漫,苦不堪言。何必這樣呢?我不明白!
一場跨年元旦晚會,讓我悟到了這一切,原來,一切仍然可以這么簡單。
那是2013年12月30日,晚上要開“迎元旦聯歡晚會”。作為班主任的我,義不容辭的參與了準備工作。誰曾想,孩子們已經利用中午靜校時間布置的差不多了,推開門,眼前一亮,整個教室煥然一新,讓我感動不已。學生們爭著問:“老師,漂亮嗎?好看嗎?”那一個個興奮不已的臉龐,那一雙雙飽含期待的眼睛,讓我感動。我不住的點頭,不住的說:“好看!真漂亮!”原來,當學生面對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時,積極性和表現欲是如此之強!
晚上,學生們的熱情更讓我大吃一驚。爭著往我手里遞橘子,送瓜子,放糖果,更親切的拉我一起表演節目,看到他們那急于展示的舉動,我恍然大悟。每個人都想要將自己最拿手的東西展示在大家面前,無人能例外。
一個元旦晚會,大家玩的十分盡興,正如李校長說的那樣,那時你根本看不出誰是差生,誰是好生。甚至差生比好生更積極主動。
那天的晚會,讓我明白了:人與人之間是可以靠心來拉近的,可心與心之間的距離要靠什么來拉近呢?應該是理解、寬容、以及平等吧!
試想:如果我們能以平等友愛之心來對待每一個學生,那么學生將會匯報給我們什么樣的驚喜呢?關鍵是你要發自內心去關愛、理解他們,相信他們會有所感受。
后記:師生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心與心之間距離的拉近吧!唯有此,方能達到師生共融!
元旦節心得體會篇2
中國傳統的元旦是指正月初一,“元旦”的概念,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具體所指也不盡相同。中國的“元旦”這一概念,歷來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時期的夏歷以春季一月為正月,商時期的殷歷以冬季十二月為正月,周時期的周歷以冬季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又以冬季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規定春季一月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元旦”一詞在我國文學作品中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于:“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的記載。
元旦節心得體會篇3
12月31日早上,我們在x幼兒園觀看了一年一度的元旦聯歡會。
溫馨的教室,精彩的節目不時引起大家的共鳴,掌聲、笑聲連成一片,臺上臺下形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聯歡會節目精彩紛呈,形式多樣,有唱歌、跳舞、快板、古箏、詩朗誦、英語童話劇等。一個半小時的節目就在這幸福的時光中不知不覺結束了,讓人意猶未盡,感觸頗深。
我有幸作為家長代表上臺表演了一個節目,也正是通過這一次活動真正了解了幕后老師們的辛苦工作和精心策劃,真是“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這次所表演的節目都是老師們自編,自排,自導的,為了更好地展示幼兒園的風采,老師們每天晚上都加班加點,有時忙得連晚飯也只是用一個燒餅來充饑。從孩子的口中我得知老師們的工作做得細致入微,每一句臺詞、每一個舞蹈動作、每一樣道具,甚至孩子們的每一個表情老師都精心設計了。
可以這么說,這次活動的成功要深深感謝這群辛勤工作,默默奉獻的老師們。說真的,我也是一名老師,常常覺得自己的工作量大,對工作沒有激情。可是看到周老師在忙碌了一天后,仍滿懷熱情地給我們家長教舞蹈,尤其是當我們笨手笨腳地跳完整個舞蹈后,她像一個孩子般歡呼雀躍起來,那一刻我真的感動了!是什么動力可以讓她如此充滿激情,而又不知疲倦地辛勤工作呢?我想這與她的優秀的個人品質和對工作的認真負責是分不開的。
當我在后臺準備時,目睹了其它班級和其它園區的老師的支持與幫助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永紅是一個溫暖的家,一個和諧的家。在這個大家庭里,大家不分彼此,共同進退,你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相信這與永紅幼兒園的優秀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沒有領導們的從嚴治園和愛心護園的工作態度,就不會有今天這樣一種凝聚力。
元旦節心得體會篇4
有時,一句鼓勵的話語會改變一個人的心態。
有時,一個甜甜的微笑會使人的心豁然開朗。
有時,一個對他人的肯定甚至是他人人生的轉折點。
有時,……
因為有愛,愛中融合著賞識,才能讓我們茁壯成長在一片溫暖的陽光中。
仍忘不了元旦匯演那一次。
我們定好了表演的內容,便開始招兵買馬。面對并不熟悉的英文,我們有些膽怯。
“不要怕苦,只要多練幾遍,自然會熟練的。”想起老師的話,我們咬咬牙,利用好每一段時間。于是,體育課上,操場上總能聽見朗讀英語的聲音。與別的班一樣,我們同樣為一個目標沖刺。每每想起在臺上的風光,我們全然忘記了臺下的困難。
時間在一天天地流逝,我們更是忙得不亦說乎,背臺詞、對臺詞、想動作……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的英語口語水平在不斷提高。
元旦匯演如期而至,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們等候在臺下。我們努力過、付出過、快樂過、團結過……在汗水中我們收獲歡笑,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接近成功。這一切,在我們的背后都有一雙期待而肯定的眼睛。
上臺前,老師對我們說:“別緊張,盡力就好!”我們上了臺,鼓勵是我們發揮得很好。一下臺,老師笑著說:“這次演出很成功!”
演出的確很成功,我們的照片掛在了校門口,但是,卻單單沒有老師的身影。
“這次演出很是成功!”這簡單的一句話,卻讓我們找到了朗讀英語的方法,還增強了我們大聲讀英語的勇氣。
老師,您的鼓勵,與我們的成長相伴!
元旦節心得體會篇5
元旦是西元紀年歲首的第一天,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歷紀年法,將公歷1月1日為元旦。
元,就是“始”,事物開始就是“元”;旦,是“日”;“元旦”就是開始的日子。49年建國的時候采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將公歷一月一日稱為元旦,現在元旦是國家法定紀念日。
“元旦”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這個元旦是指農歷正月初一。
關于元旦有一個傳說,在三皇五帝時期,堯帝勤政為民,一生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但堯的兒子是個沒出息的,堯就沒有把部落傳給兒子,而是選擇了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舜。堯在死前,也叮囑舜要把位子傳給德才兼備的人,后來舜又把位子傳給了治水有功的禹。這幾位首領都對百姓很好,做了很多好事。后來人們把舜祭祀堯的那一天當做一年的開始,正月初一稱為“元旦”。
中國歷史上元旦還被稱為“元日”、“元辰”、“開年”“元春”等,都是開始的意思,“旦”這個字,在象形文里就是太陽露出地面,冉冉升起的樣子。所以兩個字連在一起,表達這是新年開始的第一天。
現在正月初一稱為春節,公歷一月一號稱元旦。
元旦節心得體會篇6
最早的元旦由來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系。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泛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泛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我國在發掘大汶口文化遺物中,發現一幅太陽從山顛升起,中間云煙繚繞的圖畫。經考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后來,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又出現了被簡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圓圓的太陽來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線,意為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歷(農歷、陰歷)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歷,亦即農歷或陰歷,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把公歷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定陽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元旦節心得體會篇7
元旦,即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是公歷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謂“首”;旦,謂“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但其含義已經沿用4000多年。
中國古代曾以臘月、十月等的月首為元旦,漢武帝起為農歷1月1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亦以公歷1月1日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陽歷年”。
傳說在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于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
堯對舜說:“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
后來人們把堯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夏、陰)歷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元旦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開始。
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了元旦慶賀的情景。
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于:“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的記載。
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
中國古代元旦飲食豐富多彩,《荊楚歲時記》的記述就是集中體現。南朝時荊楚元旦拜賀畢,接著是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táng)、五辛盤.進敷于散,服卻鬼丸,各吃一個雞蛋。其中有桃湯飲料、食品,還有藥物,一應俱全,各有其特殊含義。
元旦節心得體會篇8
我隨著爸爸、媽媽,還有舅舅、舅媽來到了南通今世緣演藝廣場,開始了我們的元旦夜狂歡。
我們有說有笑地走進廣場大門,映入眼簾的是數不清的桌子和椅子,還有圍著桌子而坐的觀眾,耳邊是震耳欲聾的音樂聲,我的雙腳不由自主地隨著音樂的`節奏抖了起來。
我們選了一間包廂,舒舒服服地坐了下來,舅媽幫我點了兩份爆米花,一大盤水果,一杯熱氣騰騰的奶茶,還有許多其他好吃的零食。
離表演時間還遠著呢,會做生意的工作人員便搬來了早已準備好的抽獎牌,我看見許多孩子都上去抽獎,心里也癢癢的,舅媽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遞給我20元錢,我滿懷希望地走到舞臺上,要了一個29,可惜只是一個鼓勵獎,但總比沒有好!
很快表演開始了,節目還真豐富,小品、雜技、反串藝術、歌舞……看著他們搞笑的表演,我笑得在沙發上直打滾。最好玩的要數那個反串藝術了,一個女演員穿得花枝招展的,在舞臺跳舞,還唱了好幾首女生的歌,可是最后主持人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男人扮演的,我們都驚呆了,緊接著我笑得在那不停地拍床打椅。
表演結束了,走出廣場時,我覺得自己已經筋疲力盡了,因為力氣都笑沒了。今天,真是一個狂歡之夜!
元旦節心得體會篇9
20__年12月27日,在我們泌水一小舉行了盛大的元旦聯歡會。
為了慶祝這個元旦,各個學校的校長師生都來了,他們歡喜的樣子像是早已期盼已久了。只見操場上人頭攢動,只見彩旗飄揚。處處是歡聲笑語,洋溢著節日歡樂的氣氛,在同學們焦急的等待中聯歡會開始了,在主持人上臺的一瞬間,臺下的喧嘩聲靜止了。隨即爆發出一陣陣排山倒海的掌聲。第一個節目是歡樂鼓娃,只見幾個如花般的小女孩,腰間挎著一個紅紅的腰鼓,他們熟練的舞動著鼓槌,只聽見陣陣清脆的鼓聲奏出春的樂章。
只聽見“誰說女子不如男”。隨著唱聲響起。一身戎裝打扮的花木蘭上場,她好像把我們帶到了古代的戰場上我們仿佛看到了當年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情景。接下來精彩的相聲令人捧腹大笑,魔術表演扣人心弦,動聽的歌聲如百靈鳥打動同學們的心扉。一個又一個精彩的節目把同學們的情緒推向了高潮,掌聲如潮水般一次高過一次,隨然歡樂祥和的聯歡會結束了,但是我仍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精彩的場景不斷在眼前浮現。
啊!多么令人愉快難忘的聯歡會啊!
元旦節心得體會篇10
時間的步伐總是超出我們的能力范圍。恍惚間,這一年無聲無息地流在我們的指尖、頭發或腳下。喧鬧的氣氛帶給我的只是暫時的喜悅,但之后更多的是悲傷和思考。
是因為人越來越老,步子越來越大,時間走得越來越快嗎?我記得小時候多么盼望過年,可是等待的日子好長。現在,當去年年夜飯的笑點和夏天同學之間的眼淚和離別還清晰的時候,新的一年就在眼前。就我而言,我真的感到不知所措,因為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我總是害怕時間的步伐。
雖然這輩子經歷了很多,但我是個戀舊的人。我總是喜歡一點一點回憶過去,美好又悲傷。這可能是因為現實中有太多的悲傷和遺憾。過去的事就像陳年的酒,越喝越香。但有人說,如果一個人開始沉浸在懷舊中,那個人就完了。我沒救了嗎?
"花年年相似,人年年不同."同樣的環境,同樣的花,同樣的聚會,不同人的心情。沒有寧靜之外的寧靜,沒有熱衷于喧囂的狂喜,只有迷茫與悲傷,只有三月煙雨的惆悵。
學生們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裝飾學校的舞臺、氣球、絲帶、燈.充滿喜悅。這是學校提前舉辦的元旦晚會。響亮的聲音,歡快的歌聲,而我坐在角落里靜靜地敲著瓜子。“真正的痛苦不是你沒有享受過繁華,而是享受繁華之后的孤獨”。所以,我一直不喜歡熱鬧的場面。
說笑著吃著玩著游戲直到十點多才走遠。出了學校,外面一片漆黑,一片寂靜。同學們依舊談笑風生,笑聲在黑暗中久久回蕩,然后消失在刺骨的北風中。
當我敲響“十月、九月、八月”的新年鐘聲時,我也徹底告別了這一年,默默為自己祈禱,希望擺脫這一年的不快和悲傷,迎來快樂的一年。2021,確實是個好數字,但是夢想會實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