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心得隨筆
幼兒教育心得隨筆篇1
轉眼之間,兩個月的實習期即將結束,回顧這兩個月的實習工作,感觸很深,收獲頗豐。這兩個月,在領導和同事們的悉心關懷和指導下,通過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學到了人生難得的工作經驗和社會見識。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總結學前教育崗位工作實習這段時間自己體會和心得:
一、努力學習,理論結合實踐,不斷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學前教育崗位工作的實習過程中,我始終把學習作為獲得新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決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和方法,切實做到用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思想上積極進取,積極的把自己現有的知識用于社會實踐中,在實踐中也才能檢驗知識的有用性。在這兩個月的實習工作中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我們在學校學到了很多的理論知識,但很少用于社會實踐中,這樣理論和實踐就大大的脫節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無法學以致用。同時,在工作中不斷的學習也是彌補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時代,瞬息萬變,社會在變化,人也在變化,所以你一天不學習,你就會落伍。通過這兩個月的實習,并結合學前教育崗位工作的實際情況,認真學習的學前教育崗位工作各項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條例,使工作中的困難有了最有力地解決武器。通過這些工作條例的學習使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各項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務實的開展各項工作。
二、圍繞工作,突出重點,盡心盡力履行職責。
在學前教育崗位工作中我都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對待每項工作。雖然開始由于經驗不足和認識不夠,覺得在學前教育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鍛煉的目的,但我迅速從自身出發尋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轉變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為使自己盡快熟悉工作,進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緊時間查看相關資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職責,另一方面我虛心向領導、同事請教使自己對學前教育崗位工作的情況有了一個比較系統、全面的認知和了解。根據學前教育崗位工作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的優勢,把握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盡心盡力完成學前教育崗位工作的任務。兩個月的實習工作,我經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評和領導的贊許。
三、轉變角色,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從大學校門跨入到學前教育崗位工作崗位,一開始我難以適應角色的轉變,不能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認為沒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點失望,開始的熱情有點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還是盡量保持當初的那份熱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態度,不斷的做好一些雜事,同時也勇于協助同事做好各項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該干什么,這就是一個熱情的問題,只要我保持極大的熱情,相信自己一定會得到認可,沒有不會做,沒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轉變自己的角色,從一位學生到一位工作人員的轉變,不僅僅是角色的變化,更是思想觀念的轉變。
四、發揚團隊精神,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協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間能得到領導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時完成上級分配給我的各項工作的同時,還能積極主動地協助其他同事處理一些內務工作。個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團隊,才能實現最大的價值。實習期的工作,讓我充分認識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團隊的精髓是共同進步。沒有共同進步,相互合作,團隊如同一盤散沙。相互合作,團隊就會齊心協力,成為一個強有力的集體。很多人經常把團隊和工作團體混為一談,其實兩者之間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優秀的工作團體與團隊一樣,具有能夠一起分享信息、觀點和創意,共同決策以幫助每個成員能夠更好地工作,同時強化個人工作標準的特點。但工作團體主要是把工作目標分解到個人,其本質上是注重個人目標和責任,工作團體目標只是個人目標的簡單總和,工作團體的成員不會為超出自己義務范圍的結果負責,也不會嘗試那種因為多名成員共同工作而帶來的增值效應。
五、存在的問題。
幾個月來,我雖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離領導的要求還有不小差距,如理論水平、工作能力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對學前教育崗位工作崗位還不夠熟悉等等,這些問題,我決心實習報告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努力加以改進和解決,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
針對實習期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打算做好以下幾點來彌補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1.做好實習期工作計劃,繼續加強對學前教育崗位工作崗位各種制度和業務的學習,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各種制度和業務。
2.以實踐帶學習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注重學習的同時狠抓實踐,在實踐中利用所學知識用知識指導實踐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3.踏實做好本職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我將以更加積極的工作態度更加熱情的工作作風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在工作中任勞任怨力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4.繼續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為單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為單位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幼兒教育心得隨筆篇2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海南省幼兒園教師美術教學能力提高培訓。培訓前三天里,我們先是在吳官友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一些美術基礎理論和技能。吳老師通過課堂實訓和教學展示,對我們進行了繪畫的基本技能如素描、色彩、簡筆畫理論方法和技能的提高培訓。在培訓中我們學習了如何表現物體和光線的關系,人物的比例關系。用了幼兒園最常用的油畫棒,學習嘗試了平時很少涉及的畫法:風景、花鳥;學習用更專業的方法和技能畫人物和動物;如何創作簡筆畫。我學習到了畫簡筆畫的規律和關鍵:角度和特征。知道了如何將繪畫對象簡單化,找出繪畫對象最具代表性、最基本最突出的特征,并用流暢動態的線條表現出來。簡筆畫在幼兒園使用最多,對我們今后的教學和工作幫助非常大。
我們還聆聽了海南省軍區幼兒園于嫻園長的講座《幼兒園美術領域活動》。在講座中我收獲很多,講座更新了我的美術教育理念,解開了我多年來美術教學的一些困惑,堅定了我對自己教學的一些嘗試的方向和信心。主要有以下幾點收獲:
一、教師要更新自己的美術教育理念,知道美術教學的核心要素是讓每個幼兒學習如何在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樂于用自己的方式表現美。而不止是美術技能的傳授和簡單的臨摹。
要讓幼兒發現美、感受美,可將美感教育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中,例如可引導幼兒從大肌肉活動中感受身體的美,從人際交往中感受善行的美,從閱讀中體驗文學的美,從科學活動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從數學中感受秩序的美,色彩、圖形、建筑的美,讓幼兒發現美無處不在。學會欣賞,幼兒才能夠表現和創造。
二、兒童在美術的發展上是自然發展的過程。不應過早地教授繪畫技能,干擾幼兒的發展。
幼兒畫畫不是教會的,受制于幼兒的認知水平,教師所教的繪畫技能是很難遷移的,幼兒的繪畫技能是在大量表現表達的機會中自然成熟的。
三、幼兒繪畫需要大量更多的觀察,只要得到充分的觀察,拋開繪畫技能的標準和要求,幼兒天生都會用自己的方式畫任何他們想要表達的東西。
四、幼兒繪畫時,盡量少提供范畫,特別不應要求幼兒按照范畫來畫。
范畫臨摹局限了幼兒的思維和對事物的認識,使幼兒的繪畫模式化。而范畫臨摹對繪畫技巧的要求,會使幼兒對繪畫喪失信心和樂趣,導致常常有幼兒說“我不會畫”。
五、最基礎的技能技巧如點、線、面的學習。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常常遇到這種情況:我很少出示范畫,一般都會出示各種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再講繪畫方法和技巧,可是常常有幼兒說不會畫,或者畫得不太好,為此我常常困惑到底要不要教技能,怎么有效的鍛煉幼兒的繪畫技能?
于園長在講座中提到諸如點、線、面等最基礎的學習,可融入到情景性強、與幼兒生活經驗相關的繪畫練習中,采用多種表現形式和材料,用游戲的方式去練習。如果是內容、形式枯燥單一的練習會讓幼兒失去興趣,不能充分感受繪畫的美和樂趣。可以欣賞一些有趣的作品再嘗試模仿再創作:如吳冠中《小鳥天堂》。點的練習可通過手指點畫,線的練習可用毛線沾顏料,面的練習可用棉簽、海綿印畫等更有趣的材料進行。我覺得這些可在集體活動中進行,也可以在區域活動中進行。
六、教師設計的美術活動,要讓幼兒自主學習,給幼兒更多表現表達的機會,必要時才給予支持。允許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組織幼兒互相欣賞作品,鼓勵、傾聽幼兒表述自己的畫,理解、欣賞幼兒的作品。如欣賞活動可在每天的離園活動時進行,請幾位幼兒來向大家說說自己的作品,可以提高幼兒的表達、欣賞作品和他人的能力。
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感覺自己在繪畫理論、技能技巧和自身美術素養都得到了提升,對今后的幼兒美術教育教學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和信心。
幼兒教育心得隨筆篇3
---式或是游戲的方式鞏固一下,不進加深知識記憶,也加深親子關系,一舉兩得的事豈不更好啊。
三、把所學的英語靈活運用到生活中
我們充分利用孩子們所學,應用于實際生活,使得孩子更能理解所學英語的含義,深刻掌握。在家中,我們可以教育孩子把課堂所學的內容和生活中的事物、動作,充分結合起來,真正領會,學以致用。
NopainsNogains!相信付出總會有收獲的那一天的,希望家長們也要行動起來,一起加油吧!
各位讀友大家好,此文檔由網絡收集而來,歡迎您下載,謝謝
2
幼兒教育心得隨筆篇4
這段時間,無論是牽手結對的現場觀摩還是收到的老師們的咨詢問題,都會談到孩子們在戶外混齡的問題,老師們覺得孩子們并沒有按照理想中的樣子進行混齡活動,所以問我怎么才能讓孩子們“混”起來。
一開始看到這些個問題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也是從怎么解決這個問題來進行思考的,但這幾天看著孩子們在戶外的活動狀態,我覺得我們還不能僅僅從這樣一個視角來考慮和解決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回到孩子們本身之上來。
孩子們為什么沒有“混”在一起玩,這背后其實有很多的因素,既有我們組織與安排的外部影響,也有孩子們原有的習慣和意識的內部控制。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外部環境的影響。就像前幾天在一個園所看到幼兒園里有一片場地,但并沒有孩子在里面進行活動,在和老師們交流分析原因時我們一起判斷:孩子是“不想去”還是“不能去”或者是“不敢去”?
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對于好玩的或者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幾乎沒有不想去的念頭,更多的是他們知道“不能去”或者是“不敢去”,追因分析就是我們常常出于安全和秩序的需求,在活動之初就已經給孩子們劃定了活動范圍和活動內容的界限,久而久之,孩子們就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意識和習慣,那就是必須要在自己老師的視線范圍內活動。所以,這個時候即使我們告訴他們,去吧,去其他地方玩吧,大部分的孩子一開始也未必會或者敢離開班級所在的活動的區域,至于什么原因,相信大家都是明白的。
再回到我們的戶外活動中來,我們對戶外活動調整、優化、改革到底追求的目標是什么?僅僅是為了混齡嗎?是不是孩子們“混”起來了,我們戶外活動的目標與價值就達到了呢?一定不是,因為混齡不一定就是在游戲,游戲也未必一定需要混齡。個人認為,混齡游戲是需要不同年齡的孩子們圍繞同一個活動或材料,有著諸多的互動與作用的一個歷程或過程。
而只是在相同的&39;時間和空間內,不同年齡的孩子們在一起活動,是不能簡單的稱之為混齡游戲的,充其量只是混齡的活動而已。目前很多園所的戶外活動現場來看,相當一部分的孩子們還是傾向于和同齡的孩子們在一起進行游戲,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混齡游戲。
在同一片場地上的戶外活動中,混齡或混班是孩子們在游戲狀態下自然而然的過程和呈現的狀態,因為當孩子們擁有了自主選擇、自由活動的權利和空間后,自然會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選擇材料、場地、玩伴和玩法,當孩子們在場地上自由流動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混齡或混班的游戲或活動。基于當下諸多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建設和戶外活動安排的實際情況,只要戶外活動真正變成了孩子們的戶外游戲,混齡或者混班自然而然的就會發生,但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就是孩子們由原來被安排、被主導的意識逐漸轉變成為主動的、積極的意識和行為的一個過程。
所以,混齡的形式或狀態,應該是孩子們游戲形態轉變后的自然呈現,切忌不要把它又變成了一件被教師主導和安排的事物。混齡還是不混齡,僅僅只是一個外顯的形式而已,讓孩子們游戲起來并在游戲中有所發展,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戶外活動優化的開始和過程之中,我們所關注的重點還是應該考慮怎樣更好的把游戲的時間、空間、材料還給孩子,更好滿足每一個孩子每一天不同的游戲需求。至于形式,那是需要很長一段的時間周期,根據園所實際條件和幼兒、教師、家長們的認識與經驗的提升,在實踐和優化中慢慢形成并最終確定的最優方案。
幼兒教育心得隨筆篇5
這個假期,是一個小長假,我沒有回家,跟隨學院的青協進行了一次志愿者活動,那就是看望留守兒童。在這一次活動當中,其實給我的啟發是很大的。我們常常生活在一個很溫暖的環境里,殊不知其實在這層溫暖的保護層之外,還有一片寒冷的地帶。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不僅要了解身邊的社會,更是要走入更遠的地方,去了解更多的人和事,讓自己有一個更加偉大的目標。
這次和青協的朋友們一起做這次活動,其實是很開心的。因為大家都是志同道合的人,我們相聚在一起,做這樣的公益,讓人真的很開心。同時,在佷多同學的身上,我也學會了很多的優良品質,比如說責任感、熱心、善良等等。我們隊伍里有一個小妹子,是我們里面最小的一個,但是她從進入大學開始,就邁入了志愿者的行動中,每一個學期、每一次學院活動,她都會積極參加。這次在活動中,還記得她對我說過一句最讓人感動的事情,她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站在了一個位置。有時候當我們走動走動,或許就能夠改變很多人的位置。”當時我聽了之后感觸也很深。
像我們這次來到農村看留守兒童一樣,這些孩子已經在這個世界上占據了一個位置,其中有些孩子或許也會因為我們的到來而改變他們原有的位置。每個人做一件事情,都是會有影響的,就像我們學習一樣,在一個怎樣的環境當中,遇到了怎樣的人,往往就決定了我們今后要走的路。這次我作為志愿者,去看了這些孩子們,一定也會在他們的認知里留下一些東西,給他們今后的道路帶來改變。
通過網絡我們就可以知道,現在很多志愿機構都開始在幫助那些比較困難的人群了。我們大學生作為志愿者人群里的一大部分,也確實該拿起手中的責任了,堅強一些、努力一些的走完這條充滿了善意和光明的道路。盡管每一個未來都不可測量,但是只要我們做好了現在,我們就能夠走到更遠的遠方,也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得到一些鼓勵和支持。
這次去看望留守兒童讓我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很重,同時,我也會把自己的目標更加的明確下來,繼續走向一個新的未來和方向。我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給更多需要我這樣幫助的人帶來更多的幫助,這是我今后的初心和目標!
幼兒教育心得隨筆篇6
以前最怕兒子生病打針吃藥。如果打針簡直就無法把他抱進診所的門,任憑怎么哄,怎么嚇唬都不管用。打針時只能讓一個醫生連夾再按的,另一個醫生打針,那情形看了真是心疼。吃藥也好不到哪里去,每次都強捏著兒子鼻子灌,看著他拒絕的樣子又痛苦,又怕一不小心嗆著,每次喂苦藥我就膽戰心驚。
可幼兒園的一次體檢卻讓我收獲不少。
兒子入園一個月左右,幼兒園要體檢,聽說還要抽血,這可嚇壞了我,當然不僅是心疼兒子要挨扎、要流那點血,最主要的是,我怕兒子不配合醫生。
沒想到老師告訴我,兒子不僅沒有大吵大鬧而且表現很好,大家都夸他聽話。我問老師如何做到的,老師說:順桿爬,按著他的思維去哄他。我茅塞頓開。
不久,兒子肚子疼,在醫院里拿的藥是苦藥,我正皺著眉頭想對策時,兒子問我:“媽媽,是甜藥還是苦藥?”我說:“苦的,寶寶肯定不怕對不對?”兒子說:“我怕。”然后又說:“媽媽,肚子疼是不是里面有蟲子呀。”我說:“對呀。”兒子接著說:“是不是吃了苦藥就能把蟲子苦死?”
我突然來了靈感:順桿爬。于是對兒子說:“是呀,你吃藥,蟲子就張著嘴在你肚子里等著,如果你吃甜的,它也會吃到,然后會長很胖,有勁咬你了,你的肚子就更疼了。如果吃苦藥呢,就把蟲子苦死了。你說,我們是不是該吃苦藥來苦死它呢?”
兒子哈哈大笑:“對,就吃苦藥,我要把它苦死。”結果,兒子很順從地吃了苦藥。
看來,作為家長,不應該去強迫孩子,而應學會順著他的思維去正確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