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員讀書感悟心得怎么寫
心得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從而更好地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寫消防員讀書感悟心得怎么寫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帶來消防員讀書感悟心得怎么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消防員讀書感悟心得怎么寫篇1
上午,學習組織了消防演練,升完國旗后,每個班級都回到自己的教室,等待哨聲的響起。演練開始,所有人都身臨其境,用最快的速度跑到了指定的地點,同學們都很嚴肅,認真地聽領導講話,這次的消防演練很成功,也給全校師生帶來了很多收獲。
通過這次的消防演練,讓我們每個人都有了防患于未然的意識,安全無小事,安全應放在心里的第一位,要自覺遵守消防法規,多學習一些有關的知識,學會防火和滅火,在防止火災發生的&39;同時,也要能夠做好撲滅火災的準備。學校組織這次演練真的很有意義,當晚上躺在床上,回想著那天的一幕幕,不禁想到,如果火災真的來臨,我多學一個逃生的本領,就會少一份危險,生命比什么都重要,災難是無情的,這也是我們最后一次演練了,我很慶幸每個人都很認真對待這次演練。
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所有的師生共同關心,積極參與,不斷加強消防安全責任意識,增強整體抗御火災的能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消防安全氛圍,共同創造一個好的安全的環境。
消防員讀書感悟心得怎么寫篇2
蔡瑞、丁良浩、侯正超、肖文儒、張之崟、王念法、張在貴、魏麗萍、上海市消防救援總隊黃浦區支隊車站中隊、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奇乾中隊、福建省地震局地震預警工作團隊等“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個人和集體,來自防震減災、煤礦安全監察、安全執法監督、消防救援、森林消防等應急管理系統各單位各部門。他們有的聞令而動、夙夜奮戰,在地動山搖的第一線勇挑新時代應急管理重擔;有的面對生死考驗,逆向而行,用血肉之軀勇闖刀山火海;有的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始終保持沖鋒在前的“無我”狀態;有的數十年如一日扎根莽莽原始森林,守護綠水青山;有的默默奉獻、無悔付出,在祖國“心臟”地帶護佑民族文化瑰寶;有的鐵面無私、秉公執法,傾心守護煤礦工人生命安全;有的嘔心瀝血、殫精竭慮,辛勤耕耘在安全監管執法一線。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堅守初心使命、永葆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心系群眾安危、一切為了人民的公仆情懷,敢于赴湯蹈火、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精神,立足本職崗位、極端認真負責的務實作風,以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給人民以力量的實際行動,生動展現了新時代應急管理隊伍極端認真負責、甘于犧牲奉獻、勇于擔當作為、善于開拓創新的時代風采和精神風貌。
發布儀式現場播放了“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個人和集體的先進事跡視頻短片,從不同側面采訪講述了他們的工作生活感悟。中央宣傳部、應急管理部相關負責人為他們頒發“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證書。
參加發布儀式的應急管理工作者代表表示,要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過硬的作風,擼起袖子干、揮灑汗水拼,始終做新時代長征路上的不懈奮斗者,爭創一流業績,爭當應急先鋒,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奮力開創新時代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新局面。現場觀眾表示,“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事跡感人、催人奮進,生動體現了“幸福源自奮斗、成功在于奉獻、平凡造就偉大”價值理念,展示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展現了同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的精神,踐行了保民平安、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是竭誠為民、無私奉獻的表率。
消防員讀書感悟心得怎么寫篇3
洪水洶涌、濁浪翻滾!20__年7月22日,安徽省廬江縣石大圩漫堤決口,4個村莊、5.8平方公里區域被淹,約6500人被洪水圍困。
“這片水域情況我熟悉,讓我去,我打頭!”危急關頭,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政治教導員陳陸毅然跳上橡皮艇,向著群眾被困方向開進……當時,陳陸已經連續奮戰多日,雙腿因為長時間浸泡發炎浮腫,幾乎不能正常彎曲。大隊長“勒令”陳陸休息,他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向險而行。
到達連河村附近時,急速的水流導致水位落差一下從40厘米猛漲到3米多,這讓所有人始料未及。“掉頭,快掉頭!”陳陸大聲喊道。話音剛落,他所乘坐的橡皮艇就猛然側翻。陳陸的提醒,讓緊隨其后的橡皮艇及時避開了危險,但他36歲的生命卻永遠消逝在洪水之中。
出生在軍人家庭的陳陸十分崇拜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外公。陳陸曾說:“雖然不能像外公那樣上戰場保家衛國,但在平凡崗位上,依然可以守護萬家燈火。”
有人在洪魔面前奮不顧身,有人在藏北高原堅守使命。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含氧量不足內地的一半,即便躺著,心臟負荷也相當于內地負重十來公斤行走……西藏那曲市森林消防大隊大隊長孔特特在這里一待就是18年。
火場情況瞬息萬變,每一次都是生死考驗。孔特特記得特別清楚,有一年突發山火,火線垂直落差達千米,他帶領10多名指戰員試圖堵截火頭時,突然狂風大作,百米高的火墻包圍過來,“我趕緊帶著大家借助裸露的巖石避險,再出來時那個位置的水泵都被燒成了廢鐵。”
2018年,原武警森林部隊轉制,孔特特選擇繼續留在藏北高原,“那曲的很多老百姓依靠草場放牧來生活。森林消防隊伍駐扎以后,當地百姓有了防火滅火的專業保障。每當聽到那些孩子叫我‘孔阿爸’,自豪感都會油然而生,我舍不得這些淳樸的百姓。”
和陳陸、孔特特并肩作戰的,是一支近20萬人的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20__年主汛期,這支“火焰藍”隊伍參加各類抗洪搶險救援兩萬余起,營救和疏散轉移被困群眾21萬余人。
消防員讀書感悟心得怎么寫篇4
平凡造就偉大。這是一個與生命息息相關的群體——應急管理工作者,每一次災難來襲,都有他們挺身而出的身影。他們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展現了極端負責敬業、善于開拓創新、甘于犧牲奉獻的精神風采。
敬業:對每個生命負責
下井3000多次,井下行程可繞地球一圈——數百乃至上千米的漆黑井下,是山東煤礦安全監察局魯東監察分局監察專員張在貴的“戰場”。工作19年來,他消除隱患1萬多條,避免重大涉險事故3起,挽救了150多名礦工的生命。
張在貴是同事眼中的“鐵面包公”。一次,在對某煤礦進行安全監察時,張在貴發現該礦爆炸材料發放量較大,部分炸藥雷管使用地點不明,庫管員又含糊其詞。不顧礦方百般阻撓,張在貴步行10余公里下井,查處了3個違規采煤點。
這時,礦主塞過來一個厚厚的紅包,張在貴嚴詞拒絕:“什么時候都不能拿礦工生命開玩笑。”
利誘不好使,有人威脅:“你要敢罰,今天別想出門!”
“怕威脅,我早不干安監了!”張在貴毫不畏懼,最終讓企業接受處罰,消除了安全隱患。
長期堅守煤監一線,張在貴左眼視網膜脫落,右眼視網膜出現多條裂縫。即便如此,他依然堅守初心。正是張在貴和眾多煤礦安監員們的付出,煤礦安全監察體制建立20年來,全國煤礦死亡事故由每年近3000起降至200多起,由每年近6000人降至300多人。
“沒有事故就是最大的成績。”37歲的張之崟來自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執法監察處,他用火眼金睛守護著城市的安全底線。
去年,張之崟對一家化工企業開展專項檢查時,發現企業的氯乙烯濕式氣柜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他堅持要求檢測:“發現鐘罩最薄的地方只有4.3毫米,就差3毫米,氯乙烯氣體很可能擊穿鐘罩發生泄漏。”
長期堅守在危險化學品監管執法一線,張之崟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每周深入基層3—4天,檢查企業超過1300家次,跑遍了上海所有的危化品生產儲存企業。
會不會覺得辛苦和疲憊?張之崟很淡然:“我曾經認識一位老先生,80歲高齡仍然爬上幾十米高的芳烴裝置和幾萬立方米的油氣儲罐,義務指導、服務其他企業。和他相比,我有什么理由碌碌無為、松懈倦怠?”
創新:與每一秒鐘賽跑
70多座宮殿、9000多間房屋,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天安門支隊故宮特勤中隊承擔著故宮防火安全的重任。
有傳承——延續從明清時期就有的傳統,隊員們冬鑿冰、夏注水、春除草、秋清葉,最大限度消除火災隱患。
有創新——故宮特勤中隊研發“肘式水槍”,自制“重疊式水帶推車”,推動安裝智能感煙點式探測器5674個、吸氣式火災探測器113臺,提升了“一分鐘”應急效能,實現了消防監控全覆蓋。
傳統與創新舉措,為故宮扣上了安全防護的金鐘罩。這支近50人、平均年齡不到27歲的隊伍也有自己的期許:“明年故宮就滿600歲了,也是中隊建隊50周年,我們會用自己的忠誠和堅守,讓這顆絢麗的人類瑰寶永遠在世界東方閃耀!”
應對地震災害,每一秒都意味著更多的生機。在福建省地震局,就有一群和地震波賽跑的“應急人”。
“過去沒有那么快的預警系統,幾分鐘才能速報出地震的信息。”福建省地震局地震預警中心總設計師韋永祥介紹。2007年,福建省地震局正式立項,研發地震預警系統,目標是地震發生時,將確定地震震中震級等信息的時間縮短至10秒左右。
去年,地震預警系統正式向社會發布。目前,地震預警工作團隊已經完善了省級相關法規和技術標準,并通過部署地震預警專用接收終端、手機APP、信息節點的103個PC客戶端等,為政府應急決策、公眾逃生避險、重大工程緊急處置提供緊急地震信息服務。
奉獻:在與世隔絕處堅守
在祖國北疆前沿,有這樣一座“林海孤島”——冬季長達半年之久,最低氣溫零下58攝氏度,最近的村落100多公里,幾乎與世隔絕。
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奇乾中隊便駐扎在這里,保護著我國95萬公頃唯一集中連片的未開發原始林區,人均防火面積約為2.4萬個標準足球場那么大。
“12年前來的時候,這里還不通車、不通電、不通郵。”老隊員布約小兵的家在四川涼山,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前腳跨出大涼山,后腳又扎進了興安嶺,沒想到“比大涼山還大涼山”。
今年6月,大興安嶺林區金河林場發生雷擊火災,山上的火線綿延不絕。“把天都燒紅了,打了不到10分鐘的明火,防火眼鏡都被烤變形了。”奇乾中隊指導員王永剛回憶。隊員們與“火魔”鏖戰三天三夜,圓滿完成撲救任務。
火場上,會吸血的草爬子同樣讓人毛骨悚然,被它咬到,輕則頭暈,重則死亡。大學生隊員胡首第一次被咬時特別害怕,手臂上的草爬子使勁往肉里鉆,那種撕心裂肺的疼讓他一輩子都無法忘記。可第二次被咬時,他一聲沒吭,自己就咬牙處理了。“沒被草爬子咬過的人,不算在奇乾干過。”中隊流傳著這么一句話。
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熱血,流淌在每個奇乾男兒的身體里。如大興安嶺的樟子松一樣,他們扎根于此、昂揚向上,隱于茫茫林海中,守住這片綠色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