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秀事跡心得感悟
黃文秀事跡心得感悟篇1
“我是從廣西的貧困山區走出來的,我想回去建設家鄉,把希望帶給更多的父老鄉親。”一句樸實的話語,透露出的卻是黃文秀對青春的無悔選擇。她甘愿放棄更優厚的待遇,把本屬于獨自內心深處的“鄉愁”轉變為為當地群眾解憂濟困的實招,這是黃文秀最為質樸的“初心”。
看完黃文秀同志的個人先進事跡,我感慨萬分,黃文秀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用青春書寫韶華印記,以信仰鋪設腳下芬芳,她用短暫的生命照亮了扶貧路。黃文秀的先進事跡值得我們牢記,她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我也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學習黃文秀同志扎根基層,奉獻青春的精神,學習她為了黨和國家事業,為了困難群眾早日過上幸福生活甘愿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她和所有奮斗在扶貧第一線的基層干部就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讓我們延續共產黨人的敢為人先的精神,讓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黃文秀事跡心得感悟篇2
黃文秀同志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樂百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埋頭苦干,帶領88戶418名困難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和給予較好評價,對她2019年6月17日凌晨,在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
黃文秀同志是優秀共產黨員和基層干部的楷模,她的事跡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生動回答了新形勢下基層黨員干部如何加強黨性修養、永葆先進性,如何提高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本領等重要課題。她的事跡和精神是黨員干部需要學習的,更是開展學習實踐活動最直接、最生動的寶貴教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與其讓生命在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一天天的耗費,不如像黃文秀同志那樣,積極進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腳踏實地,深入群眾,積極進取,挑戰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優秀、更完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用黃文秀同志的精神指引我前進的道路。
一、是學習她勤奮敬業、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崇高境界。她熱愛農村,扎根基層,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想信念,處處為村里謀規劃,辦實事,竭誠為民服務的精神永遠鼓舞著我們。我一定要向黃文秀同志那樣,堅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撓,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積極進取,扎實工作。
二、是學習她艱苦奮斗、開拓創新、銳意改革的不懈追求。她被選派到百坭村工作以來,一直為百坭村的發展兢兢業業,幫助百坭村群眾修公路,帶領百坭村農民科學種田、發展農業,促進了百坭村振興和發展,提高了百坭村民的人均收入。我也要從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好本職工作,心系群眾,努力奉獻社會,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三、是學習她為民愛民、克己奉公的優秀品格。黃文秀同志在百坭村任職期間,工作上高標準,生活上低要求,她為村莊的發展謀規劃,為困難村民的生活忙碌,我作為一名干部,也要向黃文秀那樣,心系村民,時刻關心貧困群眾的疾苦,要有真摯情感、腳踏實地、艱苦奮斗的實干精神,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優秀品德。
“死者長已矣,生者當勉勵”。我要化悲痛為力量,通過學習黃文秀同志的精神,在現在以及將來的工作中,把黃文秀同志的精神作為黑暗中的燈塔,指引著自己前進。
黃文秀事跡心得感悟篇3
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人們滿噙熱淚、深受觸動,由衷傾慕這樣一位年僅30的年輕的扶貧干部不分寒暑春秋,不管刮風下雨,常年奔波于縣城與村莊,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年輕共產黨員對初心和使命的堅守。
當年,魏巍一《誰是最可愛的人》真實記錄了解放軍戰士的英勇精神,影響了數代中國人,從此之后,解放軍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最可愛的人”。今天,筆者認為扶貧干部也可以被稱為“最可愛的人”,他們用最樸實、最接地氣的方式融入貧困大眾,喚起千萬貧困群眾戰勝貧困的必勝信念。
我們要學習黃文秀的不忘初心。黃文秀碩士畢業后,本可以留在條件更好的地方和單位工作,享受著更好的待遇。可她卻選擇了回到家鄉,回到村里,為鄉親們服務,她在白坭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從一名扶貧新手迅速成長為扶貧能手,投身到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中,愛崗敬業,奉獻青春。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品質,體現了共產黨員大公無私的革命精神。
我們要學習黃文秀的牢記使命。黃文秀在第一書記任上,始終心系廣大群眾,在服務社會和全心全意為家鄉人民服務中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在入戶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她卷起褲管,擼起袖子幫貧困戶收拾房間,掃院子,有的村民一次不讓進,她就去兩次、三次,家里沒人她就去田地里去,邊幫村民干農活邊聊天。她實地勘測村道,跑項目,做方案,全程跟蹤實施;她帶領村民學習別村的種植經驗,結合山里實際發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產業;她計劃在村里辦個幼兒園,聯系母校的師生來調研,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里,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
我們要接力黃文秀繼續前行。目前,脫貧攻堅進入了決勝期,實現貧困人口如期全面脫貧,是我們黨對全國人民做出的鄭重承諾。要實現這一承諾,需要向黃文秀這樣的扶貧干部接力努力,貧困不是一天產生的,當然也不可能一天就根治。她的年齡雖然定格在了30歲,但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年輕一代的人生追求和奮斗征程,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黃文秀事跡心得感悟篇4
作為北師大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后黃文秀有很多選擇,留在北京或在其他大城市找一份報酬不錯的白領工作都是十分容易。但心系家鄉的黃文秀卻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毅然選擇了回到家鄉的基層工作。期間,她走遍了每一個貧困戶家庭,詢問情況并記錄著(筆記本上),常常和老百姓一起農作生產,帶領貧困戶,敢于嘗試,引進經濟作物,建立電商服務站,興建多項基礎設施。由于牽掛百坭村災情,暴雨中的夜晚,她不顧家人勸阻,連夜返回百坭村,途中遭遇山洪,一心想早點回村部署抗洪的黃文秀,因公殉職,將30歲的年輕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學習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就是讓我們去學習她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那種心系群眾、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她時刻將為民謀幸福、解決難題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用自己實際行動去解決群眾的一切難題;就是讓我們去學習她那種敢于擔當、苦干實干的務實作風;就是讓我們學習她那崇高的信仰和艱苦樸素的精神,她給我們樹立著年輕黨員的模范榜樣;就是讓我們去學習她那種凡事親力親為、積極的工作態度。
通過本次主題教育活動,讓我們廣大基層黨員學習到黃文秀同志的那種共產黨人所擁有的初心,并時刻用行動來踐行。在黃文秀同志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她那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帶領群眾凝心聚力、干事創業,以實際行動體現了對黨忠誠、為民服務、敢于擔當的優秀品質。黃文秀的偉大在于她堅持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心里始終裝著的是黨和人民的事業。我們廣大黨員同志要在思想上,堅守初心,堅定信念,堅持學習,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宗旨;在工作中,立足本職崗位,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在各個方面發揮黨員模范作用,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黃文秀事跡心得感悟篇5
風華正茂的年紀,她選擇泥濘,告別繁華;青春正盛的歲月,她扎根基層,反哺家鄉。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她3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近日,扶貧書記黃文秀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2019年7月1日,黃文秀被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黃文秀家境貧寒,通過國家的助學政策完成了學業,她懷揣感恩之心,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理想之中,理想才會更遠大。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做出貢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入黨那一刻起,她就確立了她的初心與使命:把自己的力量投入人民和國家事業中。黃文秀說:“百色是脫貧的主戰場,我有什么理由不來呢?我們黨是切實為群眾謀發展謀幸福的黨,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這就是我的使命”。扶貧之路充滿艱辛,卻也是檢驗黃文秀的試金石,事實證明,她對黨忠誠,恪守初心,得到黨和人民的認可,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璀璨的青春歲月,如流星般劃過,閃亮夜空。全國內外、網上網下,無數人深情緬懷,有無盡的哀思,更有對這位年輕共產黨員堅守初心、擔當使命的深深敬仰。黃文秀曾對朋友說:“長征中,戰士死都不怕,在扶貧路上,這點困難怎么能限制我前行?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黃文秀的生命正值芳華卻戛然而止,令人無比傷痛。她堅守初心使命,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對信仰的無比忠誠,無愧于“時代楷模”的稱號。她是我們青年的榜樣,將激勵我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勇于擔當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