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1000字心得體會
近期,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在全國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活動。
相信在教育系統內部,每位教師對“張桂梅”這個名字都不陌生,對張桂梅的先進事跡都能說上一二。但是每一次對張桂梅先進事跡進行學習,我都發現自己對她又認識了很多,學到了很多。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張桂梅作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扎根貧困地區全身投入教育事業,用生命點滴書寫出來的人生故事傳說彰顯出一名普通黨員 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她堅守初心,對黨忠誠一輩子。張桂梅同志是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 校長,是忠誠踐行“四有”好老師要求的榜樣。她響應黨的號召,到云南支援邊疆建設,跨越千里 輾轉多地,無怨無悔。她創辦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融入辦學體系,幫助數千名山區女孩改變命運,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華坪縣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黨員佩戴黨徽上班的單位。張桂梅讓黨員在群眾和師生面前“明身份”,促使黨員起到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做到了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徽在閃爍。2000年,她在領取勞模獎金后,把全部獎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黨費。她把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滲透在血脈里,在她身上充分體現著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質和至誠至深的家國情懷。
她牢記使命,為民奉獻一輩子。40多年來,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戶,行程十余萬公里。張桂梅與孩子們之間有很多故事傳說,每一個都是催人淚下。1997年 12月的一天深夜,一個男生突然發高燒,張桂梅看到這位學生寒冬臘月還穿著單衣,當即把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給了這位學生,并連夜把他送到醫院,替他付了 200元的住院費。第二天,當學生家長趕到醫院,看到已經守候了整整 10個小時的張桂梅臉色蒼白,神情憔悴,這位傈僳族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她長期拖著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
她堅守教育報國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扎根貧困地區40多年,不遺余力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傾力建成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600余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托舉起當地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信心與希望。
張桂梅1000字心得體會篇2
近期,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在全國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活動。
相信在教育系統內部,每位教師對“張桂梅”這個名字都不陌生,對張桂梅的先進事跡都能說上一二。但是每一次對張桂梅先進事跡進行學習,我都發現自己對她又認識了很多,學到了很多。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張桂梅作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扎根貧困地區全身投入教育事業,用生命點滴書寫出來的人生故事傳說彰顯出一名普通黨員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她堅守初心,對黨忠誠一輩子。張桂梅同志是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是忠誠踐行“四有”好老師要求的榜樣。她響應黨的號召,到云南支援邊疆建設,跨越千里輾轉多地,無怨無悔。她創辦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融入辦學體系,幫助數千名山區女孩改變命運,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華坪縣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黨員佩戴黨徽上班的單位。張桂梅讓黨員在群眾和師生面前“明身份”,促使黨員起到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做到了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徽在閃爍。2000年,她在領取勞模獎金后,把全部獎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黨費。她把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滲透在血脈里,在她身上充分體現著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質和至誠至深的家國情懷。
她牢記使命,為民奉獻一輩子。40多年來,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戶,行程十余萬公里。張桂梅與孩子們之間有很多故事傳說,每一個都是催人淚下。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個男生突然發高燒,張桂梅看到這位學生寒冬臘月還穿著單衣,當即把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給了這位學生,并連夜把他送到醫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費。第二天,當學生家長趕到醫院,看到已經守候了整整10個小時的張桂梅臉色蒼白,神情憔悴,這位傈僳族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她長期拖著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
她堅守教育報國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扎根貧困地區40多年,不遺余力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傾力建成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600余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托舉起當地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信心與希望。
張桂梅1000字心得體會篇3
張桂梅的事跡深深地感動著我,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欽佩。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扎根于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余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模范事跡,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我們學習她,首先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為一個黨員,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突出,她說:“為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于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無私奉獻,張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要學習她愛生如子,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學習她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斗、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作為一名彝良的職高教師,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奮斗。
張桂梅1000字心得體會篇4
張桂梅,一位63歲的老人,頭發稀疏,不施粉黛,她的臉上刻盡了滄桑與疲憊,但是她的堅定卻散發著無窮的力量!
她,為了讓失學的女孩子重返課堂,幾近乞討的籌集資金,創辦女子中學,只是為了改變“低素質母親,低素質孩子”的惡性循環,讓1600余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
她,為了給貧困的孩子交學費,毅然拿出自己僅有的200元生活費,甚至把妹妹寄給自己的路費悉數拿出。
她,為了挽救迷戀網絡的男孩,把行李搬到學生宿舍,與學生同吃同住,言傳身教,用實際行動感染學生,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了,每一件事都包含著張桂梅老師對教育的執著,對學生的關愛。張老師一生無兒無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全部獻給了教育事業,把全部的愛都獻給了自己的學生,張桂梅老師就像一把利劍斬斷了貧困和愚昧的傳遞,架起了知識和山區女孩的夢想橋梁,張老師的無私奉獻,無悔付出,辛勤耕耘,愛生如子不正是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使命擔當的具體體現嗎?這才是真正的偉大,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一遍一遍看著張老師的報道,不僅潸然淚下,仿佛有一束光射進我的心底,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應當以張桂梅老師為榜樣,爭當新時代“四有”好老師,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神圣職責和使命。仰望星空,靜靜思考,這豪言壯語的背后不正是教學生活中平凡的細節匯聚而成嗎?
偉大出自平凡,我應該像張桂梅老師一樣,始終保持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上好每一節課,改好每一本作業,輔導好每一個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豐富自身的知識底蘊,積淀方法,摸索經驗,在活動中歷練,在實踐中促進專業成長,才能擔負教書育人的大任,才能不辜負踏上教師征程時立下的誓言。我應該向張
張桂梅老師一樣,始終保持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把每一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贊賞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贊賞每一個孩子的獨特性,贊賞每一個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贊賞每一個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
紅梅傲骨,大愛無疆,我們應該承襲張桂梅老師的“紅梅”精神,追求至善至美的師德大愛,不改初心,牢記使命,在教育路上奮勇前行!
張桂梅1000字心得體會篇5
好黨員要心中有“一”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時代楷模張桂梅的先進事跡激發了筆者對這位“奇跡校長”、時代“燃燈者”的深深感懷,她堅毅而執著的目光散發著偉大的人格魅力,她對黨忠誠、無私奉獻、幾十年如“一”的高尚精神正是每一名共產黨員致敬和學習的生動榜樣。
一心一意為民。“如果我是一條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潤一片綠洲。”40多年來,張桂梅毅然投身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用持之以恒的默默奉獻,幫助鄉村女孩去追逐自己的夢想,用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一句“我們等得起,孩子們的成長等不起”直擊人的內心深處。為民者,胸中裝有大情懷,廣大黨員自當堅持“人民至上”價值理念,以“我等得起,但是人民等不起”的憂民情懷和“跑步”姿態,激發為民擔當,始終做到信念如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好務。
一絲不茍做事。“我要通過讀書改變她們的命運,改變她們家庭的命運。”長期以來,張桂梅堅持做好教書育人、立德樹人這一件事,培育和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用信仰之光照亮貧困孩子的追夢人生,用舍我的付出成為女高人的精神支柱,12年里單是家訪里程數就達到了11多萬公里。共產黨人最講認真,廣大黨員自當發揚敬業奉獻精神,在實際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在為民服務的過程中做到“惟精惟一”,切切實實為民解難、解憂紓困,以一生為公、一心為民的擔當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一往無前奮斗。“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這是張桂梅最喜歡的歌,也是她最真實的寫照。雖然寸寸青絲變成了滿頭花白,但堅守在祖國西南邊陲的教師崗位上,未曾改變的是對山區學子的付出和對教育事業的信仰,一往無前的“忘我”精神感染著每一個人。偉大事業成于不懈奮斗,廣大黨員自當保持奮斗之心,不畏艱難困苦,永葆丹心向黨,用生命踐行使命,用情懷抒寫擔當,在為民的各項斗爭中砥礪初心、提升本領,時刻保持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乘長風破萬里浪,直達勝利的彼岸。
一生一世無悔。“一直支撐著我的是我們的信仰,是共產黨員的信仰,是我對黨的承諾。”張桂梅至真至誠、甘為人梯、無怨無悔的精神展現了新時代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和責任擔當,詮釋著她“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無悔抉擇。做正確的事方可無悔,廣大黨員自當堅定為民的初心和使命,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為偉大的事業、偉大的夢想終身奮斗,做到“無論付出什么我都值得”,風雨不動安如山,一生無悔做黨員。
張桂梅1000字心得體會篇6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中心環節。“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矢志不渝、執著追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落實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
為師者高風亮節,動之以情,付之以愛。張桂梅18歲從東北家鄉來到云南后,當地領導和群眾在她身患重病時伸出援手,給了她“第二次生命”,讓她堅定了以教育扶貧回報山鄉、用愛心傳遞溫暖的志向。在教育方法上,她注重因材施教,摸索出民族貧困山區學生教育的規律,把育人作為教育的前提和目標。在她眼中,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得到平等的關愛,從來不用“貧困”二字形容自己的學生,而是稱他們是“大山里的孩兒”。正是秉承著一顆單純而真誠的仁愛之心,張桂梅長期扎根紅土高原,為山區孩子放飛夢想,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支撐著我的,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中無愧。”年幼時就已“滲入紅色基因”的張桂梅,始終堅持樹人先樹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她創建的學校,經過1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黨建統領教學,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的特色教學模式,確立了“繼承革命傳統、發揚延安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辦學宗旨,“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做黨的好女兒”成為校園里鏗鏘有力的呼號,誦讀革命故事傳說、傳唱愛國歌曲、開辦法治講座、弘揚傳統文化、組織理論學習成為塑造師德師魂的日常功課。師生們在舉手投足、潛移默化中感受革命精神、愛國情操和紅色基因,不斷激發對黨忠誠、報效祖國、艱苦奮斗的信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堅持不懈用理想和信念“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是成就張桂梅傳奇的源頭活水,是“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的強勁動力。
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我們就要學習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學習她情系群眾、一心為民的真摯情懷,學習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學習她堅毅執著、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把自身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洪流之中,以家國為己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