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志愿者事跡心得體會
最美志愿者事跡心得體會篇1
1988年參軍進入雷鋒班至今,李峰威始終以雷鋒精神激勵自己前行,30余年來,堅持開展學雷鋒活動。從成立建行系統第一個雷鋒儲蓄所,到組織百余場“雷鋒精神進工地”、“雷鋒精神萬里行”“全國雷鋒車隊相聚雷鋒城”等活動,李峰威始終把自己當成是“雷鋒班的一個兵”,傳承并弘揚雷鋒精神。今年作為北京市優秀志愿者代表獲得全國抗擊疫情先進個人。
在新冠疫情期間,李峰威與他的“學雷鋒網絡”也發揮了巨大作用。除夕夜,李峰威得知國家決定在武漢建設“兩山”醫院。在醫院建設需要大量物資支援的時候,李峰威立即聯系擔任學雷鋒志愿服務指導員的醫院照明專用燈具生產企業西頓照明,并成立了西頓照明戰“疫”學雷鋒志愿服務隊總隊及北京、武漢、鄭州分隊。志愿者們加班生產,短短3天時間,就把捐贈武漢雷神山醫院價值70萬元與河南鄭州新冠病毒隔離病房價值30萬元的專用照明燈具送到了施工現場,有力地保障了兩個項目的按時竣工。
2月初,中建二局安裝公司接到了武漢雷神山醫院急需援建人員的通知。李峰威和公司領導一起迅速行動,動員集結公司在京員工,火速成立了一支擁有數十名隊員的“戰疫”志愿服務隊,于當日中午從北京出發,逆行赴漢,這也是首都學雷鋒志愿者趕赴一線支援“戰疫”的真實寫照。服務隊的志愿者們輪流開車,歷時13個小時,行程1200多公里,經過5次體溫檢測,馬不停蹄地在4日凌晨3點趕到武漢,比其他350余名工人整整早到半日!來不及緩沖休整,隊員們立即投入到建設及防疫物資分類整理、為一線工人做好后勤保障等繁忙的服務工作中。
抗擊疫情的日子里,李峰威從北京城市副中心到雄安新區,跑了十幾個重大工程的項目部。作為一名曾經的雷鋒班戰士,他希望把雷鋒精神帶到建筑工地上,推動項目復產復工,從疫情手里“搶時間”。3月4日起,李峰威先后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重大工程項目上組建了20多支農民工學雷鋒戰“疫”志愿服務隊,為國家重點項目早日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最美志愿者事跡心得體會篇2
閻樂是一名忠實的水上運動愛好者,他曾于2014年7月發起“大愛黑土情激情三江行”橫跨東北三江的不平凡之旅,招募集結了20多名全國各地的水上運動愛好者,駕駛摩托艇,跨越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三江母親河,全程1300公里,創造了駕駛摩托艇穿越內陸河流最長距離吉尼斯世界紀錄,并沿途推廣了水上運動項目。為進一步推廣水上運動項目,閻樂植根大興,2017年3月創辦了北京市大興區水上運動協會。
閻樂熱心公益事業,在他的帶領下,2018年2月成立了大興區巨匠應急救援志愿服務中心,積極協助政府及社會團體開展水上應急救援、自然災害及雨季防洪應急保障及演練;為社會組織和個人等提供生存、防災減災、救援等專業培訓;為社會活動提供生命健康保障、通訊保障和城市安保服務;開展區域內救援領域的交流活動。
2020年的冬天,很冷也很溫暖,春節沒有了往年的喧囂,沒有了往年的熱鬧,沒有了往年的年味,城市變得冷冷清清,家家戶戶緊閉大門,跟往年一樣在春節前夕每晚閻樂隊長都帶著隊員們開著應急車播放著煙花爆竹禁放的廣播宣傳在城區的大街小巷,直到除夕凌晨12點半才收隊回家與家人團聚,本想著過個安心的春節,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打響時,讓我們在寒冷的冬日更是畏懼。但當看到中國的擔當!讓我們為身為中國為而自豪!當看到了醫護人員舍小家為大家,成為最美“逆行者”,閻隊長義不容辭帶著志愿者們挺身而出,做為消殺“逆行者”,大到街道公園,小到挨家挨戶執行消殺任務,守護著大家!
2020年2月13日,閻樂隊長帶領巨匠團隊進行疫情消殺結束,大興區巨匠應急救援志愿服務中心累計消殺152天,消殺范圍30萬人次,平均每日消殺1429人次,為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很大的熱情與力量。
6月13日起,接到新的任務指示,剛剛完成了留觀社區消殺任務閻隊長帶領著隊員們又進入到新一輪的隔離人員的生活垃圾收集、消毒、運輸,也成為了他們每天的常態化工作。截至目前累計消殺受益人群20余萬人,消殺面積除40余個村落面積外,社區、酒店、菜市場面積共約60余萬平方米。社區,酒店、菜市場、派出所等也是得有10多個消殺點,共計70余個消殺點。
6月初北京的第一次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這時的閻樂心情并沒有放輕松,因為每年的防汛任務悄悄的來了,他默默的祈禱著千萬這個時候不要在下大雨了,似乎上天聽到了他的祈禱,6月的汛期沒有暴雨預警。7月每年這個月的20號都會有一場大暴雨來赴約,緊張的暴雨備勤整整等待了一夜,雨并沒有到來,爽約了!心情不知道是什么感覺,是喜是悲,總之不是很好。就這樣7月閻隊長帶領著隊員們白天防疫消殺,晚上防汛備勤轉眼間進入8月,20號那天夜里雨下的非常大,根據經驗判斷并沒有之前7.20的那場雨大,可閻隊長沒有休息的樣子,還是跟往常一樣帶著隊員們開車拉著裝備去每個低洼地點去巡視著。這就是我們的優秀志愿者閻樂同志。
最美志愿者事跡心得體會篇3
孫禎杰作為道濟星愿志愿服務隊的一名志愿者,努力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通過志愿服務,將愛心傳遞,參與志愿服務10余年,志愿北京網站記錄服務時長1566小時。曾獲評為北京市優秀青年志愿者,2019年獲得共鑄中國心基金社會公益感動獎,2019年榮獲北京市總工會“職工骨干志愿者稱號”,2020年獲評為首都五星級志愿者。
該同志醫學院校畢業以后,一直兢兢業業、默默無聞、一絲不茍的工作在臨床第一線。在掌握嫻熟骨科常規手術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新的業務和新技術,在老齡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微創治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鑒于其突出的成績,2019年當選為世界脊柱微創聯合會內鏡融合學會中國區副主席。
他作為第六醫院的骨科主任、學科帶頭人,不但在技術上精益求精,醫術精湛,而且具有高尚的醫德。由于對患者診療細致、熱情周到,得到了患者的極大信任,在行業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作為外科支部書記,他始終堅守醫者初心,努力踐行救死扶傷的使命。他努力護佑生命,大愛無疆!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主動參與志愿服務,“有時間做志愿者”成為他的生活理念。為滿足更多患者的健康需求,將自己的專業積累服務更多的人群,他積極響應并落實京津冀協調發展戰略,常年利用周末時間將自己的技術輻射到懷柔、昌平、平谷以及唐山市地區、崇禮區醫院等;在他的努力下,服務了當地百姓的健康,提升了當地的微創診療水平。不僅如此,他還深入社區、走進偏遠山區、藏區開展志愿服務。近年來,他先后6次深入藏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為當地醫療衛生工作提供幫扶。他作為一名中共黨員,用自己的技術為更多的百姓服務,將黨的溫暖,黨的關懷傳送到百姓心中。
他常說:做志愿者,是我的精神追求。我要用自己的行動弘揚新時代的雷鋒精神,展現新時代志愿者的風采,向社會上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們奉獻一片愛心、伸出友愛之手。服務他人,快樂自己!
最美志愿者事跡心得體會篇4
2020年的春節,新冠疫情防控處于非常時期,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戰疫魔。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按照北京市志愿服務聯合會的疫情防控通知,馬成朋積極組織志愿者進行線上培訓。引導大家重視新冠疫情,科學防控防護,安全居家隔離,疫情期間如何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服務等,使志愿者依法科學有序安全開展疫情防控應急服務。同時在線上利用微信等社交平臺轉發辟謠信息、宣傳正能量。
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沒有旁觀者,更沒有局外人。2月份小區進行封閉管理,值守人員緊張,疫情期間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馬成朋和家人主動申請到大柵欄街道、廣內街道等社區防控值守。家里老人知道后勸說:“孩子,現在外面病毒傳染那么厲害,你去守胡同口接觸的人又多,太危險了”他女兒馬菡說:“沒事兒,我們年輕人身體抵抗力強,科學防護就沒事。雖然有些人不敢去,但作為黨員必須去。”就這樣,馬成朋和家人在防控卡點一線測量體溫,查看進出人員出入證,返京人員信息登記,公共設施消毒等工作。
“您好,感謝您配合測量體溫。”“看見了,請把出入證收好,謝謝您!”……一直重復提醒大家配合防疫工作。也有個別人不理解每次的查驗和測溫嫌麻煩,經過耐心的引導后,反而每次都主動配合防疫工作。無論刮風下雨下雪,天氣嚴寒。他們每天天沒亮就到崗,這一站,就是5個小時,有時候腳凍的冰涼,休息時,還為老年人購買生活用品,受到了社區及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同時組織志愿者參加到疫情防控常態化志愿服務中,為居民安康默默的付出。正是志愿者們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認真排查隱患,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基礎保障服務。馬成朋勇于逆行的防疫事跡在中國教育電視臺、BTV北京時間、北京社區報等媒體報道。馬成朋雖然是安徽無為來京務工人員,但他和家人利用信息時間一直堅持志愿服務,長期組織志愿者參與重大活動和國際賽會,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巧,為社區、學校、平安地鐵、火車站等提供等志愿服務的培訓。先后被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首都文明辦、市志聯等部門評為“首都最美志愿家庭”,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評為“北京市社會好人”安徽省優秀共青團干部、北京市五星級志愿者、北京市春運優秀志愿者、北京市最美慈善義工提名獎、北京市平安地鐵五星級志愿者、中國盲文圖書館五星級文化助盲志愿者等。他的志愿服務事跡分別在北京日報。
最美志愿者事跡心得體會篇5
喬淑芬,女,1958年出生,大專文化,中共黨員,現任延慶區香水園街道川北西社區文化員,一支部書記,北京市延慶區“長城藍”文藝助老志愿服務隊隊長。喬淑芬是“閑不住的大能人”,疫情防控中的站崗執勤、走訪慰問,文明城區創建中的垃圾分類、文明引導,重大賽事中的治安維護、服務保障,一系列的工作中,都有她和她帶領的長城藍志愿團隊隊員們的身影,她多次被評為北京市文化志愿者先進個人、延慶縣學雷鋒志愿服務優秀志愿者、北京市優秀文化志愿項目帶頭人和北京優秀志愿者項目帶頭人、首都社區志愿服務組織之星等榮譽。
她積極熱心公益,志愿服務勇當先鋒。自2013年,她帶領志愿服務隊演出近3000場次,受眾人數516000人次,本人參加或組織志愿服務更是達到3500場。志愿服務項目涵蓋助老助殘、擁軍、鄉村、社區等,內容更是涵蓋了文藝表演、健康護理、捐款捐物、理發、環境維護、法律、交通節水宣傳等多個領域。她積極參與世園會開幕、馬鈴薯大會開幕、世界馬拉松比賽、世界自行車比賽的服務保障工作,在志愿活動中尋求創新的理念和方法,開發志愿服務的新亮點、新領域。她說,志愿活動不僅服務別人,更是讓她明白什么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體會到了什么是“志愿付出,快樂奉獻”,同時也收獲了無盡的感動與快樂。
她發揮黨員模范,守牢一線防疫關卡。疫情防控的號角吹響后,她放棄哄孫子,主動承包了川北西社區53號獨門樓院卡口值守任務,帶領隊員們默默地放棄一切事物,全力以赴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執勤中來,每天志愿服務12小時以上。利用休息時間排練《武漢加油》《今年春節不平方凡》《勸》《自強大愛》《捐款》等曲目來宣傳正能量,挖掘并以京東大鼓的形式為居民表演防疫好人好事,用拉桿箱播放疫情防控知識,鼓勵居民勇敢面對疫情,樹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
作為志愿者隊長,她被大家稱為“喬管家”;作為社區居民,她被稱為“閑不住的大能人”,這就是她退休的新生活。有快樂、有煩惱、有勞累、有幸福。她永遠承載的是"愛心無止境、生活更精彩”,沒有豪言壯語,她只是用行動,弘揚美德、服務社會、播撒愛心;只是通過志愿服務,將愛心人士匯集到一起,用熱情、親情、感情,去感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用真情撫慰媯川大地所有受助的人。
最美志愿者事跡心得體會篇6
孫禎杰作為道濟星愿志愿服務隊的一名志愿者,努力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通過志愿服務,將愛心傳遞,參與志愿服務10余年,志愿北京網站記錄服務時長1566小時。曾獲評為北京市優秀青年志愿者,2019年獲得共鑄中國心基金社會公益感動獎,2019年榮獲北京市總工會“職工骨干志愿者稱號”,2020年獲評為首都五星級志愿者。
該同志醫學院校畢業以后,一直兢兢業業、默默無聞、一絲不茍的工作在臨床第一線。在掌握嫻熟骨科常規手術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新的業務和新技術,在老齡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微創治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鑒于其突出的成績,2019年當選為世界脊柱微創聯合會內鏡融合學會中國區副主席。
他作為第六醫院的骨科主任、學科帶頭人,不但在技術上精益求精,醫術精湛,而且具有高尚的醫德。由于對患者診療細致、熱情周到,得到了患者的極大信任,在行業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作為外科支部書記,他始終堅守醫者初心,努力踐行救死扶傷的使命。他努力護佑生命,大愛無疆!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主動參與志愿服務,“有時間做志愿者”成為他的生活理念。為滿足更多患者的健康需求,將自己的專業積累服務更多的人群,他積極響應并落實京津冀協調發展戰略,常年利用周末時間將自己的技術輻射到懷柔、昌平、平谷以及唐山市地區、崇禮區醫院等;在他的努力下,服務了當地百姓的健康,提升了當地的微創診療水平。不僅如此,他還深入社區、走進偏遠山區、藏區開展志愿服務。近年來,他先后6次深入藏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為當地醫療衛生工作提供幫扶。他作為一名中共黨員,用自己的技術為更多的百姓服務,將黨的溫暖,黨的關懷傳送到百姓心中。 他常說:做志愿者,是我的精神追求。我要用自己的行動弘揚新時代的雷鋒精神,展現新時代志愿者的風采,向社會上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們奉獻一片愛心、伸出友愛之手。服務他人,快樂自己
最美志愿者事跡心得體會篇7
1988年參軍進入雷鋒班至今,李峰威始終以雷鋒精神激勵自己前行,30余年來,堅持開展學雷鋒活動。從成立建行系統第一個雷鋒儲蓄所,到組織百余場“雷鋒精神進工地”、“雷鋒精神萬里行”“全國雷鋒車隊相聚雷鋒城”等活動,李峰威始終把自己當成是“雷鋒班的一個兵”,傳承并弘揚雷鋒精神。今年作為北京市優秀志愿者代表獲得全國抗擊疫情先進個人。
在新冠疫情期間,李峰威與他的“學雷鋒網絡”也發揮了巨大作用。除夕夜,李峰威得知國家決定在武漢建設“兩山”醫院。在醫院建設需要大量物資支援的時候,李峰威立即聯系擔任學雷鋒志愿服務指導員的醫院照明專用燈具生產企業西頓照明,并成立了西頓照明戰“疫”學雷鋒志愿服務隊總隊及北京、武漢、鄭州分隊。志愿者們加班生產,短短3天時間,就把捐贈武漢雷神山醫院價值70萬元與河南鄭州新冠病毒隔離病房價值30萬元的專用照明燈具送到了施工現場,有力地保障了兩個項目的按時竣工。
2月初,中建二局安裝公司接到了武漢雷神山醫院急需援建人員的通知。李峰威和公司領導一起迅速行動,動員集結公司在京員工,火速成立了一支擁有數十名隊員的“戰疫”志愿服務隊,于當日中午從北京出發,逆行赴漢,這也是首都學雷鋒志愿者趕赴一線支援“戰疫”的真實寫照。服務隊的志愿者們輪流開車,歷時13個小時,行程1200多公里,經過5次體溫檢測,馬不停蹄地在4日凌晨3點趕到武漢,比其他350余名工人整整早到半日!來不及緩沖休整,隊員們立即投入到建設及防疫物資分類整理、為一線工人做好后勤保障等繁忙的服務工作中。 抗擊疫情的日子里,李峰威從北京城市副中心到雄安新區,跑了十幾個重大工程的項目部。作為一名曾經的雷鋒班戰士,他希望把雷鋒精神帶到建筑工地上,推動項目復產復工,從疫情手里“搶時間”。3月4日起,李峰威先后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重大工程項目上組建了20多支農民工學雷鋒戰“疫”志愿服務隊,為國家重點項目早日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