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500字心得體會
張桂梅500字心得體會篇1
云南廣播電視臺全媒體新聞中心主任記者陳澤慧先后三次采訪過張桂梅老師,在她采訪先進典型十多年的過程中,張桂梅是最令她震撼、折服、感動的一位。
初見張桂梅,陳澤慧有些不懂,一位身患多種疾病且年逾60的老人,為什么不退休,為什么堅持在學校上班?“張老師離不開學校、離不開學生,也許,上課是張桂梅老師治病最重要的一副藥。”學校里一位老師為她解答。
在采訪期間,陳澤慧跟張老師生活了一個星期,一起去家訪、一起做早操、一起上課、一起去學生宿舍查夜……也在一點點地感受著張老師對學生、對華坪女高無私的付出。
“為了這些孩子們,你沒有一分存款、沒有家,反而留下了一身的病,你付出了那么多,你覺得值得嗎?”張桂梅回答說:“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更要努力用自己的力量為黨、為國家、為社會作貢獻,只有當別人需要我們,社會需要我們時,那才是我們真正的價值所在。”
在采訪中,陳澤慧發現張桂梅時刻不忘自己的黨員身份,總是把黨徽戴在胸前,換衣服后的第一件事,也是把黨徽別上。張桂梅笑著對她解釋:“這是我最美的‘胸花’,看著就有力量!”
今年8月,張老師不顧身體虛弱堅持錄制《張桂梅思政大講堂——信仰的力量》,她再次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她“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
很多人都在問陳澤慧,華坪女高成功的密碼是什么?一次次與張桂梅的交集讓她明白了——如果說華坪女高真有密碼的話,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張桂梅500字心得體會篇2
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黑龍江來到云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貧困山區。
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黯然神傷,她決定離開傷心之地,調入麗江市華坪縣。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教學任務。
一年后,不幸再次降臨。1997年4月,她查出患有子宮肌瘤,且肌瘤已經有5個月胎兒那么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療。
張桂梅忍著疼痛繼續站在講臺上,她不愿意因為自己而影響學生們中考。直到7月中考結束,她才住進醫院。打開她的腹腔,醫生們倒吸了口冷氣:腹腔內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腸子已經粘連在后壁上了,取出的腫瘤有兩公斤多。
2001年,張桂梅兼任新建的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的院長。第一天,兒童之家收了36個孩子,最小的兩歲,最大的12歲。此后,張桂梅除了上課,還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顧這些幼小的孤兒。
兒童之家的工作,讓她萌生了創辦一所學校、讓貧困山區女孩免費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經她到處游說,這一善舉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華坪縣委、政府協調出土地,省、市黨委政府劃撥了100萬元的辦學經費。
2008年8月,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在華坪建成。11年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連續10年高考綜合上線率100%,1645名貧困女孩從這里走進大學。
張桂梅500字心得體會篇3
進入女高的陳法羽很快發現:關愛的同時,是嚴格的管理。
每天早晨5點半起床,課間出操1分鐘站好隊。張老師每天拿著小喇叭,不厭其煩地喊學生起床、跑步、吃飯、睡覺,“你們遲到一秒鐘我也不干!”
張桂梅和病魔斗:“不能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休止地看病上”;
她和貧困較勁:“挽救一個女孩拯救三代人”;
她對學校老師、學生要求嚴格:“堅持,再堅持一下唄!”這是張桂梅勸慰大家最多的話。
陳法羽說:“我們來女高讀書是來改變命運的,不拼拿什么和別人比?張老師也在拼啊!”
校辦主任張曉峰告訴記者,張桂梅老師是在拿命辦學,師生們服氣。
張桂梅的言傳身教也感染著女高老師們。韋堂蕓老師受傷左腳骨折,想到還有100多天就要高考,她拄著雙拐給學生上課;楊曉春老師悄悄給學生墊付醫藥費、生活費,卻從不往外說——這樣已知和未知的故事,在女高還有很多。
張桂梅宿舍里有4張床鋪,1張自己睡,3張留給“不聽話”的和生病的學生。有名女生性格孤僻,和張桂梅住在一起。不管張老師怎么關心她、開導她,她都不怎么說話。張老師疾病纏身,每天早晨5點起床,忙里忙外一天,晚上還和她聊天。3個月后,這名學生抱著張老師痛哭,說一定好好讀書。
“女高的許多學生家庭貧困、變故多,她們的心要好好去焐。”張桂梅說。
張桂梅500字心得體會篇4
師者桂梅,立德圓夢
63歲的“燃燈校長”張桂梅,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一直扎根在云南貧困山區一線,拖著病體,戰勝千難萬難,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化作一束光,照亮了大山里女孩的夢想,用知識改變貧困山區女孩命運,用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一個人該如何堅持理想,如何恪守德行,如何自我超越,張桂梅做了最好的注解。人民教師為了誰,怎樣當一名好教師,怎樣培養好學生,張桂梅成為了榜樣。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是什么,張桂梅以實踐做出了有力回答。
張桂梅告訴我們,總有一種精神,穿越時代,化育人心,那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那是“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站在講臺上”;
總有一種力量,擔當奉獻,苦干實干,那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那是“老師學生一起苦教、苦學,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學校辦出名堂”;
總有一種信仰,為國為民,堅定如磐,那是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那是“如果自己突然走了,葬禮就不辦了,骨灰直接撒到金沙江,請提前把喪葬費預支給我,我想把這筆錢用在孩子們身上”。
張桂梅一生無兒無女,卻是華坪兒童之家130多個孤兒的“媽媽”,她的心里裝著更大的家和國。紅土高原一枝梅,鐵骨丹心傲雪霜。你看,那山,那梅,值得欣賞和尊重。
張桂梅500字心得體會篇5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眾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于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著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里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床”,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里,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08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于順利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