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心得或工作反思
心得可以分享自己在某個階段學習、工作或旅行中的經驗、教訓和不足,為他人提供參考和借鑒。家訪心得或工作反思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家訪心得或工作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訪心得或工作反思篇1
孩子首先理解教育的地方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是父母,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學校教師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家訪正是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要途徑之一。家訪能夠拉近教師和家長、孩子之間的距離,為孩子的家庭教育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本學期家訪總體上還是收獲頗豐的,現將本人的家訪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深刻認識到了家訪的重要性
雖然與學生接觸有一年的時間,但對孩子的家庭還不夠熟悉,為了更好地了解他們,家訪就顯得尤為重要。透過家訪,較為深入地了解到學生的家庭環境,家庭教育狀況,以及家長對孩子,對老師及對學校的期望等等。實踐中,更讓我進一步深深體會到了家訪的重要好處:家訪讓我們讀懂了每個孩子期盼的目光、看到了每位家長坦誠的愿望,家訪搭建了彼此心靈溝通的橋梁,家訪增進了教師和孩子間的真情實意。
二、家訪取得的成果
第一,家訪給予我們雙方充裕的時間來交流。
我們能夠反映孩子在校內的各種表現和進步,家長也能夠提出各種推薦和看法,我們能夠有針對性的對個別學生進行相關的教育,透過和家長的共同討論而達成共鳴,找到最適合個體的教育方法。
第二,對學生的了解更加全面。
每個孩子在學校里和在家里的表現判若兩人,有的在校內很活潑大方,在家里看到老師就會很害羞,不敢說話,有的則反之,看到老師家訪,過于興奮,想盡情的表現自我,我們能夠透過家訪更全面的去認識孩子,了解孩子不一樣的行為習慣和興趣愛好。
透過家訪,我也感受到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這次走訪的學生,大多數家長比較忙,家長們無暇照顧孩子們的學習,有空也是隨口問聲“作業做好沒有?”這樣致使孩子們的學習的自覺性較差,透過這次與家長的交流,使家長們也明白了照顧孩子不僅僅是關心孩子的吃喝,孩子的學習也要照顧周到。
另外,家庭成員內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難于與學校教育配合。父母雙方教育觀念和方法不一致,還有爺爺奶奶對孩子比較寵愛,導致孩子學習習慣不好。
在家訪時的交談中,我深深體會到家長的期盼,深感職責重大,對今后的工作更不應有懈怠之心。
家訪心得或工作反思篇2
家訪,說到底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梁。通過家訪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學校卻繼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們的教育會取得更大的成功。下面就談談本人的幾點心得體會。
通過家訪我體會到了電訪所不能達到的效果。面對面促膝交談與電話里的聽聲不見面,那感覺和效果就是不一樣。所以這登門家訪的傳統不能去。
俗話說“情感是教育的橋梁”。老寫的“親”字,也說明一個道理:人要常見面才會親。所以家訪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么誤會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到心應手。
對于家訪的對象是后進生,我覺得“后進生”因為一些不突出的優點而受到老師的稱贊時會很高興,老師可以和家長一起從點滴的進步談起,一分為二地分析學生,用優點去克服缺點。所以在家訪時我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老師上門家訪,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對家長也是一個觸動。
教師、家長、學生三者共處一室,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離。
每次家訪都會讓我受益匪淺,和學生家長相互了解情況,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溝通感情,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并且同學生家長共同研究,在教育學生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達成一致意見。
這次家訪使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們的教育會獲得更大的成功,這對我今后的幼兒園教學工作來說是一個寶貴的經驗,家訪中,孩子們更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注與重視,這是對孩子的鼓勵,;家長更能理解我們的工作,這是對家長的觸動。家訪,容易形成教育合力,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家訪讓我受益匪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們只有通過家訪才能了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為形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可以從根源著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系,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家訪心得或工作反思篇3
我們都抱怨現在的學生不好管,如果我們另找一條途徑,走進學生的生活,和他們零距離接觸,也許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教師家訪心得體會:教師要走進學生的生活。
學生的家長我個個都通過電話,可是當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訪之路時,我才體會到了電訪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10月19日利用休息時間,我和兩位老師深入幾個學生家中,進行家訪,感受頗深。 家訪真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么誤會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心應手。
學生唐友文,家境優越,在老師和學生眼中都是很優秀的學生,但是這個學生卻在雙休時伙同班上另兩位同學打鄰班的學生殷長林,其原因就是覺得殷長林對他講話不太尊重,并且也看不慣殷長林。殷長林不服氣,又想邀社會青年伺機報復,這位學生害怕了告訴了遠在上海工作的父母,只說別班的學生要打他,父母著急了,打電話把從孩子處聽到的片面之詞告訴了離孩子稍近一點的姑母,姑母也不向老師了解情況,便直接打電話找到殷長林的一位親戚,要他對殷長林的父母說,不要他的孩子打唐友文。但是殷長林并不想罷手,唐友文的監護人爺爺知道后,很擔心孫子被打 ,對學校頗有微詞,還說要把孩子轉走。我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并把事情妥善解決后,去拜訪了孩子的監護人爺爺。我們進行了很好的溝通。孩子爺爺也感慨,我們不相信老師,驚動這么多人,可事情還是沒解決,以后他要相信老師,有了問題先告訴老師。還告我們,因為唐家第三代女孩多,只有這一個男孩,親友都比較嬌寵。最后,我們達成共識,對孩子思想方面的教育要加強,讓孩子成材更成人。
老師家訪給學生帶去溫暖,也給家長帶去了溫暖,。我們到達學生楊義書的家時,家長頗感意外,但并不很熱情,因為孩子成績不好,又很調皮。這個學生上學期因瘋趕讓本班同學劉豐的頭撞到水泥柱上,到醫院縫了六針,這學期又因瘋撞讓挖耳勺深嵌入頓佳倩同學的耳朵中,到醫院才取出來,但隔膜已受損。這樣一個孩子,家長已失去信心。我和他們講他孩子的優點,比如籃球打得好,犯錯后不跟老師頂撞,特別是告訴他們,老師并沒放棄他們的孩子,上學期八年級調考,楊義書的語文竟打了80多分,聽到這里,家長很是高興,興奮的喊到:“楊義書,你看,老師沒放棄你,你要守紀律,好好學習 。”雖說,楊義書同學沒有給老師口頭保證,但這段時間來守紀,聽話,他用行動作出了保證。
在家訪中,我還了解到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整個忙于生計,極少照看、督促孩子。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沒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反映:老師說的,孩子會聽進去的。作為學生的老師也特感動于這句話,老師的魅力無極限。當然高興之余,需要我們付出更多了。同時讓我們更深的認識到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成長的不同影響.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多數會養成良好的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管教子女嚴厲的家長,會教子女做人的道理,孩子的品性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對自己的子女又過于溺愛的家庭;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膽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現了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和家長促膝談心,有的給予肯定和表揚,有的共同商討,有的用好的教育事例給家長作分析,委婉地指出其教育存在的問題,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在這段時間的家訪活動中,我深刻體會到,家訪對教師和學生家長來說都是受益匪淺的.家長能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老師能了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們只有通過家訪,走進學生的生活才能了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為形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源著手,對癥下藥,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達到家校結合,共同教育學生的目的.
家訪心得或工作反思篇4
這天我去了張霄家,這個孩子情緒偏激,和老師同學常發生激烈沖突,主要表現為:課間打同學,上課經常亂下座位或者搗、戳同學,影響別人聽課,不聽從老師的教育,一旦老師同學無法讓其順心就會任性耍脾氣。過去放學時光進行的溝通都是反映孩子的問題行為,家長很沒有面子。這次家訪我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孩子的家庭成長環境和性格愛好,拉近與孩子及家長的距離。估計家長會談到同學之間矛盾問題。我打算聽張霄說清狀況,包括對老師、同學態度叛逆的內心想法。和孩子父母交換看法,達成共識,明確其喜怒時都打人,沖撞老師的情緒宣泄方式都是不正確的,不受人歡迎的。
張霄家房子很新很大,看得出家里經濟條件很好,玩具有幾大箱,孩子對四驅車感興趣,家長又在兒童房鋪設了軌道。物質方應對孩子是有求必應,盡可能地滿足。然而在精神文化氛圍的營造上不能和沈宇非家庭相比。
做領導的父親因為單位里臨時有事不在家,在和母親交談的近3個小時里,我越來越清楚孩子叛逆、任性的性格的真正成因——家庭教育的溺愛和縱容。
母親說,孩子的父親平時工作十分忙碌,所以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并說出個理由都給予滿足,全家人都圍著孩子轉。我發現孩子彈琴的時候,媽媽始終在提醒他注意音符、速度,不放過一個難點,可見母親的教養方式是凡事追求完美,看似要求嚴格其實是包辦代替。3個小時,張霄不停地在房里奔跑跳躍,不時打斷老師和家長的談話,要母親幫他做這做那。開始母親沒有要求孩子務必坐好,而是一一滿足孩子的愿望。沒有明確的家教規矩,是這個家庭的顯著特點。
我把張霄在校的表現如實地告訴家長,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把事情的嚴重后果和盤托出:家長給孩子營造了一個沒有風雨沒有困難的溫室,孩子習慣了這種自我為中心的生活。因為不會與人相處,使友好的孩子厭惡他;因為任性,聽不進批評,老師管不了他;因為喜歡打鬧,常常吸引的是有同樣興趣和不良習慣的玩伴,卻又被強手欺負。那他怎樣會喜歡學校?怎樣會正確對待批評和挫折?家庭一味地遷就,將來滿足不了他了,家長怎樣辦?將來不能為他做事了,他又會如何對待家長呢?將來走入社會,誰讓他?誰伺候他?母親提議讓孩子遠離好打架的小伙伴,但是我想孩子間的正常交往和碰撞怎樣可能是大人能阻止得了的?不去交往,怎樣學得會忍讓、商量、服從、合作的交往技巧?我感到有些父母可能是工作上的精英,而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是十分需要幫忙的。
我提議對孩子要延遲滿足的時光,務必堅決拒絕不當的要求。于是當張霄在房間里大喊母親幫他的時候,母親第一次沒有動,而是告訴他,在和老師談話,自我的事情自我解決。孩子立刻大聲吼叫,摔門。但不予理會一會后,平靜了。但是之后當孩子用撒嬌的方式博取母親歡心時,母親就范了。接下來,張霄自我打開冰箱,要吃第二根冰棒。母親這回先用語言阻止無效的狀況下,又追過去,收回了冰棒。這次“不”說得很堅決。
第二條家教推薦,讓孩子學會服從,從坐姿開始明確要求。當需要大人幫忙時學會用禮貌的語言表達。
第三,母親務必在今晚與父親徹底長談,統一家教理念和方式。
這天的家訪沒見到父親,雖然有些遺憾,,但是還是略有成效的,因為孩子的母親受到了觸動,并且已經開始嘗試理解教師推薦。
對于我來說收獲也不小,家訪確實十分必要。孩子在校的表現是家教的鏡子。家長不管的孩子行為自由,像野草。家長的溺愛放任就是在給野草施肥,讓野草瘋長。老師務必深入家庭,才能真正了解學生問題的癥結所在。
老師不能怕對家長說實話,只要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在學生家里交流,往往比請家長到校氣氛更加簡單融洽,教師的真誠推薦會更易于理解。
每個家庭都是社會的細胞,學校教育一旦離家庭遠了,那么和社會就是脫節的,會變得無比脆弱。學校教育只有和家長達成一致,才可能取得效果。
家訪心得或工作反思篇5
為進一步搞好要本班的教育工作,響應"萬名教師訪萬家"活動,協調好各種教育力量,十一假期里我走訪了部分學生家,了解了他們的情況,現將家訪工作回顧如下:
一、家訪情況:本次家訪共訪學生14人,共接觸學生家長14人。
二、家訪中取得的成績
一是獲得許多第一手育人資料。通過與學生、與家長交流,了解每一個學生地家庭狀況,學習環境,學生的個性,在家的表現,了解到家長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詳細的記載,為今后的教學工作奠定了基礎。二是家長老師互相信任。通過向學生家長講述我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成果等基本情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解決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這就增強了家長的責任意識和信任度,使家長也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來,更有信心地和學校攜手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三是多棱角認識學生。了解了很多檔案上看不出來的東西,認識了更真實、更全面的學生。有些有個性的學生,本來覺得很難管,但走進他的家庭后,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經歷,便覺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們的心理。四是換個角度看家長。現在的學生家長大都是80后,他們本身受教育的程度相對高一些,因此他們能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并講究教育方法,經常幫助克服學習上的困難,這對學校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三、家訪中家長的建議
1、有些家長很希望老師到家里來了解學生和家庭的一些情況,以便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
2、由于現在很多孩子都比較懶惰,所以家長希望老師能多安排一些義務勞動讓他們做,幫他們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3、在不影響正常的教學任務的條件下,家長希望學校能多組織一些有益的課外或校外活動,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能力,以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四、家訪后的思考
第一,全面的家訪,深入到每一個家庭細致了解,與家長學生面對面的交流,了解了家長的期望與要求。了解了學生的個性與想法,加強了師生感情,對以后的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二,交換訪談方式,為家訪工作增加新的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家訪的方式也隨著改變。學生家長可分為好多不同的類型。作為任課教師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家訪的方式不改變,有時會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
第四,家訪也給教師本人上了一課。因為一個學生在班上不過是幾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卻是家長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訪時的交談中,深深體會到家長的期盼,深感責任重大,對今后的工作絲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第五,家訪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身體的發育,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總之,家訪工作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我深知:家訪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我愿本著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奉獻愛心,努力做一個稱職的老師,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家訪心得或工作反思篇6
父母及哥哥長年在外打工,鹿芬是家中的老小,平時她跟奶奶一起生活。在學校里鹿芬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尊敬教師,團結同,成績在班里始終是前十名。和別的留守學生不一樣,她屬于特別上進,自理本事強,自覺性也強的學生。本次家訪我除了想看望看望她以外,更主要的,我想明白到底是什么樣的環境,或者教育方法造就了這樣一個好孩子。
去之前我先給她家里打了個電話,是她父親接的,聽得出來他對我的家訪感到很意外。農村人樸素的念頭認為僅有孩子犯了錯誤,才需要找家長。
此刻是春節期間,選擇這個時間家訪,我當然是期望能和她的父母交流一下。到她家的時候,僅有她父女兩個人在家,媽媽去買東西了。他們熱情地請我進屋坐。鹿芬家房屋雖說有些陳舊,但家具及擺設讓人看了很舒服,屋里屋外打掃得干干凈凈,雖不是很闊氣,也算是很溫馨了。
當我說到鹿芬在校的優秀表現時,她的父親絲毫不掩飾對女兒的驕傲之情。說她是個從小就很讓人省心的孩子。鹿芬又是倒水又是拿水果,做事情很是得體。在沒有父親囑咐,也沒有別人提示的情景下,鹿芬待人接物表現出的落落大方,足以看出這些已經成為良好的習慣。在學習上鹿芬向我反映了一個問題,她說一天下來學習很累,好像沒有時間休息,永遠是做不完的作業。我提議她統籌安排時間,先做急需上交的作業,課間必須要休息,這并不是浪費時間,僅有勞逸結合,才能事半功倍。
我問鹿芬父母不在身邊會不會想念他們,期望父母留在身邊嗎。還沒等鹿芬回答,她的父親就搶先說開了。他說上年他們大年初四就離開家去北京打工了。鹿芬只好跟奶奶一起生活。直到八月份他們才回家一趟。在外打工的時候媽媽由于思念女兒,擔心她吃不好,怕女兒受委屈,有時候整夜整夜地睡不著覺。今年他們不打算出遠門了。鹿芬的父親說過幾天就和孩子的媽媽一起在附近干建筑隊,這樣能夠多照顧照顧家,多關心關心孩子。我沒有多說什么,我想這對父母的決定是明智的。我只是說鹿芬以后要享福了。我看見鹿芬臉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這次家訪唯一讓我遺憾的是沒有能和鹿芬的奶奶談一談。我想明白平時父母不在家的`時候,一個老人,一個臨時監護人又是隔代親,是怎樣教育鹿芬的,是否在學習上經常過問,還是像其他的老人一樣只管孩子的生活不管學習。可是不管怎樣,我覺得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重大的,在性格、行為、習慣、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會潛移默化地成為孩子的榜樣。但愿所有家長都能像鹿芬的家長一樣關心孩子的成長,但愿所有的學生都能像鹿芬一樣自立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