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寫心得能夠鞏固經驗、提升能力、展示思想、表達情感、促進交流、分享經驗、記錄生活、留住回憶。寫讀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要注意什么?這里給大家提供讀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下載,供大家參考。
讀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1
20世紀60年代初,米楚林和李森科的遺傳理論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國資料,學習了孟德爾和摩根的現代遺傳理論研究的新動向,于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一代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終身學習,熱愛和鉆一線,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堅守崗位。弘揚時代精神,樂于服務,樂于奉獻,振興中國電力環保事業,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第三,要學習袁隆平院士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當他人階梯的合作精神。袁隆平院士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以來,一直著眼大局,從困難出發,考慮全局,所以每次項目啟動,總能帶動不同地區、不同單位合作攻關。
20世紀70年代,他將研究團隊發現的野生材料毫無保留地分發給國內18家研究機構,加快了合作研究的步伐,使后續的配套研究得以迅速實現。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作為一個企業的中層管理者,應該有這種精神,團結協作,承上啟下,傾聽大家的聲音,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要做一個合格的服務員,圍繞整個公司和部門做決策,加強協調,開拓創新,全力以赴為項目服務好。努力加強自身修養,打造環保行業領先形象。最后要學習袁隆平院士的好品格,好作風,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自命不凡;他作風樸實,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體現了憂國憂民、造福人類、自強不息、勇攀高峰、勇于面對困難、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創新精神。袁隆平院士對事業的堅持和奉獻深深激勵了我。作為一名普通的企業員工,我們的名聲并不顯赫,我們的地位并不高尚,我們的收入并不富裕,但是我們從事的職業卻極其高尚,所以我會努力實現我個人的社會價值。可以說,袁隆平院士的這種精神不僅激勵了我們,也凈化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更好地貫徹各級領導的工作安排,積極開展各部門的工作,認真學習節能環保新技術和新知識,努力掌握全球環保領域的新趨勢,拓寬知識面,以適應現代生產和和諧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環保設備的質量,建設一個項目,一座豐碑。同時,還不如組織部門員工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開展員工文化體育活動,關心員工生活,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以袁隆平院士的先進事跡為榜樣,以各方面的標準,不斷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以求更大的進步。
讀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2
20__年九月十六日上午,全區中小學班主任老師匯聚榆次二中,聽了一場感人的先進事跡報告會,他就是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范妹鎖。回到學校后,我們又深入開展了向“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范妹鎖老師的學習活動。我們深受感動,又深有感觸。
一名教師的力量有多大?一個人的奉獻能帶來多大影響?47歲的范妹鎖老師可以給你答案。范妹鎖,男,47歲,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山西晉中榆次區長凝鎮人,現任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長凝鎮東長凝小學教師。從1985年師范畢業至今,他一直在榆次最偏遠的寄宿制學校任教,把青春、愛心全部奉獻給山區的教育事業,為山區教育譜寫了一首動人的奉獻之歌。他先后榮獲山西省師德標兵、山西省模范教師、山西道德模范、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等近20項市級以上稱號。
他走出大山,學成后又返回,從此虔誠守望。他能在那個窮山惡水的學校安心教學20多年,是常人所不能比擬的,他的各種稱號“土醫生”“男保姆”“范爸爸”等等,難道不是鄉親們送給他最好的贊揚嗎?正如他的學生所說,范老師用“一顆愛心,一顆責任心,一份堅守,一腔熱情,一句承諾,一份大愛,”譜寫了他對山區教育事業的一首贊歌。
“我是農民,大山父輩養育了我,我離不開他們”,一句多么樸素的話語,深深地刺痛我的心。我也是來自山區的孩子,從學校畢業,走上講臺,在自己的家鄉艱苦工作了六年,但是為了自己有個好的工作環境,選擇了離開家鄉,調回城里。看看范老師,想想我,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他的努力,他的堅守,他的執著,他的勤奮,換來了全國、全省、全市、全區、全體老師們對他的贊揚和敬佩。讓我們學習他吧!學習他扎根基礎教育,忠于職守,不畏艱難的理想追求;學習他,志存高遠,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學習他,潛心教書育人,誨人不倦,刻苦鉆研的嚴謹治學精神;學習他,勇于探索,奮發進取,積極投身教育改革實踐的創新精神;學習他,時刻充滿愛心,關愛學生,愛崗敬業的高尚師德。
他,范妹鎖老師,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是我們心中最美的教師!
讀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3
學習了杜順老師的先進事跡后,我感受很深。從杜順老師身上我感受到了生命的&39;價值,教師責任的分量。
杜順老師身殘志堅,他在默默無聞中釋放著生命的光彩,他在平凡的崗位上演繹著偉大的傳奇。
誰能想象走1500米路要用兩小時40分鐘,那是何等的艱難?誰能體會在冰雪中無數次跌倒和爬起的感觸與辛酸?誰又見過被冰茬扎破的手和臉及被雪水凝固的衣褲?誰又能想象到僅憑腦袋支起摩托車或用一條腿蹬自行車,那是怎樣令人難忘的情景?
這些卻都是杜順老師的親身經歷和真實生活,一個曾被醫學界宣判死刑的脊髓空洞癥患者。當他知道自己得了被判死刑的絕癥,杜順老師鎮定自若,沒有絲毫的畏懼。他深知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沒有絲毫的猶豫,帶著微笑學生中間,他把所有的光和熱全部獻給了孩子們。他憑著鋼鐵的意志,忍著病痛,苦也不說,累也不說,把痛苦埋在心里,把快樂的微笑獻給學生。
一輛三輪車、一把輪椅、一副雙拐——承載著杜順老師沉重的人生,也支撐著他對明天的希望;一支粉筆——給他生命的力量,也書寫著他人生的價值。
15年輪椅授課,杜順老師以殘疾之身擔負起沉甸甸的“師責”,他雖身殘,雖身忍劇痛,但他卻像正常人一樣履行著自己的責任,堅守著這份責任。
在杜順老師那里,責任也許不只是像山一樣震撼人心,而更多像天一樣充盈著他生命的每一處細節。他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人民教師的神圣職責,詮釋了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
學習了杜順老師的先進事跡后,他那強者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我,激勵著我。我想起這樣一句話:既然選擇了地平線,就只顧風雨兼程。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像杜順老師那樣把一切都獻給鄉村的孩子們,用愛心創造生命的奇跡。讓自己的教育人生充滿色彩,一路芬芳。我把這樣一句話送給各位同行,也送給自己:雖然我們很平凡,但我們可以有偉大的心靈,雖然我們默默無聞,但我們依然可以綻放不朽的光彩,只要你用愛扛起這份責任,你的人生也會因此而精彩。杜老師用他那樸實的語言謳歌出一曲曲不朽的樂章;用他那頑強的毅力詮釋出生命的奇跡;用他那無私的奉獻描繪出一幅幅感人的畫卷。通過對杜順老師先進事跡的學習,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師所肩負的神圣使命。教書育人、敬業奉獻是我們的本職工作,要想做好一天,是很容易的,但若能堅持一生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要把學生時刻放在心中,用愛來與他們溝通,用愛來與他們相處。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欣賞,懂得贊美,善于交流,成為學生成長的伙伴。不但要做學生的良師,更要成為學生的益友。
讀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4
不忘初心,以生命踐行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張超,一位矢志翱翔的“天空斗士”,一位舍生忘死的“護國衛士”,以29歲的年輕生命踐行了一位優秀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他的犧牲是偉大的、是光榮的,值得人們永世紀念,值得所有黨員矢志學習。
在鮮紅的黨旗下,舉起右手,向黨和人民許下神圣的誓言,這莊嚴的一幕,在華夏大地上無數次上演。8900多萬中國共產黨員,每人都經歷過,不知到如今,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初那憧憬的向往、澎湃的激情、上進的決心,還有多少人始終保持入黨之時的初心。不忘初心,首要就要不忘入黨時那份純潔的真心,不忘對黨的崇敬和向往,不忘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的驕傲和榮耀。
時至今日,新形勢下,各種思潮起伏,各種國外敵對勢力的侵蝕無孔不入,我們黨面臨著“四大危險”“四種挑戰”,為何如此?正因為有部分黨員忘記了自己入黨時的初心,忘記了身為一名共產黨員對先進性永恒地追求,也忘記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莊嚴承諾。當理想信念出現滑坡、精神之“鈣”不斷散失之時,正需要一批像張超同志這樣的“優秀共產黨員”,來喚醒那些迷失的信仰,來激發深埋于每個黨員內心深處的熊熊火焰、炙熱激情。
讀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5
近日讀了幾篇報道,內心感觸頗多。既被時代楷模、守島英雄王繼才的先進事跡和愛國奉獻精神所感動,也被《人民日報》宣揚的9位“中華脊梁”的卓越貢獻所震撼。他們淡泊名利、大忠大義,敢為人先、可歌可泣,矢志不移、鏗鏘前行,以謀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是新時代的旗幟和標桿,是奮斗者最美的樣子。
這些先進典型的堅守和付出,猶如航行中的燈塔光芒萬丈。有人說,生命有了奮斗,靈魂才有重量,每一個領域、每一個崗位都能書寫不平凡的華章;也有人說,奮斗的初心就是為國為民。新時代的中國正以昂揚的姿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靠的就是無數革命先輩舍生忘死、前仆后繼,靠的就是幾代建設者們篳路藍縷、奮發圖強……中國傳統文化充滿家國情懷,在今天這個新時代,我們更需要有大情懷大追求,更需要確立奮斗者的價值追求:無私無畏、頂天立地,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不懈努力。
架起理想與現實的橋梁。人生如屋,信念如柱。崇高的理想信念,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共產黨人保持先進性的精神動力,也是革命軍人成就偉大事業的根本保證。一個人有什么樣的理想信念,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追求。心有多寬、舞臺就有多闊,格局有多高、世界就有多廣。沒有理想的人生,就像“空口袋”,立不起來;如果理想是小的,人生“口袋”也立不住。唯有樹立遠大理想,強化精神堅守,牢記出發的原點和來時的路,才能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傲不急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始終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逢山開路、遇河架橋,滿懷激情走好奮斗之路。
搞好小我與大我的融合。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和集體里,都有一個自我定位和發展的問題。劉伯承元帥曾講,“離開黨,像我們這些人,都不會搞出什么名堂的”。奮斗者如果離開黨、國家和軍隊建設事業,一樣也搞不出名堂。“計利當計天下利”,要努力培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大情懷。只有時刻憂黨、憂國、憂軍、憂民,在個人理想、職位、價值與黨和人民的事業之間,理性找準自己的位置,奮斗之路才能越走越自信、越走越寬闊。
讀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6
近日,總書記對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王繼才守島32年,何以受到如此禮遇?
愛國成為矢志不渝的行動。32年來,晝夜交替,周而復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開山島上如期飄揚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兩個人的五星紅旗代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尊嚴和意志,更飽含了他們對祖國深沉的愛。“家就是島,島就是國,開山島雖小,卻是祖國的東門,你不守我不守,誰守?”這質樸無華的話,正是他們夫妻多年勇于擔當、默默奉獻的動力所在,高尚的家國情懷,不是靠空喊口號,而是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行動說話。他們吃盡了難以想象的辛苦,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做好了別人不想干、干不好的工作。用行動告訴我們什么是無怨無悔。
愛國成為剛正不阿的追求。王繼才夫婦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守衛開山島,克服無水無電、缺醫少藥、寂寞無助等困難,實屬不易,能持之以恒堅持32年更不容易。這不僅要接受生理、心理上的考驗。更加嚴酷的考驗是:犯罪分子將這個人跡罕至的荒島當作難得的“風水寶地”和“避風港”,窮兇極惡的犯罪分子也好,笑里藏刀的犯罪分子也罷,靠恐嚇或金錢美色買路都無濟于事,他們絕不網開一面,以錚錚鐵骨、凜然正氣維護國家法律尊嚴,保護開山島那片凈土。“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在他們夫妻身上得到完美的體現,對基層民兵的果敢剛毅做出了完美的詮釋,用行動告訴我們什么是不懈追求。
愛國成為克己盡責的奉獻。一位將軍上島視察后為王繼才夫婦寫下了一副對聯 “眼觀四海風云,心系萬家歡樂”、橫批“以島為家”,高度概括了夫妻哨無怨無悔、甘于奉獻的精神。其實,英雄不是無情無義,只是不能忠孝兩全。守島32年,王繼才很少有時間看望年邁的母親,甚至當他趕到家時,母親已經溘然長逝,他把痛苦埋在心底,當“小家”和“大家”不能兼顧時,他們理智的選擇了后者。他們同樣深愛自己的子女,但從不放棄“守島就是守國,國安才能家寧”的信念,克己盡責,以島為家,用燕子銜泥的精神建設海島,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國防海防事業。他們守衛著開山島的方寸土地,又何嘗不是祖國的海防高地?何嘗不是新時代民兵的精神高地?用行動告訴我們什么是時代精神。